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名实习护生自我防护知识调查与分析
作者:李宝英
作者单位:黄石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湖北 黄石 4350003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实习护生; 自我防护知识
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由于自我防护不全面,工作环境陌生,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容易造成手部及其它部位受伤,而受伤后处理不够及时有效,造成感染的危险性很高。本文作者对正在实习的118名护生进行调查,以期了解护生的自我防护知识掌握情况,临床实习中受伤的原因,部位及处理方式等等,对以上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护校教育和临床带教中应该如何加强护生的自我防护知识教育,将伤害降到最低。
1 对象与方法
采取无记名方式,作者于200602对正在医院实习的大、中专护生118人发出调查表,其中大专护生58名,中专护生60名,实习时间6~8个月,回收表格118份,填表均符合要求。
2 结果
见表1~4。表1 118名实习护生自我防护知识调查表(略)
表2 108名实习护生受伤的物品原因(略)表3 108名护生不同部位受伤情况(略)表4 108名护生受伤后处理情况(略)
3 分析与对策
3.1 表1的调查结果显示,实习前有83%的护生做过乙肝五项检查。这说明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了,许多用人单位对该项体检的合格选择对此也有促进作用,但仍有16.95%的护生未做乙肝五项检查,27%的护生未注射乙肝疫苗。六步洗手法是临床工作中最简单实用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和自我防护的重要手段,但只有55.93%的护生受伤后采用六步洗手法清洗伤口。118名护生有108名护生在实习中受伤,占91.53%,而受伤后戴上手套再工作的仅有54%,这些同学用受伤的双手去从事各项护理操作,甚至接触具有感染危险的血液、体液、污物等,这些是很危险的。医院是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场所,20多种疾病可以通过血行传播,而针刺、安瓿切割等都有可能成为其传播途径,因此,教导学生如何预防及处理对减少伤害有重要的意义。
3.2 从表2护生受伤的物品原因显示,安瓿占91.66%,针刺占37.96%,注射器及其它分别占11%和9.25%。受伤主要原因是护生对操作不熟练,用力不当造成的。另外,有些安瓿太薄,一掰易碎;国产安瓿虽有易折指示点,却不易折断,用力过大时,又容易伤到手指;有些护生怕安瓿难折断,用砂轮锯了一圈又一圈,既容易使安瓿破碎,又增加了微粒污染的几率。因此要求临床老师认真带教,讲解操作要点,如安瓿只要锯1/4,国产安瓿不易折断时,应先用砂轮在指示点下先行切割再折断;每次折断安瓿均以纱布包裹,或以一次性注射器针筒协助,可减少安瓿伤手的几率。静脉输液拔针后针头应立即插入瓶塞中再取回,注射器用于注射完毕后,将针头套即时回套再置于弯盘中,以减少针刺损伤。在配药及各种注射中,尽可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可以避免因玻璃注射器断裂造成的手指割伤。
3.3 从表3中108名护生受伤部位看,最容易受伤的是手指,占98%。任何一项护理操作的进行都依赖手的参与,因此,建议厂家生产耐刺、耐切割,又不影响手指活动度的专门用于配药的指套或手套。而在手部皮肤受损时,或要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污物时,均应常规戴上手套再工作。摘下后仍严格洗手,重视皮肤黏膜的防护。
3.4 从表4可以看出,受伤护生大多进行了初步处理,如挤出伤口血液占82%,流水冲洗占62.96%,碘伏消毒占98%,但注射HBIG和乙肝疫苗仅各占6.48%。一方面是由于安全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原因,更重要是缺乏一种制度法规保障。因此,希望有关部门应为医护人员、实习护生建立健全的工作安全保障制度,受伤后应免费给予必要体检,进行相关预防注射,并登记备案。
3.5 从以上调查可以知道,对实习护生的自我防护教育十分必要,应由护校、医院护理部、临床科室共同完成。护校应加强医院感染学方面的课程,建立自我防护意识。教六步洗手法,教会护生在什么情况下应洗手或消毒,洗手的方法等等。实习前均应让学生做乙肝五项检查,全阴者注射乙肝疫苗,做到早预防。护生到达医院后应首先集中进行培训,向护生讲解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各种职业性传染和损伤,各种污染或感染方式与途径,以及医院感染的危害性,使护生掌握正确的自我防护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临床带教老师除了传授护理知识、操作技能外,还应对实习护生的安全负责,对有可能造成伤害和感染危险的因素均应仔细教导,对各种操作规程的安全技巧认真讲解。护生不慎造成伤害,带教老师应亲自指导紧急处理,并指导进行相关的检查及疫苗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