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开冲剂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作者:张永霞
作者单位:(青海省中医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0)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 第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探讨清开冲剂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择67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4例给予清开冲剂口服或灌肠;对照组33例给予乳果糖口服或灌肠。结果治疗组在降低血氨及症状改善上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清开冲剂治疗肝性脑病疗效优于乳果糖治疗。
【关键词】 肝性脑病; 清开冲剂; 乳果糖
肝性脑病又名肝昏迷,是一种因严重肝病导致代谢紊乱、血氨聚集、假神经递质集聚、短链脂肪酸增多等因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及昏迷[1],是肝硬化及重型肝炎的严重并发症。我们用清开冲剂治疗肝性脑病34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青海省中医医院200405~200605月间住院患者67例,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临床诊断标准。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男26例,女8例,年龄32~73岁,平均61岁;其中肝性脑病Ⅰ级15例,Ⅱ级10例,Ⅲ级9例。对照组33例,男23例,女10例,年龄31~70岁,平均62.2岁;其中肝性脑病分级Ⅰ级16例,Ⅱ级9例,Ⅲ级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轻重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积极去除诱因、禁蛋白饮食、保肝、调整支链、芳香氨基酸比例、纠正电解质失衡、对症等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开冲剂(生大黄、郁金、败酱草、石菖蒲、黄连颗粒剂各1袋/剂),开水冲至200 ml分两次口服,1剂/d,或150 ml灌肠1次/d。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乳果糖20 ml日两次口服或60 ml,1次/d灌肠。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标准血氨恢复正常<100 μmol/L,肝性脑病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血氨比治疗前下降,但仍>100 μmol/L,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血氨无变化或增高,症状加重为无效。
3.2 统计方法所有资料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记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3.3 结果
3.3.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略)
3.3.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氨变化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氨变化比较(略)
4 讨论
肝性脑病属祖国医学“厥证”“闭证”范畴。其病位在脑,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其病机为邪毒内蕴脏腑,郁久化热,灼伤阴津,肝阴内耗,而致肝火上炎,肝风内动,扰乱神明。清开冲剂中大黄为主药,《本经》称大黄“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窟窿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曾有“肝与大肠相通,肝病宣疏通大肠”之明训。大黄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淤通经,利胆退黄的作用[2]。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中大黄酚、大黄酸等能刺激肠道黏膜反射性地增强大肠的蠕动而导泻,可使滞留于肠道的病原体及毒物和各种肠原性有毒物质,机体代谢产物排除体外[3],另有研究表明大黄还具有保肝作用能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能降低血氨升高的幅度,并有广谱抑菌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大黄能通过其致泻、抗菌而发挥其肠道去污染作用,从而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减少氨的产生并促进氨的排泄;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减少肝脏损伤,使内环境稳定,从而有效地治疗肝性脑病[4]。郁金入厥阴肝经,乃血中之气药能横行利窍,使血行气行,有升降诸气、开气郁、畅心神和苏昏厥的作用。败酱草可清热解毒,活血行淤,润肠通便,配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石菖蒲:《本草求真》曰“入心宣气通窍,醒脾逐痰”,可醒脑开窍,凡心窍之闭非菖蒲不能平。诸药合用达攻积导滞、清热解毒、逐淤通经、宣窍安神之功。颗粒剂为草药的改良剂型,较传统剂型服用更方便。结果表明,清开冲剂治疗肝性脑病疗效优于乳果糖,且费用明显低于乳果糖,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广寰,李邵白.肝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10.
[2] 王浴生,邓文龙,薛春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0.
[3] 王伯祥.中医肝胆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73
[4] 温 枫.大黄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山西中医,2000,16(3):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