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论《脾胃论》补益脾胃方剂的用药特点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互联网

李杲.号东垣,金元四大家之一,补土学派的创始人。其所著《脾胃论》是东垣学说理论最集中的部分.是学习脾胃学说必读之书 。东垣的学术思想,以脾胃学说为核心.认为内伤病的形成乃是气不足的结果,而气之所以不足.实由脾胃损伤所致,他说:“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脾胃论•卷上•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又说:“夫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六者,皆饮食入胃,谷气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 ”(《内外伤辨惑论•辨阴证阳证》),“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脾胃论•卷上-脾胃虚实传变论》).说明脾胃是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所由生,这是李杲脾胃学说的基本观 。因此.李果特别重视脾胃的升降运动作用,把脾胃看作是气机升降逢动的枢纽。不过,李果在强调脾升胃降的同时,更侧重于升的一面。他认为只有脾气升发.水谷之气才能上行.元气才会充沛.生机才能洋溢活跃。故提出.“脾胃虚刚九窍不通”(《脾胃论•卷下•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脾胃论• 卷下•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胃虚元气不足诸病所生”(《脾胃论•卷下•胃虚元气不足诸病所生论》)等论点,以强调升发脾胃之气的重要性。基于这种观点,主张养生治病都要从调补脾胃八手。现仅就《脾胃论》中补益脾胃诸方的用药特点归纳如下。
        擅用脾胃益气升阳药物
        李杲在治疗上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为对脾胃升阳益气药物的运用。在诸多补益脾胃的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黄苠人参汤、调中益气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清暑益气汤等方中.李杲遵《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陷者举之”的原则.用黄苠、人参甘草,这三昧药性味甘温,补脾胃之元气。李杲强调这三昧药为“除湿热,烦热之圣药也。”(《脾胃论•卷中•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沦》),同时喜用升麻柴胡,并捌调要少量用之.便可升阳的观点东垣说:“脾胃气衰.不能升发阳气.故用升麻柴胡助辛甘之味以引元气之升。”(《脾胃论•卷中•长夏湿热胃围尤甚用清等益气汤沦》),又说:”脾胃不足之证.须少用升麻.乃足阳明、太阴引经之药也 使行阳道.自脾胃中右迁。少阳行春令.生33-化之根蒂也。更少加柴胡.使诸经右迁.生发阴阳之气. 滋春之和气也 ”(同上)东垣对脾胃益气升阳药物的运用.最具代表性的方剂是补中益气汤。该方既有黄苠、人参甘草等甘温益气健脾之品,又加升麻柴胡引胃中清气上行.扭转中气下陷之势;同时能引诸甘温之气上行 ,补胃气而实肌表。这种方法.又称之为补中升阳,能使脾胃之气升发,元气随之充旺.元气旺则阴火消 燥热亦能随之而去。此即李呆“甘温除热”之法。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