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广东习用中药材品种鉴定和质量分析
作者:伍月红 刘柏英

《时珍国医国药》 2005年 第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广东
        摘要:广东使用的中药材质量经药监部门有效监督,营销部门自觉对质量监控的普遍重视,中药材质量总体是好的。但由于中药材质量标准尚欠完善,有的营销者业务知识偏低,另有个别不法者有意造假掺伪等原因,致使某些中药材出现伪品劣品,其主要表现为:地方习用药材大量使用而未有规范;混名混用,不执行《中国药典》的规定;品质低劣,以次充好;人为造假、掺伪。
        关键词:中药材;质量;习用品;混名混用;品种鉴定; 功效主治;临床使用
           1同名异物,地方性习用中药材大量应用
        广东是“川、广、云、贵、地道药材”的主产地之一,“南药”是广东特产,有些特产药材已收入《中国药典》2000年Ⅰ部(以下简称《药典》),如:广东产销的丁公藤、广防己、广金钱草、广藿香、化橘红、巴戟天、陈皮,何首乌、佛手、砂仁等。有些与其他地区使用的药材同名异物,《药典》又以不同名称分别收载,如:广防己与防己、广金钱草与金钱草,广藿香与藿香、广升麻与升麻、化橘红与橘红、板蓝根与南板蓝根等[1]。但还有大部分广东常用中药材因《药典》未收载而无法规范。
        1.1 与《药典》收载的品种同名异物,引起混名混用。
        1.1.1土荆皮 (《药典》名,以下同)  为松科植物金钱松Pseudolarix Kaempferi Gord.的根皮或近根树皮。广东无产销习惯,而广东使用的“土槿皮”为桃金娘科植物水翁Cleistocalyx operculatus Roxb.的树皮(其花为广东常用的中药水翁花);广东另一种“紫荆皮”为大戟科植物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的树皮(其果实余甘子《药典》收载),两者在产销和临床上作《药典》的土荆皮使用,但其功效主治不同[2]。
        1.1.2土鳖虫 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冀地鳖Steleo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虫体。广东除使用此种土鳖虫外,尚有广东习用品,并认为质量较好的“金边土鳖”,为姬蠊科昆虫赤边水庶Opisthoplatia orientalis Burm.的虫体,功效主治相同[3]。
        1.1.3 大枣为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 jujuba Mill.的果实,广东习称“红枣”,一般不作配方用,只作果品或煲汤料。广东使用的“大枣”实为上述枣经烟熏炕焙的加工品,又称“黑枣”、“乌枣”或“熏枣”;另有一种枣的加工品(主要经烘焙干燥)广东称为“南枣”,一般只作浸泡药酒或药茶用。三种枣同一来源,不同加工炮制方法,用法各不同[3]。而不同于广枣(漆树科),广枣为蒙古习用药[1]。
        1.1.4天仙子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的种子,有大毒。广东不习用,而习用的天仙子为爵床科植物水蓑衣Hygrophila salicifolia(Vahl.)Nees.或其变种Var.megalantha(Merr.)H.S.Lo et L.D.Chou的种子,称为“南天仙子”,无毒。其功效主治与天仙子截然不同[4]。
        1.1.5五加皮 为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 lus W.W. Smith的根皮(俗称南五加)。另一《药典》收载的刺五加为同属植物刺五加A.senticosus Rupr.et Maxim.的根及根茎,功效主治与五加皮不同。广东少用或不用,而习用的“五加皮”为同属植物藤五加(红毛五加)Acanthopanax giraldii Harms等的茎枝皮,习称“剌五加”“川五加”或“川加皮”“南五加”,功效主治与五加皮相似,而不同于刺五加[5]。
        1.1.6白头翁 为毛莨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el的根。广东不习用,而习用《药典》收载的蔷薇科植物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 Ser.的全草,广东俗称“北紫草”作“白头翁”使用。应按《药典》更正名称,或别名“广东白头翁”,两者功效主治相似。而同科植物翻白草不应作“广东白头翁”使用[5]。
        1.1.7 冬葵果为锦葵科植物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的果实,系蒙古族习用药材。广东习用的冬葵子(苘实)即为《药典》收载的苘麻子,为锦葵科植物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i Medic.的种子,功效主治不同,应按《药典》正名[3]。
        1.1.8青果为橄榄科植物橄榄Canarium album Raeusch.的果实,广东称此为“白榄干”“橄榄干”,而将诃子(使君子科)的幼果称为“青果”,两者功效主治不同,应按《药典》将“白榄干”称为青果,而将诃子的幼果称为“西青果”或“藏青果”[3]。
        1.1.9 昆布 为海带科植物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或翅藻科植物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的叶状体。而广东将昆布称为“黑昆布”,海带则不作配方用。广东习用的昆布为石莼科植物孔石莼Ulra pertusa Kjllm.或石莼U.lactuca L.的叶状体,称为“广昆布”或“绿昆布”,功效主治相似[3]。
        1.1.10 络石藤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Trechelospermum jasminoides(Lindl.) Lem.的带叶藤茎,广东不习用,而用茜草科植物匍匐九节Psychotria serpens L.的带叶茎枝,俗称“穿根藤”、“伸筋藤”,可称为“广东络石藤”,功效主治相似。另某些地区有用桑科植物薜荔和瓜藤作“络石藤”用,应纠正[2]。此外,尚有旋覆花(菊科植物旋覆花)与“广东旋覆花”(菊科植物山黄菊),稻牙(禾本科植物稻)与“谷牙”(禾本科植物粟),海风藤(胡椒科)与“广东海风藤”(五味子科),合欢花(豆科)与“广东合欢花”(木兰科),王不留行(石竹科)与“广东王不留行”(桑科)等。
