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珍益母丸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何晓燕, 许红丽, 孙忠丽
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观察八珍益母丸对小鼠的镇痛抗炎作用及其与剂量的关系,证实八珍益母丸有镇痛抗炎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通过热板法和扭体法致小鼠实验性疼痛模型进行实验,观察八珍益母丸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甲醛致小鼠足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观察该药的抗炎作用。结果八珍益母丸能提高热刺激所致小鼠痛域值,能减少醋酸所致小鼠的扭体次数,能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和甲醛致小鼠足肿以及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结论八珍益母丸对小鼠有较强的镇痛抗炎作用。
【关键词】 八珍益母丸; 镇痛; 抗炎
The Function of Analgesia, Antiinflammation of BaZhenYiMu Pill
HE Xiaoyan,XU Hongli,SUN Zhongli
Tonghua Normal College, Tonghua, Jilin, 1340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unction of analgesia, anti-inflammation and dosage of BaZhenYiMu Pill in mice, which will provide pharmacological evidence for its clinical use. MethodsThe pain models were induced by hot-plate procedure, twisting response in mice. Xylene was used to induce mouse ear swelling, formaldehyde was used to induce mouse foot swelling and ice-acetic acid was used to increase blood capillary leakage in mouse abdominal cavity.ResultsBaZhenYiMu Pill could improve pain threshold of mice in hot irritation and decrease the twist times of mice in twisting response inhibit ear swelling, foot swelling and decrease blood capillary leakage in mouse dominal cavity. ConclusionBaZhenYiMu Pill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analgesia, anti-inflammation.
Key words:BaZhenYiMu Pill; Analgesia; Anti-inflammation
八珍益母丸源于明代张介宾的《景岳全书》[1],其处方收载在《中国药典》上。八珍益母丸主要由益母草、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当归、白芍(酒炒)、川芎、熟地黄等中药组成,药方复杂。其主要功能是补气血,调月经,用于头晕心慌,疲乏无力,月经量少,色淡,经期错后等妇科疾病,临床应用多年,药效显著。近年来,人们对于八珍益母丸的化学成分如生物碱、芍药苷和它的化瘀止血作用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报道[2],但是对八珍益母丸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却尚未见报道,为此针对八珍益母丸的镇痛抗炎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研究了八珍益母丸对小鼠由于热刺激和化学刺激引起疼痛的抑制作用及其与剂量的关系及该药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甲醛致小鼠足肿胀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抑制作用及其与剂量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痛经和炎症疾病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1 材料
1.1 动物
昆明种小鼠,雌性,体重(20±2)g,由长春高新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吉)2003-0004。
1.2 仪器
电子天平:型号MB 10K pw,上海海康电子仪器厂生产;电热套:型号SXHW,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精密电子天平:型号JA2003 SHPO7003,上海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752分光光度计:型号 SP-2100UV,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1.3 药品
八珍益母丸,批号20050301,石家庄万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复方乙酰水杨酸片,批号20050426,吉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冰醋酸,批号20040421,沈阳市新西试剂厂生产;颅痛定,批号20050201,湛江制药总厂生产。阿司匹林肠溶片,批号20040404,湖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甲醛,批号 20040809,沈阳市新西试剂厂生产;二甲苯,批号 20060106,沈阳市新化试剂厂生产;依文思兰,批号910518,上海化学试剂采购供应站分装厂提供。将药品分别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进行研磨,研磨后用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0.085 7,0.171 4,0.348 2 g/ml的八珍益母丸混悬液(分别为八珍益母丸低、中、高剂量)及0.014 3 g/ml的复方乙酰水杨酸混悬液。0.000 3 g/ ml的颅痛定混悬液、0.005 2 g/ml的阿司匹林混悬液,同时配制2.5%的甲醛溶液,0.6%和0.8%的冰醋酸溶液,0.5%的依文思兰溶液,分别装入磨口瓶中,放入冰箱中4℃保存备用。
