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望诊探讨
作者:王春梅,汤利红,刘琴
作者单位: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创新性地提出了宫颈望诊的内容,引用经典名句,从解剖、功能、直窥不同角度探究了宫颈望诊的原理;提出将望宫颈之象各种变化纳入到对女性疾病的辨证论治之中;总结了宫颈望诊的临床意义,认为宫颈望诊为当今女性疾病中医临床观察和治疗提供了又一独具特色的诊察手段和辨证依据。
【关键词】 宫颈望诊; 诊察手段; 中医女性疾病; 临床意义
众所周知,中医望诊是“四诊”之首。“望而知之谓之神”(《难经·六十一难》);“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灵枢·本脏》)[1]。在历代医家不断地总结和锤炼中,望诊的内容在不断拓展,望诊的技巧也日臻成熟和完善,且各具特色,成为中医临床诊治中获取证据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在当今的中医女性疾病临床诊察中,妇科检查已是不可缺少的诊察步骤和内容。妇检中窥器暴露的子宫颈之象,能反映出女性更为重要的生理病理信息,将宫颈之象的各种变化纳入到对女性疾病的辨证之中。可见宫颈望诊已是女性疾病重要的诊察手段和内容之一。本文总结对宫颈望诊感获,冀与同道互鉴。
1 望宫颈的原理
子宫颈又称“子门”,是子宫外露于阴道内的部分。其原理如下:
1.1 解剖子宫颈是胞宫的一部分,胞宫内居盆腔(下焦、前邻膀胱、后邻大肠),连胞脉、冲任(输卵管、卵巢)。
1.2 功能胞宫主月经,孕育胎儿的生理功能,是脏腑通过经络、天癸、气血共同调控的体现。胞宫属奇恒之腑之一,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一源而三歧”。借十二经脉与脏腑相通。古有:“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之本在肾”“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太冲脉隶属阳明”“足厥阴肝经绕阴器与冲任二脉相通”等论述或称号。胞宫通过经络、气血内外贯通,把女性的生殖器官功能与脏腑组织器官的整体功能联系起来。因此,胞宫、经络、气血、脏腑的功能状态可在宫颈反应出来。
1.3 检查易于窥察,妇检中窥器的充分暴露,宫颈形、色尽收眼中,便于诊察。
基于以上几点,宫颈之象与女性内生殖器、经络、气血、脏腑等各种生理功能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女性各种病理变化也可从宫颈之象反映出来。
2 望宫颈的内容
望宫颈主要察看其形、色的变化。“欲知病色,先知常色。”正常宫颈形呈圆柱状,表面平润、光滑、圆隆、色淡红、肥瘦适中、触之质地柔软。未产妇或剖宫产妇的子宫颈外口呈圆形,已产妇的宫颈外口如唇状。无糜烂 、旧裂、外翻、腺囊肿、息肉、肿块等病变之象。
病理宫颈之象如下:
2.1 色泽常见有淡白、红赤、青紫。
2.1.1 淡白色为气血不足之象,色愈淡,气血亏损愈重。常见于崩漏、月经过多、脾虚带下、肾气虚损等病证,是衡量体内气血,脏腑盛衰的标志之一。
2.1.2 红赤色主热证,色愈赤热愈重,甚则热毒。常提示:邪热毒壅盛,下焦热盛,可并见宫颈肥大,或有糜烂或触之有出血。常见于:急慢性宫颈炎、宫体炎、盆腔炎、膀胱炎、直肠炎等下焦湿热病证。
2.1.3 青紫主血淤。兼红赤者为热淤,为热毒夹淤之象;兼晦暗青紫为寒淤,为气阳不足,血运淤滞之象。常见于内异证、子宫肌瘤、盆腔淤血证、月经失调等病证;如兼见糜烂易出血、晦暗不清,应警惕宫颈及内生殖器官有恶性病变的可能。
2.2 形态常见有肥大、瘦小、形不规则、赘生物等。
2.2.1 肥大主湿盛,痰浊。肥大兼淡白,为脾肾阳虚,致湿盛之象;肥大兼淤暗或青紫,为湿阻血淤之象;肥大兼红赤糜烂,为湿毒热盛之象;肥大兼多发纳氏囊肿,为痰浊阻滞之象。
2.2.2 瘦小常见体弱瘦小之人、子宫发育不良、不孕症、月经早闭或绝经后等病证。辨证可察:瘦小或萎缩,为肝肾虚损之象;瘦小兼光红,为阴虚血热之象;瘦小兼淡白示肾精不足;瘦小兼淤暗为阴虚血淤之象。
