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雷公藤多苷对小儿生殖安全性评价研究的思考
作者:景晓平, 丁樱*, 任献青, 李向峰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2006级博士研究生,上海 201203;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450008)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文章详细论述了雷公藤多苷用药的现状以及生殖安全性研究存在着诸多不足等问题,明确提出应加强对雷公藤多苷的生殖毒理研究,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雷公藤多苷治疗水平及应用范围,同时对“优生优育”具有现实与深远意义。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生殖安全
       Thinking on the Generative Safety Evaluation for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JING Xiaoping,DING Ying,REN Xianqing,LI Xiangfeng
       (Th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203,China;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450008,China)
       Abstract:The paper explain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n using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in children and some questions in the study of generative safety for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The author proposed the generative toxicity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should be studied deeply, it is not only benefit to improv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applied area, but also has far-reaching means to generate and bring up healthy baby.
       Key words: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Generative safety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为卫予科植物,是我国传统中草药中的一个瑰宝,其药用部位为根的木质部,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络、舒筋活血、除湿消肿止痛的作用[1]。早期主要用作杀虫剂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某些皮肤病,后逐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范围涉及多种免疫系统异常而致的疾病,并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大量药理及临床己证明其提取物和某些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抗肿瘤和男性抗生育作用[2]。雷公藤多苷[3](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glycosidium,TWP 或TⅡ)是从植物雷公藤根提取精制而成的一种极性较大的脂溶性成分混合物,其生理活性是由多种成分(生物碱、二萜类、三萜类)协同产生,既保留了雷公藤生药的免疫抑制等作用,又除去了许多毒性成分,是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非甾体类免疫抑制剂。由于雷公藤多苷临床疗效立竿见影,其临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从治疗风湿性疾病到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肾小球疾病、肿瘤,还应用于甲状腺疾病、哮喘、妇科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新近临床上应用于器官移植如肾移植取得了重大进展。其范围几乎涉及内科、外科、内分泌科、皮肤科、眼科、妇产科、儿科等广泛生命科学领域。
       1  雷公藤多苷的副作用   
       
   
       雷公藤多苷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受到内科和儿科肾脏病临床医生的青睐。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逐渐广泛,诸多医家和患者对其副作用也越来越重视,而且个别医家甚至顾虑使用雷公藤多苷。在临床应用雷公藤多苷时可出现胃肠道反应、肝酶升高、白细胞下降,皮肤粘膜过敏反应以及性腺损害(如月经紊乱、精子减少)等多种副作用或副反应,但到目前为止有关雷公藤多苷还没有一份合乎安全性评价要求的研究报告。许多临床工作者在应用TWP的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升高白细胞药物可以使其肝损、白细胞下降方面的副作用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因此个别医家特别是儿科医家最担心的副作用是其性腺方面的副作用。由于对TWP性腺损害副作用的担忧,限制了雷公藤多苷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因此科学评价雷公藤多苷在儿科应用后对性腺损害的副作用,如何尽可能减少或减轻其性腺损害毒副作用已经成为目前急需研究的一个课题。
       2  应加强雷公藤多苷在动物生殖毒理方面的实验研究
       
      
       随着生殖毒理学的发展,西药中有很多药物具有致畸致毒性作用,自20世纪60年代有妊娠期妇女服“反应停”致海豹肢畸形事件发生后[4],药物致畸作用开始受到医学界广泛的关注,这些都或多或少被动物试验证明有生殖毒性作用。就目前对雷公藤多苷生殖毒性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也有一些研究报道,但多采用大剂量雷公藤多苷作用于成年后大鼠和小鼠,观察实验动物的精子、睾丸以及卵巢等的变化,或是了解其相关调节因子的变化,发现雷公藤多苷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类实验不足之处是:雷公藤多苷使用剂量往往较大(许多实验大鼠按30mg/kg给药),与临床剂量(实验大鼠应为9mg/kg给药)相差较远。大剂量研究仅仅是对其已经公认作用的验证或干预,很难反应临床药理剂量下对生殖功能及器官的影响,加之雷公藤多苷的性腺损害与给药期限与总剂量有关,因此这样的研究其临床意义较小。模拟儿科临床用药,从体内及体外观察雷公藤多苷对幼鼠及成鼠性腺的影响,了解其对这一时期性腺的损伤情况,观察停药后是否具有可逆性恢复等;观察停药后实验动物生育能力,了解其用药后大鼠的生育能力,同时观察生育后的幼仔情况,为雷公藤多苷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做到早期预警和筛查,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更关系子代甚至隔代生命安全问题,因此使得探讨雷公藤多苷的生殖毒理研究,特别是对其生殖毒理深层次研究显得日益重要[5]。
       3  大样本的临床观察及后期的长期随访势在必行
       
      
       目前临床方面对雷公藤多苷性腺副作用有一些研究报道,但均不够系统和详细。临床方面多停留在对副作用的小样本报道水平,既无大样本的观察统计,也没有进行长期的随访研究,更缺乏对儿科患者性腺损害的研究及远期随访,究其原因是由于小儿性腺损害的检测指标在小儿时期较难获得,性腺功能是否正常需等到性成熟或结婚后方能知晓,因此给雷公藤多苷对儿童性腺损害的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同时也突出了研究小儿性腺损害的重要性。应该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比如我国科技部资助“十一五”项目中有关雷公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研究课题,由专家独立设计和实施研究方案,由研究者独立总结和发表论文。这样,就能保持其科学性和公正性。在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的同时,根据小儿的特殊群体,制定出长期的后期随访工作, 在青春发育期、育孕期、子代期、隔代期进行随访,得出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既能使患儿得到及时的治疗,也不至于留下深远的后患。随着近年来中药毒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日益重视优生优育,雷公藤在性腺方面的毒理作用逐渐得到重视。所以,做好大样本的临床观察及后期的长期随访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贾春伶.雷公藤不良反应的文献调查与分析[J].北京中医,2006,25 (1):45.
       
       [2] 陈玉,杨光忠,李援朝.雷公藤化学成分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17(3):301.
       
       [3] 黄 真,毛庆秋.雷公藤多苷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预防[J].药品评价,2005,2(2):125.
       
       [4] 刘 娜,孙 峰,胡茂德.妊娠期禁用药物与致畸评价[J].医师进修杂志,1999, 2: 60.
       
       [5] 赵新广,尤昭玲,刘丹卓.对中药生殖安全性评价研究的思考[J].中医药导报,2006,12(10):16.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