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50例
作者:程荣朵 赵林江 赵木昆

《时珍国医国药》 2005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肺炎;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施治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多见于婴幼儿及老年患者,常发生于支气管炎及某些急性传染病后,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因素引起以发热、咳嗽、气急、呼吸急促式鼻翼骗动为主要临床表现,我院自200001~200312,收治小儿肺炎50例,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口服中药,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50例肺炎患儿均是我院200001~200312间的住院患儿,其中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5.0岁,病程3 d~1个月,平均12 d,就诊患儿均有咳嗽,喉中有痰,伴有不同程度发热,胸片检查均有肺纹理增粗、模糊,有不同程度的斑点、条状或片状阴影。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86年的诊断标准,确诊为肺炎。
           2治疗方法
        患儿在给予抗生素,支气管解痉剂、糖皮质激素及氧疗等对症处理治疗的同时,经辨证论治后加服中药。
基本方一:辛散外邪,宣肺开闭。用于起病初起,风热闭肺,而见发热无汗或少汗,咳嗽痰粘或黄、呼吸急促、口干咽燥、舌尖边红苔薄黄,脉浮数。治以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牛蒡子、杏仁、前胡、桔梗、生甘草等)热重加生石膏、黄芩、咳加贝母,口渴甚加麦冬,天花粉等酌情加减用量,也有部分风寒闭肺型,以选荆防达表汤加减(荆芥、防风、苏叶、杏仁、桔梗等)。
基本方二:清宣肺热化痰平喘。用于病变由卫转气,亦是肺炎的主要病变阶段,症见持续高热,气急喘憋,咳嗽频作,鼻翼骗动,精神烦躁,喉中痰鸣,咳逆泛吐,苔白腻、脉弦滑或浮数、洪大。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味(炙麻黄、杏仁、生石膏、生甘草、前胡、鱼腥草、瓜蒌、牛蒡子、桔梗等)。
        基本方三:扶正祛邪。用于本病后期,津伤气耗、须补气血阴阳促进病变恢复。用于肺炎恢复期,余邪未尽,体虚多汗,口渴咽干,干咳少痰,舌淡苔白或舌红少津,脉细无力或细数。肺脾气虚型,以玉屏风散和四君子汤加减(黄芪、白术、防风、党参、茯芩、甘草等);气阴两虚型,遵叶天士“甘寒清养”之法,用沙参麦冬汤或养阴清肺汤加减。本病在气分阶段,经过及时而适当的中西药治疗,多数可热退病减,好转向愈,故多以二方辨证加减。
           3结果
        根据上海市中医病证治疗常规标准[1],治愈45例,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音消失,X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或基本吸收”;好转3例,症状减轻,体温正常,肺部音减少,X线复查,“肺部病灶部分吸收”;未愈2例,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总有效率为96%。
           4讨论
        支气管肺炎属中医“咳喘”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因外感风热,风寒之邪,加上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外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卫,肺失宣降,肺气郁闭,化热熏蒸炼液为痰,而见肺炎之热、咳、痰、喘诸证,小儿肺炎多为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急性感染所致,急性炎症为其重要病理过程,中医辨证多属热证,故本组观察病历多属风热闭肺型,在使用抗生素同时给予清热宣肺化痰平喘之中药,以“急则治标”。药物研究证实,许多清热药都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化痰药能使呼吸道分泌增加而稀释痰液,止咳平喘药能直接抑制咳嗽中枢,有扩张肺支气管平滑肌作用,从而有镇咳平喘效果。
        “邪之所奏,其气必虚”。婴幼儿稚阴稚阳,精气未充,形体未盛,加之邪热耗气伤阴,易见虚象,故在肺炎恢复期以补气血阴阳为主,分别以四君子汤,玉屏风散,沙参麦冬汤为代表方治之,药理研究证实,党参、黄芪、白术等,有一定程度升高白细胞作用,且有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免疫,提高机体适应性。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因此,支气管肺炎在使用抗生素同时给予中药治疗,可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造成耐药性和菌群失调,可以缩短病程,本研究结果和医疗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确实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镜人,张明岛,夏翔,等.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8:165166.
        [2]徐树楠.中药临床应用大全[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76593.
        [3]齐家仪.小儿气道喘憋治疗[J].实用儿科杂志,1991,6(1):1313.
        [4]朱颜.中药的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139139.
        (1.河北职工医学院东校区,河北 保定071000;2.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 唐山063011)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