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巴西甘薯叶成分研究
作者:尹永芹 沈志滨 孔令义    
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中药化学与分析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006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研究巴西甘薯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巴西甘薯叶乙醇提取物经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后,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得8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巴西甘薯叶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被鉴定为①银椴苷;②紫云英苷;③鼠李柠檬素;④鼠李素;⑤山柰酚;⑥咖啡酸十八烷酯;⑦槲皮素-3-O-β-D葡萄糖;⑧2,4-二羟基苯丙烯酸。结论化合物⑥~⑧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旋花科 番薯属 甘薯 化学成分
       巴西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 (cv. Simon)为旋花科番薯属植物,是巴西联邦国立农科大学发现的药用甘薯品种,经日本引种到中国后,在我国许多地区有栽培。现代研究发现巴西甘薯对多种出血性疾病有显著的疗效[1],另外还具有抗肿瘤[2],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衰老的功能[3],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为了探寻巴西甘薯叶的活性成分,本实验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首次分离得到的3种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解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仪器
        熔点用X4型双目镜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计未校正)测定;紫外光谱用ShimadzUV-2501PC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红外光谱用Nicolet Impact-410型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核磁共振谱用Bruker ACF-300型核磁共振波谱仪(TMS内标)测定;ESIMS用Agilent 1100 Series LC/MSD Trap质谱仪测定。柱层析硅胶和薄层层析硅胶GF254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巴西甘薯叶200209采集于国家甘薯研究中心种植基地,由该中心钮福祥副研究员鉴定。
       2  方法与结果
        2.1  提取与分离巴西甘薯叶6 kg,粉碎后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加适量水混悬,分别用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醋酸乙酯部分回收溶剂后进行硅胶柱色谱,以氯仿-甲醇梯度洗脱(100∶1~100∶30),然后以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甲醇洗脱分别得到化合物①银椴苷;②紫云英苷;③鼠李柠檬素;④鼠李素;⑤山柰酚;⑥咖啡酸十八烷酯;⑦槲皮素-3-O-β-D葡萄糖;⑧2,4-二羟基苯丙烯酸。其中化合物⑥~⑧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2  结构鉴定
        2.2.1  化合物⑥黄白色粉末(丙酮),mp.92~93℃;FeCl3反应阳性,在254 nm紫外灯下有暗斑;ESI-MS m/z:431 [M-H]-,179 [M-CH2CH3]-,135 [M-CO2],表明分子量为432;UV (MeOH) λ max(nm):327,301,244 (MeOH);IR(KBr)υmax(cm-1):3 472为羟基信号,2 919和2849示有甲基,1 683示有羰基,1606示有苯环;1HNMR (CDCl3,300MHz)δ7.57(1H,d,J=15.9 Hz,3-H),δ6.26(1H,d,J=15.9 Hz,2-H)为一对反式烯键质子,δ4.19(2H,d,J=6.8 Hz,H-1′′)为直接与氧相连质子,δ1.70(2H,m,H-2′′),δ1.25(30H,m,H-3′′-H-17′′)为长链的质子重叠出现在高场,在高场δ0.89(3H,t,J=6.7 Hz,H-18′′)长链末端质子,δ7.10(1H,d,J=2.0 Hz,H-2′),δ6.87(1H, d,J=8.2 Hz,H-5′),δ7.02(1H,dd,J=8.2 Hz 2.0 Hz,H-6′)为苯环的ABX系统;13CNMR(CDCl3,375 MHz)δ:14.1(C-18′′)为甲基碳信号,22.7-29.7(C-3′′-C-17′′)脂肪链的碳信号,26.0(C-2′′),64.9(C-1′′)与氧相连的碳信号,167.9(C-1)羰基碳信号,114.6(C-2)和143.8(C-3)为反式烯碳信号,127.8(C-1′),115.6(C-2′),146.3(C-3′),144.8(C-4′),116.0(C-5′),122.5(C-6′)为芳香碳信号。与文献[4]报道的1HNMR和13CNMR数据一致,故化合物⑥鉴定为咖啡酸十八烷酯(octadecyl caffeate)。
