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葛洪的医学教育观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中医教育     作者:郑文 倪小莉(西安医科大学 西安 710061)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西晋丹阳句容(江苏句容)人,约生活于公元3~4世纪,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道教理论家,一生著述很多,现仅存《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两书。葛洪一生的主要活动是从事炼丹和医学。他的思想是以道教为主的儒道合一论,认为道家应采取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这种思想也直接贯穿在他的医学教育观中,并为后世借鉴和继承,促进了中医学术的发展。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教育思想
       1.1精心选择教育对象
       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葛洪非常注重选择有一定医学基础,有一定悟性的学术知音,即“以六经训俗土,以方术授知音”。又进一步论述方术授知音的重要性,用以教学相长,互相启发,“世之谓一言之善,贵于千金然,盖亦军国之得失,行已之臧否耳”。至于告人以长生之诀。授之以不死之方,非特若彼常人之善言也。则奚徒千金而已乎。设使有困病垂死。而有能救之得愈者。莫不谓之为弘恩重施矣。”
       1.2遵守教育原则
       ①尚博。医学的对象是人,而人是处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高级动物,人的生理与心理非常复杂,疾病也相应复杂多变,所以,医生必须知识渊博。《内经》要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葛洪就强调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尚博”的重要,“百家之言,与善一揆。壁操水者虽异。而救火同焉。犹针灸者术虽殊而攻疾均焉。”但同时,他指出:“虽欲博涉,然宜详择其善者,而后留意”在《抱朴子. 尚博》中,葛洪还批评了唯古唯书的弊端。
       ②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我国医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内经》时代就已确定。《灵枢. 官能篇》详述了根据学医者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来教授不同的专业知识。葛洪在《抱朴子》中指出:“洪忝为儒学之末。每与人言。常度其所知而论之。不强引之以造彼所不闻也。及学士有所辩识。每举纲领。若值惜短。难解心家。但粗说意之与向。使足以发寤而已。不致苦理。使彼率不待自还也。彼静心者存详而思之。则多自觉而得之者焉。度不与言者。虽或有问。常辞以不知。以免辞费之过也。”根据学生个人的情况制订教学方法。
       1.3讲究教育方法
       诚如上言,葛洪特别提出要讲究教育方法,要广博又有重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近,深入浅出等等。如“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偏修一事不足必赖也。”“承师问道,不得其人,委去则迟迟于有获,守之则终已竟无所成。虚费事妨功,后虽痛悔亦不及已。……虽圣虽明,莫由自晓,非可以历思得也,非可以触类求也。诚须所深,必深必博。犹涉沧海而水。造长洲而伐木。”“初以授人,皆从浅始,有志不怠,方乃告其要耳。”“几学道,当阶浅以涉深,由难以及易,志诚坚果,无所不济。疑则无功,是故非积善阴德不足以感神明,非诚心疑契不足以结师友,非功劳不足以论大试,又未遇而求要道未可得也。”并且还强调了打好基础的重要性。“德行文学者,君子之本也。莫或无本而能立焉,是以欲致其高,必半其基。欲茂其末,必深其柢。”
       2.治学态度、原则及方法
       2.1治学态度和原则
       何为学?葛洪在《抱朴子》中为“学”下了定义:“夫学者所以清澄性理,簸扬埃秽。雕假矿璞。砻屯钝。启导聪明,饰染质素。察往知来。博涉劝成。仰观俯察。”他用水、火比喻学习的重要性,“火则不钻不生,不扇不炽。水则不诀不流,不积不深,故质虽在我,而成之由彼也。”夫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心虽勤奋而无获矣,广博以穷理,犹顺风而托焉。体不劳而致远矣”。怎样学,首先要立志,“夫求长生,修至道,诀在于志,不在于富贵也”。“立德践言,行全操清。斯则富矣,何必玉帛之崇乎,高尚其志,不降不辱,斯则贵矣”。并且,学在固志,“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志苟不固,则贫贱者汲汲于营生。富贵者沉沦于逸乐,是以遐览渊博者,旷代而时有,而墙之徒,此肩而接武也,若使素士,则昼躬耕以糊,夜薪火以修业。”
       在学习中,葛洪强调了择师的重要,但“良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必巧也,明师能授人方书,不能使人必为也。”关键还在于自身的努力,勤学苦学才能达到目的。“夫务学不知择师”,“夫样豫山积,非班匠不能成机巧。众书无限,非英才能收膏腴”。“前世不忘今之良鉴也,汤武染身伊吕,其兴勃然,辛癸染乎推崇,其亡忽焉,朋友师傅尤宜精简,必取寒素德行之士。以清苦自立。以不群见惮者,其经术如仲舒柄荣者,强直若龚遂王吉者。能朝夕讲论忠孝之至道。正色证存之之轨迹,以洗濯垢涅,闲邪矫枉,宜必抑情遵宪,法人德训者矣。葛洪指出“学要广博,个人的努力及择师的重要,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所从学者,不得远识渊潭之门,而值孤陋寡闻之者。彼所素狭。源短流促倒装与人,则靳靳不息,分损以授。则浅薄无奇能。其所宝宿已不精。若复料其粗者以教人。亦安能有所成乎。譬如,假谷于夷齐之门,告寒于黔娄之家。所得者不过橡栗蕴褐,必无大牢之膳,锦衣孤裘矣。或有守事庸师。终不觉悟,或有幸值知者,不能勤求,此失之于不觉。”
       2.2治学方法
       葛洪指出,治学中方法也很重要,要实事求是,勤奋苦思,潜心治学。在《抱朴子内篇. 序》中他说:“洪体乏超逸之才,偶好无为之业,假令奋翅则能凌厉玄霄。骋则能追风蹑景。……故权贵之家。虽咫尺弗从也。知道之士。虽艰远必造也。考鉴奇书。既不少矣,率多隐语,难可卒解。自非至精,不能寻究。自非笃勤。不能悉见也”。他自己就是这样治学的。“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鉴逝川之勉志,悼过隙之电速。割游情之不急,损人间之末务,洗忧贫之心,遣广愿之秽,息畋猎博奕之游戏,矫画寝坐睡之懈怠。知徒思之无益,遂振策于圣途。学以聚之。问以辩之。进德修业。温故知新。”葛洪举了大量的例子来说明此理。“夫周公上圣,而日读百篇。仲尼天纵。而韦编三绝。墨翟大贤。载入盈车。仲舒命世,不窥园门,倪宽带经以芸。路生截蒲以写书。黄霸抱桎梏以受业,宁子勤夙夜以倍功,故能究览道奥。穷测微言。故能盛能大业,冠于当世……何神之有,学而已矣。”以往先贤圣者无非是刻苦自律,熟练精思,多闻强记,下苦功努力的结果。但是治学不能盲从,要辨师认书之真伪。“书者圣人之所作而非圣也。而儒者万里负芨以寻其师。况长生之道,真人所重,可不勤求足问者哉,然不可不精简其真伪也”,这也反映了葛洪治学中实事求是的态度。
       作者简介:郑文,女,32岁,讲师
       参考文献
       葛洪.抱朴子.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90,10.第1版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