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丹参注射液对兔室性心律失常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
作者:肖业伟,何光凤,刘紫全,刘希秀,冯志强,盘强文    
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 泸州 646000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No.2005B014)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室性心律失常时兔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变化,试图揭示其抗心肌缺血所致心律失常作用的机制。方法2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组,在心肌缺血背景下致心律失常前后分别记录、检测各项观察指标,作前后对照和组间比较。结果对照组与丹参组在心律失常前,平均心率、MAP振幅(MAPA)、最大上升速度,均高于自身心律失常后(P<0.05);对照组与丹参组在心律失常前MAPD90均低于自身心律失常后(P<0.05);心律失常前后,对照组与丹参组比较,各指标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能提高心肌耐受缺血的能力,起到了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效应,这可能是丹参对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具有增强效应电生理基础。
       【关键词】  丹参; 室性心律失常; 心外膜 ; 单相动作电位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系多年生草本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干燥根的提取物,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丹参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状态,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加速心肌修复,防护心肌缺血缺氧损伤。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丹参对改善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作用具有较显著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冯志强教授设计的闭胸记录心外膜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MAP)方法来观察丹参对心肌缺血致心律失常MAP的影响,探讨其抗缺血性心律失常机制。
       1  材料与设备
       1.1  动物日本大耳白兔20只(泸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1.5±0.5)k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参组。
       1.2  药品垂体后叶注射液(蚌埠市宏业生化制药厂,产品批号070503);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重庆迪康长江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70302);复方丹参注射液(浙江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704112,基质为注射用水,每毫升相当于丹参1.5 g)。
       1.3  主要设备RM6240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微机系统和心外膜引导电极(成都仪器厂)。
       2  方法
       2.1  模型制备
       日本大耳白兔20只,雌雄不拘,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丹参组(前期已作丹参不同剂量预实验)。丹参组复方丹参注射液(原药3 g/k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 ml/kg后注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次/d,连续用药12 d,于第13天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在胸骨左侧3、4肋间插入黄金电极与右心室外心包接触,记录心外膜MAP;插入针型电极记录体表心电图。待图形稳定后同步记录心外膜MAP,ECG 3 min,作为正常对照。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 U/kg,在ECG出现缺血改变时,再注射肾上腺素 0.1 mg/kg。动态观察记录ECG及MAP的变化,从ECG观察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等;观察心肌MAP的形态、振幅、最大除极速度(Vmax)、MAPD(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观察心外膜电活动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2.2  MAP参数设置采集频率为10 kHz,扫描速度为80 ms/div,灵敏度5 mV,时间常数0.2 s,滤波频率100 Hz。
       2.3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检测结果以±s表示,心律失常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方差不齐时进行数据转换,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心律失常类型在心律失常前,对照组和丹参组MAP形态类似。心外膜MAP形态同跨膜动作电位类似,较为“圆润”。对照组10只家兔均出现心律失常,9例频发室性早搏二联律或三联律,1例最终出现室颤死亡;心律失常发生后,对照组心率减慢、心律失常持续时间长,MAP形态恢复不易;形态多样,且呈动态变化。有“峰和圆顶”样形态,也有圆顶样和三角样变,以三角样变较多;振幅和Vmax降低,时限和间期长短不等,并伴频发室性早搏二联律或三联律。丹参组10只家兔均出现心律失常,主要为偶发室早二联律或三联律,且持续时间短,很快基本恢复至正常时MAP形态。结果见图1~2。
       3.2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心外膜MAP的影响闭胸记录心外膜MAP,对照组平均心率在心律失常前后分别为(256.14±19.36)次/min和(133.47±21.55)次/min;振幅分别为(11.05±2.73)mV和(7.13±1.44)mV;MAPD90分别为(110.09±7.13)ms和(132.89±17.41)ms;最大上升速度分别为(1494.43±471.09 )mV/s 和(907.19±155.75) mV/s。平均心率、振幅、最大上升速度降低, MAPD90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丹参组平均心率在心律失常前后分别为(352.04±16.32)次/min和(191.45±49.55)次/min;振幅分别为(14.73±4.59)mV和(11.39±2.73)mV;MAPD90分别为(98.76±15.07)ms和(115.91±15.63)ms;最大上升速度分别为(1 503.33±433.02 )mV/s 和(1 296.68±303.34) mV/s。平均心率在心律失常后降低, MAPD90在心律失常后延长,两者前后自身对照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振幅与最大上升速度与自身前后对照比较,心律失常后振幅、最大上升速度低于心律失常前,但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在心律失常前后,平均心率、振幅、最大上升速度增加, MAPD90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  各组心律失常前后心外膜MAP振幅、MAPD90、最大上升速度(略)
       4  讨论
       
