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竹柏叶的生药鉴定
作者:谢黛    
作者单位:广东化工制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对竹柏叶的生药性状以及显微特征进行了观察,为该药的真伪鉴定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竹柏叶 生药性状 组织结构 粉末显微特征
        竹柏Podocarpus nagi (Thun.) Zoll. et. Mor.,为罗汉松科竹柏属常绿乔木,别名糖鸡子、罗汉柴、椰树、山杉、铁甲树等,属裸子植物类。广泛分布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台湾、海南和四川等地[1]。
        竹柏在我国南方有大量栽培,但多作为观赏的园庭、园林树种,在医药上的研究应用并不多见。据报道,竹柏的根、茎、叶以及种子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仅从竹柏叶的精油中就分离出37个化学成分[2]。竹柏中的二萜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能抑制Fe(III)-ADP/NADPH引起的微粒脂质体氧化和线粒体过氧化,以及亚油酸的自动氧化等作用[1]。竹柏中的竹柏内酯A,B具有极强的细胞毒性作用,有治疗肿瘤的功效。竹柏内酯C,D,F对真菌有抑制作用[1]。可见,竹柏有较好的研究和开发前景。但是,至今有关竹柏叶的生药学鉴定尚未见报道。我们对该药的生药性状、组织结构、粉末显微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研究,以期为该药的真伪鉴定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来源
        竹柏叶采集于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原植物经蔡岳文副主任中药师鉴定为罗汉松科竹柏Podocarpus nagi (Thun.) Zoll. et. Mor.
       2  药材性状
        干燥的叶片多呈椭圆状披针形,长3.5~9 cm,宽1.5~2.5 cm,灰绿色至黄绿色。叶缘全缘,叶两面光滑,略现光泽,叶端渐尖,叶基渐窄,基部收缩成短柄,叶柄略扭转,叶背无主脉,具平行脉20~30条。叶片厚、革质,揉碎后微有特殊香气。味淡、微涩。见图1。
       3  显微鉴别
       3.1  叶横切面
       ①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上表皮细胞一列,长方形或类长方形,排列紧密;下表皮有气孔分布。②叶上下面各有栅栏组织细胞一层,细胞圆柱形,排列紧密,内含大量叶绿素。③海绵组织由大量薄壁细胞组成,薄壁细胞类圆形,体积较大,排列疏松,内含黄绿色物质。④薄壁细胞组织中有外韧维管束,木质部通常为3~4个管胞,管胞多角形,壁较厚;⑤韧皮部由2~3个筛胞组成,位于木质部的下方,筛胞直径约为管胞直径的2倍。⑥下表皮细胞一列,长方形或类长方形,排列紧密;⑦下表皮细胞有时可见气孔分布。药材横切面显微特征见图2。
       3.2   粉末
       3.2.1  粉末性状
        
       粉末呈黄绿色,味淡、涩,气微、特异。
       3.2.2  粉末显微
       ①上下表皮细胞长方形,内含多量黄绿色点状分泌物。②管胞狭长,有的略弯呈弓形或呈扭曲状,两端尖斜,直径小,数量较多,常2~3个相连;管胞边缘平滑或微波状,多数不完整;壁厚,木质化,胞腔狭窄。③维管束碎片中可见管胞和筛胞,筛胞略呈长方形,可见筛孔。④草酸钙砂晶众多,随处可见。⑤下表皮细胞中嵌有气孔,气孔多为平轴式呈顺长的线型排列。药材粉末显微特征见图3。
       4  结论
        通过对竹柏叶生药的性状鉴定与显微鉴别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这一天然药用植物打下了基础。
        本文得到成都中医大学峨嵋学院刘晓春副教授和我院蔡岳文副主任中药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鸣谢!
        
       【参考文献】
           [1]孙同兴,王雪英.竹柏属植物的分类、地理分布及药用价值[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5,34(2):53.
       
       [2]吴惠勤,王 艇.竹柏叶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6,14(3):287.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