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建立医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作者:李舒梅, 朱修援, 罗晓婷, 董明华, 严宜明    
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 第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通过阐述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涵义及其构建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内容,提出了一套比较合理的医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认为建立合理、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实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方法和内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  医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的监控与管理有着不同的特点。长期以来,由于实验教学质量存在难以具体量化,各基础学科之间缺乏可比性,学生实验教学效果的反馈滞后等问题。自2003年以来,我们在实验教学研究实践中,通过合理设置质量评价监控点,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监控实验教学质量因素的结构模型,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涵义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以“全面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为基础,结合学校实验教学的实际,利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实验教学各环节进行评价与监控,使实验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的的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综合作用体系。
        构建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就是把原来定性的、较抽象的评价目标进一步量化、具体化,形成一整套可直接操作的、用以准确衡量与评价实验教学进程与效果的操作系统。
       2  构建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
        实验教学有别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科学思维的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深化和综合运用,同时也是训练科学规范化的操作技能和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理论教学强调知识的系统传授,以推理、演绎和公式运算为主,比较抽象、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答案往往是逻辑推理的正确结论,而实验教学则以观察、设计、技能操作为主,比较直观、生动,碰到的问题往往是综合性、多样性,答案往往是丰富而多元的。在选用教材上,理论教材强调系统性、逻辑性;实验教材更强调操作性和应用性,注重仪器设备、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的过程性和操作技能的规范化和熟练程度。理论教学中学生以阅读、听、讲、作业等方式来获得知识,实验教学中学生以观察、操作、分析等来掌握运用知识和技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习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建立实验教学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对实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量化考核是非常必要的,对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是有积极意义的[1]。
       2.1  有利于促进实验教学管理的科学化通过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握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的基本情况,获得改进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工作的具体信息,并通过对评价信息的分析与研究,明确必须采取的相应措施,从而实现实验教学管理的科学化。通过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可把实验教学质量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监控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实验教学管理,对提高实验质量有着诊断、调控、导向、激励等方面的作用,有利于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
       2.2  有利于体现实验教学的特色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建立实验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有利于实验教学的规范化和特色的体现。通过对实验教学各环节的有效监控,可以充分调动实验教师、学生以及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紧迫感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工作潜能,全面促进和提高学校的实验教学质量。
       2.3  有利于推进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与技能,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建立合理、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科学地评价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学特色的形成和教学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因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各项措施和成果都需要通过评价予以鉴定,对成功的改革要加以肯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从而使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完善。
       3  设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及实验教学进程与质量进行持续监控,它是一个多要素、多形式、多层面、范围广泛的综合作用体系。由于实验教学相对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2],因此,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着重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3.1  有效性原则设计的指标必须根据实验教学及其发展规律,有效地反映实验教学的特色和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体现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的目标要求,从而促进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手段、内容、方法的改革发展。
       3.2  客观性原则实验教学过程涉及师资的配备,实验项目的选择,实验教学组织准备和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等等,这就要求设计的指标应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审视实验教学活动的展开,比较准确地掌握各种教学信息,公正地对实验教学情况做出评价,为教学管理提供决策。由于教师、学生是实验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对问题的判断也不同,尤其是学生,对教学质量的判断最有发言权。因此,评价时宜采取他评和自评相结合的方式。
       3.3  要素性原则各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各异、形式多样,如有综合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等,所以要在广泛、全面地收集各种实验教学信息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系统的各个要素,抓住影响其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和要素,以掌握实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信息,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和控制强化管理手段。
       3.4  科学性原则遵循科学的教育学原理和统计学的资料分类要求。各项指标要针对实验教师的教学特点,具有相对独立性,使各指标间成为既相关又不重叠,更互不矛盾的有机整体,以提高评价的效度;各指标内涵明确,条目简明,指标的尺度不宜偏高或偏低,同时指标应具有良好的可测量性,便于定量处理,比较容易获得综合性结论,以提高评价的信度。
       3.5  导向性原则通过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使教师了解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发现自己的优点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加以改进和完善,明确努力方向,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4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实验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现着实验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反映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的要求。在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学是核心,管理是关键,在教学管理方面较之理论教学更有其特殊性。首先,实验准备管理中,由实验编组和课前准备组成,课前准备包含实验器件和材料准备、设备精度和灵敏度等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实验教案的编制等。其次,在实验特定的环境中,教师一般以启发、诱导学生为主,由学生自身完成实验。同时,实验教师必须随时检查仪器设备的运转情况和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还有学生的安全卫生、团队协作等。因此,评价的内容在参考理论教学评价的情况下根据实验教学自身的特点来准确把握[3]。
       4.1  一级指标的确定
       4.1.1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实验人员队伍是实验教学的基础工作。而实验项目的更新最能反映实验内容和方法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实验方法、手段和实验室开放率等教学改革是促进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因此,根据导向性原则确定实验基本条件(p1)、实验准备工作(p2)、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p4)列为评价的一级指标。
       4.1.2  影响和决定实验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以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态度、业务水平、教学效果和实验教学管理为最基本的主要因素,实验开出率是反映实验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指标,实验教学手段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生实验考试成绩是评价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根据评价的有效性原则和要素性原则,确定把实验教学过程(p3)、实验教学效果(p5)也列为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
       4.2  二级指标的确定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设置5项一级指标,然后再将5项一级指标细分为26个具体指标作为二级指标,这些指标的设置较为全面、完整地再现和反映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能公正、客观地评价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4.2.1  实验基本条件(p1)有教学大纲(p11)、实验课计划(p12)、实验指导书(p13)、实验课教案(p14)、实验课记录(p15)、实验室仪器设备情况(p16)、环境安全(p17)、实验室人员队伍(p18)等8个二级指标。突出强调实验教学大纲、教材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比性,重视实验教学档案的建设,强调实验教学的规范性。21世纪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实验室向着功能多样化、性能综合化、大仪器精密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实验教学领域必须充实学科发展的新实验技术,改进测试工作,引进科研内容和新的科研成果,必须要求有一支具有业务能力强、技术精、懂管理、能独立承担相应的实验教学及科研等任务的实验教师队伍。
       4.2.2  实验准备工作(p2)有实验项目的选择(p21)、实验项目管理(p22)、课前通知及预试(p23)、用品齐全程度(p24)、标本模型制作(采集)(p25)等5个二级指标。注重实验项目的更新;加强实验室管理创新,对设备、人员、项目等实行计算机管理,使帐、物相符率,仪器完好率,实验开出率等符合实验教学质量的要求;加强实验准备工作的规范与管理。
       4.2.3  实验教学过程(p3)有实验课指导(p31)、实验课分组(p32)、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p33)、实验报告(p34)、实验课秩序(p35)等5个二级指标。强调了实验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爱岗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从总体上反映了实验教师的基本素质与管理水平。
       4.2.4  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p4)有教改方案及执行情况(p41)、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p42)、教学方法改革(p43)、教学手段改革(p44)等4个二级指标。明确强调重视实验教学特色建设,鼓励教师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实验教学,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开放,激发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教学、科研服务。
       4.2.5  实验教学效果(p5)有实验课开出率(p51)、实验考试或考核(p52)、学生平时实验成绩(p53)、实际操作成绩(p54)等4个二级指标。是评价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明确强调实验教师应注重学生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实验成绩考核,使评价一目了然。
       4.3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为了能较客观反映评价的效果,便于集中精力抓好主要工作,安排全面工作,根据各评价项目在实验教学质量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各评价项目中反映项目的具体评价内容的作用,分别赋于不同层次的权重值。
        目前,确定权数的方法主要有专家意见平均法、特尔斐法、秩和运算法、层次分析法等。为了提高权数分配的科学性,结合学院实际情况,本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计算指标权重,该方法能把对人们的主观判断做客观描述,把专家的经验认识与理性的分析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权数的有效性,判断赋值的准确性,增强了判断赋值的可比性。
       
