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中医教改观察?上海中医药大学:教会学生怎样“捕鱼”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http://www.hebei.gov.cn/article/20120607/2185096.htm

“考你个问题,如果一个中国大学生和一个美国大学生参加一场闭卷知识竞赛,估计谁会赢?如果是开卷呢?”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胡鸿毅试图用这个问题,来说明中美两国大学教育模式的根本差别。“一般认为,我国的教育更注重教给学生知识,而美式教育则看重学生掌握获取和运用知识的技能。”胡鸿毅说,就像“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的不同,理念的差别,将决定远期效果。上海中医药大学这些年来的中医药教改之路,就是试图传授给学生传承、运用、研究、发展、弘扬中医药的方法,使学生和着时代发展的节奏成长。
        PBL教学:变填鸭式教学为自主学习
        前些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推文献教研室主任、《针灸学》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徐平教授经常头疼于一个问题:既是中医经典课程又是重要临床课程的针灸学,由于需要记忆的内容多,非常容易流于填鸭式教学,不招学生待见。如何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主动、自然地将知识理解、记忆下来呢?
        2008级中医临床七年制班学生孙鼎,是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再次参加高考并考取该校的。有了深厚的现代科学“桎梏”,孙鼎也曾担心入门是否更为困难。但实际接触课程后,他大大地松了口气。“学校新推的PBL教学法让我的学科知识结构过渡变得平滑。”
        “PBL教学就是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或案例式教学法。该法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徐平介绍,从2003年起,该校引入PBL教学,期待这个已覆盖北美绝大多数国家的“洋酒瓶”装上中医课程这种“中国美酒”,让学生学习起来能如痴如醉。
        经历了学习借鉴、案例设计、分析中医学科认知特点、优化课程组织模块等流程,如今,该校已在15门课程中加入了PBL教学,并不断磨合成熟。
        “让我们兴奋的是,那些我们最担心水土不服的中医课程,引入PBL后效果很好。”徐平介绍,尤其是临床课程里的针灸治疗、中医内外妇儿等主要模块,学生不再被老师逼着生硬接受,而是被案例吸引着主动查阅资料、思考问题、引经据典,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多了。
        创新计划:为学生科研搭建舞台
        除了专业课进行教改试水外,另一项人才培养计划——大学生创新计划,也在该校落地、生根。
        胡鸿毅这样解释该计划的意义,首先,中医药事业不但要传承也要创新,创新性实验和科研活动将越来越受到重视。该计划能让学生更早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为成长为研究型人才打下基础。其次,该校实行研究院与学校合署的管理体制,位于上海的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等,都向学生开放,为创新计划提供条件保障。此外,该校新校区所在的上海市浦东新区,是国内最大的中医药研发基地以及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之一。
        “我们重视学生们每一个珍贵的想法,并鼓励他们深入下去,即使有些略显天马行空也没关系。”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创新计划指导老师史美育说。
        效果很快显现出来。学生们围绕中医药学科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有的受老师授课或中医经典著作启发,针对临床实际,设计出有关仪器设备,如“便携式多功能穴位笔”;有的研究中草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甘草对日常果蔬残余农药的解毒作用”等。
        “各个学生项目团队在其中既体验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又具备了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素养,更增强了自身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据史美育介绍,近三年来,学生初步自行设计创新项目共计880项,涉及3000余名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近60%。
        中医英语:推出递进式系列课程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改的另一个特色是更为重视英语学习。
        “我们在向世界积极宣传、推广中医药文化的过程中,英语的作用显而易见。”在该校外语中心主任丁年青教授看来,中医院校的学生不但要学英语,更要学出特色来。“我们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了医学英语、中医英语系列限选课程,构建‘递进式医学英语系列课程群’,形成了公共英语—专业英语(医学英语/中医英语)—双语课程三位一体的中医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丁年青解释,该校试着进一步开设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专业英语课供学生选修。医学英语阅读与翻译、医学英语术语学、医学文献写作、中医英语基础、中医名词术语翻译、中医门诊英语口语训练、中医文献翻译、中医病案写作、中医英语临床应用、中医英语模拟教学查房、中西医英语文献检索、中医对外交流实践等,“总有一门学生会有兴趣的”。
        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展中医英语基础知识竞赛、中西医医学术语翻译竞赛、模拟涉外中医门诊汇演、模拟中医专业双语教学竞赛、模拟中医英语教学查房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中医英语的积极性,达到‘学以致用’。”
        教改之途:质疑和担忧从未间断
        经过几年的摸索,教改的成果逐渐显现,但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一些质疑和担忧也依然存在。
        “PBL教学现在面临学生积极性消退的难题。”徐平坦言,虽然PBL教学初期很受学生追捧,但时间一久,这种热情就开始变淡。毕竟,坐等老师讲解、机械背诵更“省心”。尽管期冀该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的长期发展受益,但就目前的评判指标来看,PBL教学的效果还未能在学生的考试分数上体现出明显优势来。
        而对于创新计划,也有老师担心,在基础还未打牢的情况下过早接触科研,是否会有拔苗助长的隐忧?
        另外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是,有不少学生毕业后并不能留在上海。“有些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就提出来,我还要回到家乡去,选修英语课、双语教育对我的意义何在?”对此,丁年青希望“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选择”。
        还有人担忧,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将时间放在一些“新鲜玩意儿”上,临床能力会不会反而成为学生的“软肋”?对此,胡鸿毅称,大学教育不应该是一个好中医的终点,而应是起点。在这一阶段,掌握学习方法应成为教学重点。“许多中医名家结合自身发展之路,都赞成本科教育后,学生通过培训进入临床工作。在临床中锤炼技术、总结经验、发现不足,然后在需求的指导下再回学校深造。”胡鸿毅说,学校也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学生的临床实践时间。
        对于近年来日渐热烈的“中医药院校教育还能否培养出名医大师”的讨论,胡鸿毅认为,需要正确理解“名医大师”这个概念。“名医大师是时代造就的,在不同的时代,其成长轨迹也在变。新时代的大师需要迎合时代需求,体现时代风貌下的医德和学术修养。”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该校的教改,就能有顺理成章之感。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