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那坤 唐忠仁 谢晶日 李 延    
作者单位: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157000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治疗组给予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加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同时口服天王补心丸,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动态心电图、血清心肌酶的变化。结果在改善临床疗效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在改善患者血清心肌酶和主要临床症状如胸闷、心悸、乏力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改善动态心电图(Holter)早搏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是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益气养阴活血
       解毒法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心肌间质细胞浸润,纤维素渗出等病理改变,从而导致心肌损伤、心功能障碍和/或心律失常的一种疾病[1]。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一般认为多发于青壮年和儿童,柯萨奇B组病毒(CVB)是主要病源,约占50%以上[2]。因此,早期的治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对其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和阻止或延缓病情的进展。西医对该病没有特异性的治疗,一般均采用抗菌、抗病毒、营养心肌、抗脂质过氧化等对症支持疗法[3],而中医药治疗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笔者自200503~200803运用本法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60例,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观察病例60例,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采用随机、单盲、平等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8~50岁,平均(29±1.8)岁;病程7 d~5个月,平均(1.4±0.63)个月;心电图异常:早搏者16例,窦性心律不齐者9例,窦性心动过速者6例,窦性心动过缓者5例;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18~50岁,平均(28±1.9)岁;病程7 d~6个月,平均(1.9±0.99)个月;心电图异常:早搏者15例,窦性心律不齐者10例,窦性心动过速者6例,窦性心动过缓者4例。两组间一般资料分布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拟定的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4]。
        1.2  纳入病例标准  同时符合以下4项:①病毒性心肌炎属轻症自限型,分期属急性期;②心电图示:期前收缩或(和)ST段下移或(和)T波改变者;③中医辨证为邪毒侵心、气阴两虚证患者;④年龄在18~50岁。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统一的常规西医治疗:能量合剂三磷酸腺苷40 mg ,辅酶A 100 U,肌苷0.4 g, 维生素C 3 g,胰岛素6 U,10%氯化钾 5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静脉滴注,1次/d,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上述常规西医治疗同时加用天王补心丸(哈尔滨世一堂制药厂生产)。1丸/次,9 g/丸,2次/d,口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加用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自拟方,组成:太子参30 g,麦冬15 g,五味子15 g,柴胡15 g,桂枝10 g,龙骨15 g,牡蛎15 g,白花蛇舌草30 g,双花20 g,当归15 g,瓜蒌15 g,酸枣仁15 g,丹参15 g,川芎15 g,黄芪20 g,炙甘草10 g,1剂/d,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4周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血清心肌酶谱、动态心电图(Holter)的变化。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1993年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电图、血清酶基本恢复正常,其他实验室指标有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有一定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
        1.6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所有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统计软件采用SPSS11.0版进行数据处理。
       2  治疗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n=30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两组主要症状与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疗效的比较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从表2可看出,两组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治疗组对改善心悸、胸闷、乏力、口干等症状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  动态心电图早搏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早搏变化比较 从表3可看出,两组对早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 )。
        2.4  心肌酶变化比较见表4。治疗组治疗后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功酶(CK- MB)各项指标均降低。LDH,CK,CK- MB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LDH,CK- MB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4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变化比较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属祖国医学“心悸”“怔忡”“温病”范畴。心居胸中,主血脉,藏神,在体为脉。脉为血之府,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根于中焦,会于心肺,外邪侵袭,首犯营卫,其邪滞而不散,留而未去,或去而未尽,可循脉道内舍于心。又气为血帅,血为气之母,气虚则鼓动无力,血虚则心失所养,均可形成本病。多数学者认为,病毒性心肌炎属本虚标实之证,发病乃属于素体虚弱、正气亏虚(本虚),邪毒乘虚而入(标实),侵及心脉所致。我们根据多年来的临床经验,从本病的病因病机以正气不足,外邪侵心,气阴两伤,血行淤滞入手,确立了以益气养阴、活血解毒的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方中太子参、黄芪益气扶正为君药,太子参补气生津,黄芪为健脾补气,固表止汗之要药,助太子参益气之力;麦冬、五味子、柴胡、桂枝、龙骨、牡蛎养阴生津、疏泄外邪、安神定悸、鼓动心阳为臣药;白花蛇舌草、双花清热解毒,当归、丹参、川芎活血养血、行气散淤,瓜蒌、酸枣仁宽胸安神,甘草助君、伍五味子酸甘化阴、调和诸药为使药。以上药物共奏益气养阴、活血解毒、宁心安神之功。纵观全方,诸药合用,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效专力宏,邪毒得去,正气得复,则病体痊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保护心肌的作用[6];麦冬、五味子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外周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脏输出量,改善心脏功能,从而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柴胡、龙骨、牡蛎、白花蛇舌草具有明显增强免疫功能和较强的抗炎、抗病毒作用;桂枝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功能;川芎、丹参有提高心肌细胞抗缺氧的能力,可减轻心肌细胞损伤程度,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改善炎症病灶的血液循环[7]。因此,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自拟方组方严谨、科学,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主要的症状、体征、血清心肌酶谱、动态心电图(Holter)有明显的治疗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思源.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第Ⅰ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76.
       
       [2] 严小杰,任中原.引起心肌炎的病毒[J].天津医药,1984,9(5) :317.
       
       [3] 杨英珍.病毒性心肌炎,第1版[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101.
       
       [4] 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9,27(3):40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97.
       
       [6] 周苏宁,张文高.黄芪注射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0,7(2):124.
       
       [7] 蔡永敏,任玉让,王 黎,等.最新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第Ⅰ版[M].北京: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