       AHP法就是根据1-9数量标度建立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在满足一致性检验的条件下,其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是该层次相对于上一层元素的权重向量。因此,为确定判断矩阵,聘请了有关专家,对评价指标分层次进行两两对偶比较,排列出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的优先顺序,然后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得到各指标的权数值[4]。经过学院多位专家的分析判断,并以专家意见平均法计算,其具体指标权重分配结果见图1。
       5  实施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几点体会
       5.1  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应用将具体指标体系落实于实践工作之中,通过实践应用反馈的基本信息对各级指标权重的信度与效度进行研究和调整,检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5.1.1  评估形式日常检查;领导、专家听课;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价;召开座谈会。
       5.1.2  方法日常检查;实验课听课记录;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卡(学生用);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卡(专家用)。
       5.1.3  基本信息的计算机处理使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
       5.2  评价指标体系中各要素的协调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要素间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整体监控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中各因素的重要性,尤其是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实验教学直接参与者、实验室人员重要地位与作用。根据整体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实验教学独立于理论教学,要注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实验室人员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其尽早走上实验教学的“前台”。
       5.3  建立质量评价体系的前景与意义建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作,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当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验教学实际,与学校的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与学校整体的教学活动融为一体,使各类教学活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连祥,王月香.高校实验教学体系的再认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2):6.
       
       [2]刘凤泰. 关于实验教学改革的问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7(4):6.
       
       [3]郑超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01,2:50.
       
       [4]王汉澜. 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1.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