2.2.3 形不规则宫颈口狭小,形如针孔,常可因经血流出不畅,淤滞盆腔,导致痛经、月经失调、癥瘕等病证;宫颈口松驰形如张口,易导致外邪湿毒、虫毒内犯(如门户关闭不全),常致盆腔炎等病证的发生;还可见因产时撕拉伤,或宫颈手术导致宫颈不规则形态;或见宫颈上唇病变突出,多提示兼有肾、膀胱病变;或见宫颈下唇病变尤甚,常提示并有肠胃肝胆之疾。
2.2.4 赘生物有腺囊肿,观囊肿大小,变泽变化以辨寒热;有宫颈息肉,观其形态大小,根蒂粗细,有无出血等情况;有肿块,观隆起的形态、大小、色泽,结合触之质地软硬可辨之善恶;有糜烂,观糜烂面的色泽、范围大小、形态深浅不等,如细沙状、颗粒状等,以区别病因所属;还有因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梅毒、病毒所感染而致的宫颈糜烂、疱疹、溃疡、疣状物等性状,有针对性地结合理化检查确定病因,治疗有的放矢。
2.3 望宫颈的位置通过直窥宫颈位于阴道的位置:可测知子宫颈(子宫)下垂程度;子宫松弛下垂;子门暴露于下,易招致湿毒、虫毒损伤宫颈,易患宫颈炎,进而伤及宫体、盆腔;子门松弛下垂者,不易摄精,固胞胎,易致不孕、流产、月经过多等病证。
望宫颈还包括对宫内排泄物的观察,结合病史、病证对诊治女性疾病一些疑难病证提供切实的参考依据。
3 望宫颈的临床意义
由于宫颈之象能客观的反映妇科病情,故对女性疾病的临床辨证、立法、处方、用药以及鉴别病证,判断疾病的转归,预后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临床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确定病位宫颈就是女性生殖器各种病理变化显现的窗口,因此宫颈之象的各种病理表现与女性盆腔疾病密不可分。望宫颈就是诊察女性盆腔疾病重要的诊断手段和方法,更是直窥宫颈病变之标。
3.2 辨别病因通过望宫颈色泽、形态的客观变化,可分辨寒、热、淤、痰、湿、毒等病邪的类别,区别病因,指导治疗。如宫颈色红赤为热邪所犯,色青紫为淤血之象;宫颈肥大为湿盛之象等。
3.3 推断病性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宫颈之象不仅是女性盆腔疾病的信息反应,也是女性脏腑、经络、气血病理变化的反应。依宫颈之象可推断辨别病证的虚实:如宫颈肥大色淡白,多提示脾肾虚损,气血亏虚属虚证;宫颈赤红、糜烂等属实证,多为肝经湿热蕴结下焦所致。
3.4 鉴别病证通过直窥宫颈的色泽、形的变化,尤其对宫颈赘生物的辨别,能鉴别不同的病证,如宫颈糜烂,宫颈纳氏囊肿、宫颈息肉等。宫颈之象还能为有些未显症状之病提供早期防治的依据,如:见宫颈上唇病变突出,多提示兼有肾、膀胱病变;见宫颈下唇病尤甚,常提示并有肠胃肝胆之疾。
3.5 指导治疗通过望宫颈获得的直观临床信息,可有力地指导女性疾病临床治疗,如:盆腔B超发现癥瘕或肠覃,其是水结、痰结,还是淤结、热毒之结,观察宫颈之象可辨别邪气的类别。癥瘕若为水结、痰结,宫颈常肥大如水渍;若为热毒之结,宫颈红赤如涂丹;若为淤结则见宫颈紫暗或有淤斑。那么辨证治则分别应利水化痰散结,清热解毒散结,活血化淤散结。如宫颈糜烂红赤,可直接喷涂配制的解毒生肌药物,促进其局部修复。
3.6 评价疗效望宫颈独能作为女性疾病治疗效果好坏的评价依据;如宫颈糜烂修复愈合的程度,有宫颈纳氏囊肿消失,有宫颈淤暗青紫渐转红润光泽,有宫颈肥大渐转适中。女性疾病经治疗后,见宫颈转红润光泽正常,就提示相关疾病已愈。因此,宫颈望诊可作为对女性疾病转归愈后的标志。
宫颈望诊拓宽和丰富了中医望诊内容。在中医女性疾病临床诊治中,依宫颈所察之象结合妇检触诊内容相互补充、相互参照、相互印证,提高了中医对女性疾病辨证论治的精确性,可以说,宫颈望诊具有其它诊断方法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究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孔立校.中医八大经典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