        1.2《药典》未收载而广东销量较大和临床使用较多的地方习用药材,无相关的检验标准,其质量难监控。关于广东习用药材,已有大量专著论述[4~8]。但常用且用量较大的,未被《药典》收载的品种约有300多种。下面列举一些常用品种存在的质量问题。
        1.2.1 全草类广东用的山慈菇(马兜玲科)与《药典》收载的山慈菇(兰科)相混;白眉草(菊科,俗称“白薇”)与《药典》收载的白薇(萝科)混用;白花蛇舌草与同属植物水线草相混;青天葵掺有同属植物或其他植物如伞形科植物崩大碗的叶;溪黄草品种较为混乱等。
        1.2.2 根及根茎类 广东习用的水菖蒲与《药典》收载的藏菖蒲(天南星科)同一植物来源,但藏菖蒲为藏族用药,用法与功效均不同,而且常与《药典》收载的石菖蒲(天南星科)相混,与九节菖蒲(毛茛科)分不清;豆豉姜与《药典》收载的荜澄茄(樟科)同一植物来源,但药用部位不同;岗梅根(冬青科)常混入地上部分及同属植物的根;大蓟(菊科)与小蓟(菊科)相混称为“大小蓟”;救必应(冬青科)用同科植物米碎木伪充;过岗圆龙(云实科植物龙须藤)与扁龙(含羞草科植物藤子)分不清等。
        1.2.3动物类广东白花蛇为《药典》收载的金钱白花蛇的大条蛇体,其药效欠佳。
        2 原为同名的药材,由于植物来源、品种及功效主治的不同,《药典》已分别命名另立标准,但在使用过程中仍沿用原名
        由于植物来源的不同,或功效主治上的差异,或质量要求的提高等原因,《药典》2000年版将一些过去同名的中药材,分别命名另立标准。如红参,以前列入人参项下描述,现已分别另立标准收载,其质量标准的要求也与人参不同;木通(木通科)、川木通(毛莨科)、关木通(马兜铃科),已在《药典》中分别立标准。此外,山豆根(豆科)与北豆根(防己科)以前统称山豆根;五加皮(五加科)与香加皮(萝科)以前统称五加皮;大青叶(十字花科)与蓼大青叶(蓼科)以前统称大青叶等。
           3药材市场出现的混淆品或伪劣品
        3.1九香虫常用小皱蝽(小九香虫)伪充。
        3.2土鳖虫 虫体腹中充填硬质沙泥,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均超标。
        3.3山茱萸 其熊果酸含量低,掺入不明植物的果皮或无机物。
        3.4广防己用同属植物的根如耳叶马兜铃根或不同科植物的根如小果薇花藤根伪充。
        3.5 木瓜 混用《药典》未收载的光皮木瓜。
        3.6车子前掺入《药典》未收载的同属植物种子如小车前子或其他植物种子如荆芥属植物种子。
        3.7 防风用同科植物根如葛缕子属植物的根伪充。
        3.8苍术 混同属植物如关苍术(东北苍术)等,或全以关苍术伪充茅苍术或北苍术。薄层色谱无苍术素斑点。
        3.9鸡骨草 与同属植物大叶鸡骨草同用,或混入同属植物毛相思子。
        3.10黄柏 黄柏丝掺入无荧光反应而染色的其他树皮。
        3.11菟丝子 掺杂泥砂或用其他植物的种子如苋科、禾本科、十字花科等种子伪充。
        3.12 淫羊藿与同属而《药典》未收载的植物混充,总黄酮、淫羊藿苷含量偏低。
        3.13 蕲蛇 用蕲蛇皮粘贴在其他蛇肉上。
           4 讨论
        4.1《药典》没有收载,而广东用量大的习用药材,因为没有相关的质量标准,其质量难以保证,但临床却常使用,一般医生只知道规范的药物名称而较少了解地方习用品的作用,这样极易做成临床使用上的同名混用或混名混用,容易造成药物的不良反应,甚至医疗事故。
        4.2 有一些地方习用药的功效主治与《药典》收载的药物相似,如络石藤与“广东络石藤”,旋覆花与“广东旋覆花”等,习惯上用来替代,但大多数习用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不大清楚,而且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资料不多。由于植物来源和品种的不同,功效主治也应不同,在临床使用上也应有所区别。
        4.3 应加大力度对地方习用药材进行研究开发,制定其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深入对化学成分和药理实验的研究,从理论上支持其临床治疗的作用,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
        4.4 除药监部门对药材质量严加监督外,各营销部门和使用部门也应自觉加强对药材质量的监管,确保在销售和使用环节中杜绝伪药劣药,保证临床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增补本[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616,2828,3737,5656,105150.
        [2]罗献瑞.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第1册[M].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1992:44,386386.
        [3]罗献瑞.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第3册[M].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262262,280280,282282,332332,362362.
        [4]广东省卫生厅. 广东省中药炮制规范[S].1984:1818,3636,103103.
        [5]广东省卫生厅. 广东省药品标准,上册[S].1987:2424,3939,5757,117117.
        [6]中药商品知识编写组. 中药商品知识,上、中册[M].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1988:1919,5353,8989,123123,168168.
        [7] 冯耀南,刘俭. 中药材商品规格质量鉴别[M].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4343,7878,104140,176176.
        [8]广东中药志编委会. 广东中药志,第1,2卷[M].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1996.
        (1.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510150;2.广州市药品检验所510160)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