2 方法
2.1 热板法[3~5]
取雌性小鼠70只,体重(20±2)g。将电热套的温度调至55℃,预热10 min后将小鼠逐一放入电热套内,上盖一铁笼,以小鼠受热后出现舔后足所需时间(s)作为痛阈值,若30 s之内仍没有舔后足者弃之不用,筛选出合格小鼠50只(10 s<痛阈值<30 s),再测一次每只小鼠的痛阈值,取平均值,作为小鼠给药前的痛阈值,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八珍益母丸低、中、高(3,6,12 g/kg)剂量组及颅痛定组(0.01 g/kg)和空白对照组,各治疗组每天灌胃给药一次,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同等容积的蒸馏水。连续灌胃给药6 d,测给药前两次的平均值及末次给药后0.5,1,2,4,6,8,10 h小鼠的痛阈值。结果见表1。
2.2 扭体法[6,7]
取雌性小鼠60只,体重(20±2)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空白组、模型组、八珍益母丸低、中、高(3,6,12 g/kg)剂量组及乙酰水杨酸片组(0.5 g/kg ),各治疗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d,模型组、空白组灌胃给予同等容积的蒸馏水.连续灌胃给药6 d,于末次给药后30 min每只小鼠腹腔注射0.6%冰醋酸0.2 ml(空白组除外),观察小鼠在30 min内出现的扭体次数(扭体反应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腹部内凹,躯干与后肢伸张,臀部高起,如此一次记作一次扭体)[14],并且计算扭体反应抑制率。扭体反应抑制率=(模型组平均扭体数-给药组平均扭体数)/模型组平均扭体数×100%。
2.3 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8]
取雌性小鼠60只,体重(20±2)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空白组、模型组和八珍益母丸低、中、高( 3,6,12 g/kg)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0.18 g/kg),各治疗组每天灌胃给药一次,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等容积蒸馏水,连续灌胃给药6 d,于末次给药后30 min,右侧耳廓正反面均匀涂抹二甲苯0.1 ml,左耳涂抹等量生理盐水为对照(空白组除外),15 min后断颈处死,沿耳廓对称剪下小鼠两耳,精密电子天平称量,计算肿胀度(mg)及肿胀抑制率(%)。
肿胀度(mg)=右耳片重(mg)-左耳片重(mg)
肿胀抑制率(%)=模型组平均肿胀度-给药组平均肿胀度)模型组平均肿胀度×100%
2.4 对甲醛致小鼠足肿的影响[9,10]
取雌性小鼠60只,体重(20±2)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组给药同2.3,末次给药后30 min,于右足跖处注射2.5%甲醛50 μl/只(空白组除外),致炎2 h后断颈处死,从踝关节处对称剪下鼠足,精密电子天平称量,计算肿胀度(mg)及肿胀抑制率(%),肿胀度(mg)=右足重(mg)-左足重(mg)
肿胀抑制率(%)=模型组平均肿胀度-给药组平均肿胀度模型组平均肿胀度×100%
2.5 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11]
取雌性小鼠60只,体重(20±2)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 分组给药同2.3,末次给药后40 min,各小鼠尾静脉注射0.5%依文思兰溶液0.1 ml/10 g,随即腹腔注射0.8%的冰醋酸溶液0.1 ml/10 g,20 min后脱颈椎处死,暴露腹腔,用6 ml生理盐水分3次洗涤腹腔,吸管吸出洗涤液,合并后加生理盐水至10 ml,3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于590 nm处,用比色法测定吸光度。
2.6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均以(±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
3 结果
3.1 用热板法观察八珍益母丸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
与给药前比较,八珍益母丸低剂量组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非常小(P>0.05),八珍益母丸中、高剂量组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且能明显延长由于热刺激而引起小鼠痛反应时间,对由于热刺激而导致的小鼠疼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对小鼠有镇痛作用,从最后一次给药后2 h开始,镇痛作用加强,且随时间的增长效果更加显著,但是作用8 h后,其镇痛效果开始不再明显。结果见表1。表1 用热板法观察八珍益母丸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略)
3.2 用扭体法观察八珍益母丸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八珍益母丸低剂量组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非常小(P>0.05),八珍益母丸中、高剂量组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P<0.01),且能明显延长由于化学刺激而引起小鼠痛反应时间,对由于化学刺激而导致的小鼠疼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以高剂量组对小鼠的镇痛效果最为显著。结果见表2。表2 用扭体法观察八珍益母丸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略)