        2.2.2  化合物⑦黄色粉末,mp 188~190℃;TCL在365 nm紫外灯下显黄色荧光,氨熏后荧光加强,盐酸-镁粉反应呈阳性,FeCl3反应阳性,提示该化合物为黄酮类化合物。Molish反应阳性,为苷类化合物。UV(MeOH)λmax:206,257,358 nm。ESI-MS:463 [M-1]+ 所以其分子量为464,301 [M-1-162]+ 证明有葡萄糖取代。IR(KBr)υmax(cm-1):3 427示有羟基信号,1654示有羰基信号,1 606示有苯环。1HNMR(CD3OD):δ7.81 (1H, d,J=2.2Hz),δ7.56 (1H,dd,J=8.5,2.2 Hz),δ6.84(1H,d,J=8.5 Hz),根据其化学位移判断为芳香氢信号,并根据其耦合常数,此三个氢为ABX系统,δ6.39(1H,d,J=2.1Hz),δ6.19(1H,d,J=2.1Hz),的信号为芳香氢信号,根据其耦合常数两个氢为间位,δ5.13(1H,J=7.7 Hz)为葡萄糖的端基质子信号,根据耦合常数判断为β构型 δ3.4-3.8为葡萄糖上的氢信号。UV数据显示有黄酮特征吸收峰,氢谱数据与文献[5]氢谱数据基本一致。故鉴定化合物7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side)。
        2.2.3  化合物⑧黄色粉末,TCL检查在紫外灯下为蓝色荧光斑点。ESI-MS m/z:179[M-1]+。UV λmax:217,242,297,327 nm。IR(KBr)υmax(cm-1):3 433示有羟基信号,3 238,1 645示有羧基信号,1 618示有苯环,3 026示有烯烃信号,因烯键与苯环信号和羧基上的羰基信号共轭,所以苯环信号和羧基上的羰基信号向低波数移动。1HNMR(CD3COCD3):δ10.43(宽单峰)为羧基上的质子,δ8.34(宽单峰)和δ8.31(宽单峰)均为与芳香环相连的羟基质子,δ7.54(1H,d,J=16 Hz)与δ6.25(1H,d,J=16 Hz)根据其耦合常数为反式烯键的两个质子。δ7.15(1H,d,J=2.1 Hz),δ7.04(1H,dd,J=8.1,2.1 Hz),δ6.87(1H,d,J=8.1 Hz)根据其化学位移及耦合常数为芳香环上的ABX系统上的3个质子。化合物8为2,4-二羟基苯丙烯酸(2,4-dihydroxy-cinnamic acid)。
       3  讨论
        巴西甘薯叶乙醇提取物经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后,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得8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①银椴苷(tiliroside);②紫云英苷(astragalin);③鼠李柠檬素(rhamnocitrin);④鼠李素(rhamnetin);⑤山柰酚(kaempferol);⑥咖啡酸十八烷酯(octadecyl caffeate);⑦槲皮素-3-O-β-D葡萄糖(quercetin-3-O-β-D-glucoside);⑧2,4-二羟基苯丙烯酸(2,4-dihydroxy-cinnamic acid)。其中化合物⑥~⑧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实验为巴西甘薯叶的活性成分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华希新,邬景禹,王胜武,等.药用甘薯“西蒙1号”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甘薯,1988,2:51.
       
       [2] 许建华,吴国土,叶庆林,等.西蒙1号甘薯茎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 1998,14(6):32.
       
       [3] 王方生.Simon 1号甘薯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国甘薯,1988,2:69.
       
       [4] Kittisak L,Rawiwun K,Nijsiri R,et al.Antimalarial naphthoquinones from Nepenthes thorelii[J].Planta Medica,1998,64(3):237.
       
       [5] 高玉敏,王名洲,王建平,等.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95,26(11):568.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