   
       MAP记录的是群细胞的平均胞外电位,可以在在体高保真重复跨膜动作电位除极1~3相时程及构型[1]。MAP的振幅(MAPA),定为从0期上升最高点到达基线的垂直距离。MAPD90为复极化达到90%的一点到MAP上升支的水平距离。振幅、最大上升速度主要反映的是快钠通道开放的程度以及Na+内流的速度。
       
       本实验证实心肌缺血所致心律失常后, 对照组MAPA、最大上升速度在心律失常后也降低,说明Na+通道开放的概率也降低。丹参组振幅、最大上升速度虽然低于心律失常前,但无明显差别;且与对照组相比,在心律失常前后振幅、最大上升速度增大,提示我们丹参注射液可能在心肌缺血致心律失常时对心外膜心肌细胞膜上快钠通道具有保护作用,具体机制尚待后续研究。在心肌缺血所致心律失常后,对照组和丹参组自身比较,平均心率在心律失常后降低,MAPD90在心律失常后延长,平均心率和MAPD呈线性相关。与对照组比较,丹参组在心律失常前后平均心率均高于对照组,而MAPD90在心律失常前后均低于对照组。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结果有差异。柳景华等[2]认为缺血缺氧时胞外钾浓度升高,可间接地引起钾外流减慢和3相复极变慢,缺血预适应使MAPD90相对延长,降低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Kirchhof等[3]发现氟卡尼等药物可延长APD减少复极后不应期,减少AF再发。但Thomas等[4]认为在LQT3综合症,心室复极延长引起触发活动和折返激动;也有学者认为在肥厚心肌APD越长,复极过程越不稳定[5], 易致心律失常发生。Elaiopoulos DA等[6]发现MI24h后,MAPD90延长。高渊等[7]证实在兔冠脉结扎后缺血区心室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缩短;王腾等[8]研究发现模拟缺血液灌流后心肌细胞MAPD90缩短,模拟缺血液加丹参灌流后,心肌细胞MAPD90缩短更加明显。钾离子通道是引起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的主要电流,钙离子通道主要影响平台期时程。因此MAPD90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钾离子复极电流。在本研究中,对照组与丹参组MAPD90在心律失常后延长,说明在本实验中电极记录部位心肌细胞群的钾离子通道要恢复到正常状态花费时间长,使得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差异大,这可能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且丹参组恢复较快。我们推测在本实验中对照组外膜MAPD90延长也可能是由于:①钙离子在某时间段内流明显,从而延长APD;②缺血使心肌上的某些离子通道性状发生改变,激发非特异离子内流;③缺血致MAPD适度延长可以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是心肌自身保护机制,估计其效果随缺血程度不一而有差异;④造模、记录方法不同。丹参组在心律失常前后均比对照组要短,说明丹参能产生类似心肌缺血预适应的病理生理过程,起到了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效应,随着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复极加速,心输出量增加,减轻心脏的自身负荷,从而使缺血心律失常后心功能得到改善[8],也可能是丹参抑制了钙离子内流,复极化加速,从而丹参组MAPD90时程比对照组缩短。因此,丹参能使钾通道开放,抑制了钙离子内流,这可能是其抗心肌缺血以及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1]李翠兰.胡大一.单相动作电位技术及临床应用[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2,16(5):326.
       
       [2]柳景华,任自文,汪丽蕙,等.缺血预适应对兔心脏电生理参数的影响[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0, 8(1):48.
       
       [3]Kirchhof P, Engelen M, Franz MR, et al. Electro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flecainide and sotalol in the human atrium during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J]. Basic Res Cardiol. 2005,100(2):112.
       
       [4]Thomas G.Gurung IS.Killeen MJ.et al. Effects of L-type Ca2+ channel antagonism on ventricular arrhythmogenesis in murine hearts containing a modification in the Scn5a gene modelling human long QT syndrome 3[J].J physiol.2007,578(Pt1):85.
       
       [5]姚青海,崔长琮,吴尚勤,等.兔肥厚左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6,10(2):153.
       
       [6]Elaiopoulos DA,Tsalikakis DG.Agelaki MG,et al. Growth hormone decreases phase II ventricular tachyarrhythmias dur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rats[J].Clin Sci(lond).2007,112(7):385.
       
       [7]高渊,郑强荪.KATP通道阻断剂对兔缺血心室肌跨壁离散度的影响[J].心脏杂志,2007,19(2):139.
       
       [8]王腾,唐其柱,江洪,等.丹参注射液对模拟缺血预适应引起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ATP敏感性钾电流变化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6(6):696.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