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从未病学理论探讨解毒化浊法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作者:赵伟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通过未病学理论,探讨解毒化浊法在糖尿病病情演变各阶段的干预作用,认为应用解毒化浊法在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前病未病态、传变未病态)进行干预可能是有效的,但似乎都应该干预以及干预效果的评估应尽早尽多地进行研究。
       【关键词】  未病学 解毒化浊 糖尿病
       如今医学模式正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单纯的修补医学已经很不适应今后的医学发展,医疗保健策略逐渐从以疾病为主导向以健康为主导转变,提出了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重点转变的“前移战略”,这种健康维护理念的变化与中医治未病的主导思想息息相关。治未病主要指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复发,其理论始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自《内经》以来的两千多年中,众多医家对治未病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较一致的将未病学理论归纳为:“未病养生;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当今进行未病学理论研究的学者提出“未病”4种状态: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前病未病态、传变未病态[1]。目前医学科学在世界水平上不能解决的问题如糖尿病、SARS、艾滋病、高血压病等,对人类造成的健康损害越来越显现,中医的“未病学理论”对这些疾病的治疗提出了清新的思路。
       
       浊毒是指对人体脏腑经络及气血阴阳均能造成严重损害的致病因素,同时也指由多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失常,使机体内生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壅积体内而化生的病理产物[2],其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导致疾病迁延不愈的重要因素。目前,浊毒与糖尿病的关系正日益备受医学界关注,有关解毒化浊法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报道亦日渐增多。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消渴日久,气阴亏耗,脏腑功能失调,水饮、痰浊、淤血等病理产物代谢失常,聚积体内均可化生浊毒,若浊毒日久不解,入络或深伏于内,劫耗脏腑经络气血,则可诱发和/或加重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3],因此,有学者认为[2]:“浊毒是糖尿病病机的启变要素,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核心病机”。笔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浊毒可能存在于糖尿病发病前后的所有阶段,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在糖尿病发生前后的各个时期,解毒化浊法干预似有必要。下面从未病学理论对解毒化浊法在糖尿病中的应用作初步探讨。
       1  健康未病态
       
       这类人群无胰岛素分泌及血糖的异常,但有家族史,或肥胖,或有不良生活方式,或生活环境污染严重,或服食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的人群。祖国医学认为:“先天禀赋,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或劳欲过度”等均可导致消渴,消渴的发生与脾、肝、肺、肾等脏器有密切关系,先天禀赋不足,脾肾亏虚,或饮食不节、劳欲过度、情志不遂等均会损伤上述诸脏,引起水湿运化失常,聚积体内而化生浊毒,浊毒为患则可致消渴发生。现代医学也发现,糖尿病的发病与肥胖、病毒感染、服用化学药物等有关。因此,不论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浊毒之邪均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处于该状态的患者多无不适。现代医学对该类人群不主张进行药物干预,主要是改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糖。笔者认为对这类人群即应该早期干预,未病先防,当然,该状态尚无浊毒的生成,但有化生倾向,主要是消除浊毒化生的易患因素,解毒化浊之品如生黄芪益气解毒,茯苓、薏仁健脾利湿化浊可考虑使用,干预方式以药膳和药茶为宜。
       2  潜病未病态
       
       这类人群主要是因为胰岛素生物学效应降低,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多,表现为高胰岛素血症而血糖完全正常或出现餐前低血糖,这类人群多见于肥胖或超重者。祖国医学认为,肥者多痰湿,肥胖者多因脾胃虚弱,痰湿运化失常,壅积体内,日久不化则变生浊毒,而高胰岛素血症的病理特点与浊毒相似,可归属浊毒范畴,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证实了浊毒在该状态下确实存在,浊毒可损伤脏腑、经络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由于处于该状态下浊毒的生成是少量的,因此,临床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可表现为轻度的肢体困重,乏力,容易疲倦等。现代医学对该状态下的人群亦不主张药物干预,此期属于治未病之欲病救萌、防微杜渐阶段,应予解毒化浊之品如生黄芪、黄连、佩兰、茯苓、薏仁等进行干预治疗,而越来越多的药理研究已倾向认为黄芪、黄连等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该类药物可推荐应用。
       3   前病未病态
       
       该类人群由于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胰岛β细胞负荷加大,胰岛素分泌失代偿而致血糖轻度异常,临床上表现为糖调节受损。该类人群脾、肺、肝、肾等脏器的功能已逐渐受损,水饮、痰湿运化进一步失常,血运失常而致瘀血形成,水饮、痰湿、淤血聚积体内而致浊毒生成增加,浊毒为患,脏腑、经络功能进一步受损而致临床症状加重,如经常性疲倦乏力,肢体困重明显,甚至手足麻木,胸闷心悸,腹胀等,此期被看作正常人发展至糖尿病者的移行阶段,已引起医学界高度重视,现代医学主张予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积极干预治疗。此期属于治未病之已病早治阶段,应积极予解毒化浊法进行干预,可酌情选用生黄芪、佩兰、黄连、玄参、苍术、白豆蔻、茯苓、薏苡仁、瓜蒌、陈皮、丹参、杏仁等。
       4   传变未病态
       
       这类人群因为胰岛素的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从而导致血糖明显升高,多伴有高血脂、高血粘、氧自由基、炎症因子、同型半胱氨酸、尿蛋白等明显增多,临床上表现为糖尿病伴或不伴并发症。该类人群机体代谢明显紊乱,水湿、痰饮、淤血进一步聚积,浊毒大量化生,而现代医学概念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粘、氧自由基、炎症因子、同型半胱氨酸、尿蛋白等究其病理特点均属浊毒范畴,可见此期确为浊毒的大量生成阶段,浊毒壅滞,脏腑、经络功能明显受损。此期的临床表现复杂,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表现为口干,多饮,多尿,消瘦,乏力,视物模糊,肢体麻木,胸闷心慌,较轻的腹胀便秘,性欲减退等;晚期表现为手足麻木发凉,胸闷心痛,明显腹胀腹泻和/或便秘,阳痿、经闭,或见肢体疼痛、肌肉萎缩,甚则坏疽、肢体残废、水肿、中风、肺痨、雀盲等。现代医学对该期的治疗是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设法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目前对阻止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尚无理想的干预措施。该期属于治未病的已病防变阶段,此期应该足量、长期应用解毒化浊之品,早期可考虑使用药性偏寒凉,具有滋阴降浊、泻火解毒之品如生地、玄参、旱莲草、女贞子、黄连、黄芩、黄藤、丹参、丹皮、益母草、郁金、赤芍、泽泻、佩兰、薏苡仁等,晚期可选用药性甘温,具有益气降浊、化瘀解毒之品如黄芪、茯苓、藿香、苍术、砂仁、草豆蔻、白术、扁豆、三七、泽兰、川芎、红花、三棱、莪术、陈皮、半夏、菖蒲、槟榔等。
       
       未病学是中医学领域的一朵奇葩,治未病符合医学发展的时代要求,糖尿病是全球的难治性顽疾之一,从理论和部分研究报道上看,应用解毒化浊法在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干预是有效的,但似乎都应该干预以及干预效果的评估应尽早尽多地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予以评价。
       【参考文献】
           [1] 宋为民,罗金才.未病论,第2版[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38.
       
       [2] 吴深涛.糖尿病病机的启变要素-浊毒[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8(1):24.
       
       [3] 赵 伟,李双蕾.糖尿病神经病变浊毒损络病机探微[J].新中医,2006,38(9):4.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