3.3 八珍益母丸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八珍益母丸低剂量组对小鼠抗炎作用的影响非常小(P>0.05),八珍益母丸中、高剂量组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P<0.01),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表明对小鼠有抗炎作用。结果见表3。
表3 八珍益母丸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的影响(略)
3.4 八珍益母丸对甲醛致小鼠足肿胀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八珍益母丸低剂量组对小鼠抗炎作用的影响非常小(P>0.05),八珍益母丸中、高剂量组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且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足肿胀度,尤其以高剂量组对小鼠的抗炎效果最为显著。结果见表4。表4 八珍益母丸对甲醛致小鼠足肿胀的影响(略)
3.5 八珍益母丸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均能降低依文思兰的吸光度,与模型组比较, 八珍益母丸中、高剂量组能显著抑制冰醋酸所致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P<0.05或P<0.01),使腹腔渗出的染料明显减少。表5 八珍益母丸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略)
4 讨论
经行腹痛、炎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女性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镇痛抗炎药物研究具有重要的治疗学意义。八珍益母丸是由益母草、白芍、川芎等九味药材粉末制成的大蜜丸。据资料表明,益母草[12]主治妇女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产后恶露不尽、淤滞腹痛,川芎[13]具有镇痛、镇静的作用;白芍[14]能够养血敛阴,缓解疼痛;故推测八珍益母丸有镇痛作用。本实验运用热板法和扭体法研究八珍益母丸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显示八珍益母丸的高、中剂量组均表现出一定的镇痛作用,能延长小鼠疼痛潜伏期,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其中以高剂量作用最强(P<0.01)。另外该药中的白术具有利尿、抗肿瘤、抗菌、抗炎、抗衰老等作用[15];川芎提取物川芎嗪有抗炎作用[16];甘草中提取的甘草酸二铵(DG)主要用于肝炎等治疗,具有抗炎、抗生物氧化、保护膜结构、影响内源类固醇激素等生物活性[17];白芍中的芍药苷具有抗炎的作用[14], 因此可以推测八珍益母丸具有抗炎作用。本实验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甲醛致小鼠足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研究表明,八珍益母丸中、高剂量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甲醛致小鼠足肿胀及冰醋酸诱导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0.01),其镇痛抗炎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因此八珍益母丸对小鼠有一定的镇痛抗炎作用,但是对于八珍益母丸镇痛抗炎作用的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伟红. 八珍益母丸妇科临床应用2则[J].河北中医,2002,24(5):342.
[2]谭永红,肖为蓉,张 梅. 八珍益母丸中益母草生物碱的含量测定[J].西南国防医药,1999,9(6):360.
[3]陈 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第1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360.
[4](美)W.H沃格尔,(德)H.G沃格尔. 药理学实验指南-新药发现和药理学评价,第1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91.
[5]郑卫红,钱京萍.乌红天麻种麻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5,33(4):228.
[6]赵哓风.速效戒毒液对小鼠热刺激与化学性刺激的影响[J].中国药师,2005,8(11):969.
[7]赵万红,曹永存,刘 静,等.白川胶囊的镇痛镇静作用[J].中国医药学杂志,2006,26(1):19.
[8]胡 颖,罗 俊,李 玲,等.妇科再造丸镇痛,抗炎,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5,30(5):406.
[9]何晓红,刘 威,晓 宇,等.茯苓胶囊药效学实验研究[J].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CM,2005,12(6):357.
[10]李 丽,李勇文,徐 庆,等.五味藤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华夏医学,2006,19(2):199.
[11]李世林.牡丹皮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40.
[12]王宜梅.益母草的临床应用[J].光明中医,2006,21(2):11.
[13]向绍杰,杜佳林,李显华,等.大川芎软胶囊的药效学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2):1058.
[14]聂晓玉,尚 诚,王雅亮,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白芍中芍药苷实验研究[J].中成药,2005,27(3):350.
[15]杜培凤,聂进红.白术研究综述[J].齐鲁药事,2004,23(19):41.
[16]梁尚栋,高 云,穆松牛,等.川芎嗪抗伤害性反应作用机制初探[J].中草药,2005,36(3):396.
[17]原 皓,林三仁,吴克香,等.甘草酸二铵对大鼠结肠炎的抗炎作用机制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