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喜树碱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赖日勇,李小波,许春鹃,叶金花
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测定羟基喜树碱对PANC-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羟基喜树碱对PANC-1细胞周期、凋亡率和Caspase-3活性的影响。结果羟基喜树碱能抑制PANC-1细胞生长,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1.52 μg/ml;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低浓度羟基喜树碱处理后可将细胞先后阻滞于S 期和G2/M 期,高浓度的羟基喜树碱则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活性随药物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而逐渐递增。结论羟基喜树碱能抑制人胰腺癌PANC-1细胞的生长,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与阻断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和激活Caspase-3活性有关。
【关键词】 羟基喜树碱 人胰腺癌细胞PANC-1 抗肿瘤作用
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 HCPT)是从我国珙桐科植物喜树中分离出的20多个单体中抗癌作用最强的微量植物碱,是一种DNA拓扑异构酶I(DNA topoisomerase I, DNA TopoI)抑制剂。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羟基喜树碱具有抗肿瘤作用强和毒性低的优点,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对多种肿瘤细胞株及移植瘤有较高的抑制率[1]。目前羟基喜树碱对胰腺癌的治疗研究很少[2],为此本文研究了羟基喜树碱对胰腺癌细胞PANC-1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1.1 细胞系人胰腺癌细胞PANC-1由日本大阪大学消化器一般外科赠送。
1.2 药品与仪器羟基喜树碱针剂(贵州汉方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030403);噻唑蓝(MTT)、DMEM高糖培养基(GIBCO公司产品);二甲基亚砜(DMSO,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 ;新生牛血清(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有限公司产品);细胞周期测定试剂盒、Caspase-3活性测定试剂盒、流式细胞仪(Bection Dikinson公司产品); CO2培养箱(Forma公司产品);Multiskan MK3酶标仪(Thermo Labsystems公司产品)。
2 方法
2.1 细胞培养将PANC-1细胞接种于含10%灭活新生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液中(不含抗生素),在37℃、5%CO2、饱和湿度下培养。3 d传代1次,隔天换液1次,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进行实验,分别用各种浓度的羟基喜树碱处理细胞,未加药组为对照组。
2.2 细胞生长抑制率的测定采用噻唑蓝还原法进行检测。取对数生长期的PANC-1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密度为1×104/孔),每组设6个平行孔。加入用DMEM高糖培养液稀释的不同浓度羟基喜树碱(6.25,12.5,25,50,100,200,400 μg/ml)分别培养,以未加羟基喜树碱为对照组。加药培养48 h后每孔加入MTT(5 mg/ml)20 μl,37 ℃继续培养4 h后,离心后吸去上清液,每孔加入DMSO 100 μl,振荡10 min使结晶充分溶解,酶标仪570 nm 波长检测各孔吸光度(A值),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细胞生长抑制率(%)=(1-实验组平均A值/对照组平均A值) ×100%。
2.3 细胞周期及凋亡率测定收集不同浓度羟基喜树碱(0,6.25,25,100μg/ml)处理24、48和72 h后的PANC-1细胞,预冷的PBS洗涤细胞两次,预冷的70%乙醇固定过夜。2 000 r/min离心10 min,弃去乙醇,再次悬浮于预冷的PBS,细胞经溴化丙啶(PI,10 μg/ml)染色5 min,4℃避光30 min后,上流式细胞仪,激发光波长为488 nm,吸收波长610 nm。检测细胞DNA水平,根据DNA水平在流式细胞仪中得出每份样品的G0/G1,S和G2/M期细胞分布图。LY-SIS软件(Becton Dickinson公司产品)分析。
2.4 细胞Caspase-3活性(相对荧光值)测定收集不同浓度羟基喜树碱(0,6.25,25,100 μg/ml)处理24,48和72 h后的PANC-1细胞,预冷的PBS洗涤细胞2次,预冷的70%乙醇固定过夜。2 000 r/min离心10 min,弃去乙醇,再次悬浮于预冷的PBS,按Caspase-3活性测定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上流式细胞仪测定Caspase-3活性(相对荧光值)。
2.5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 14.0进行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羟基喜树碱对PANC-1细胞生长抑制率的测定结果见图1。羟基喜树碱能有效抑制PANC-1细胞生长,6.25,12.5,25,50,100,200及400 μg/ml羟基喜树碱对PANC-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9±5.2)%、(20±5.7)%、(35.8±6.9)%、(46.5±2.1)%、(65.6±3.4)%、(78.7±1.5)%、(89±1.6)%,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1.52 μg/ml,95%可信区间为(43.19~61.49) μg/ml。
3.2 羟基喜树碱对PANC-1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PANC-1细胞分别经6.25,25和100 μg/ml 羟基喜树碱作用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率产生了明显的变化(见表1)。与对照组比较,低浓度的羟基喜树碱(6.25 μg/ml)处理后G0/G1期比率明显下降,S期和G2/M期比率明显上升,未出现明显细胞凋亡;25μg/ml组S期比率上升,G2/M期比率明显下降,处理48 h出现明显细胞凋亡;100 μg/ml组G0/G1期比率上升,G2/M期比率下降,细胞凋亡为主;细胞凋亡率随着羟基喜树碱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而明显上升。
3.3 羟基喜树碱对PANC-1细胞Caspase-3活性的影响结果见图2。与对照组比较,羟基喜树碱处理组PANC-1细胞Caspase-3活性明显上升(P<0.05),且随着羟基喜树碱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递增。表1 羟基喜树碱对PANC-1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略)
4 讨论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致死性肿瘤之一,多数胰腺癌患者明确诊断时已属中晚期,由于其侵袭性强,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不到6个月,预后很差,但是目前胰腺癌临床化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3]。本研究结果表明羟基喜树碱对胰腺癌细胞PANC-1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应是治疗胰腺癌较好的化疗药。
羟基喜树碱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S 期,并对G2/M 期边界有延缓作用;它能够抑制DNA 拓扑异构酶Ⅰ将DNA 断端重新接合的正常功能,并进一步造成DNA 链的断裂损伤,从而抑制DNA的复制,阻断RNA的合成(即转录)、干扰细胞分裂周期(延迟G2 期),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4,5]。Goldwasser等[6]的研究显示,低浓度羟基喜树碱作用人结肠癌细胞SW620后可阻断细胞周期于G2/M 期,但高浓度的羟基喜树碱则阻滞于S 期。与该研究相似,本研究显示胰腺癌细胞PANC-1在低浓度羟基喜树碱作用下,细胞周期被先后阻滞于S 期和G2/M 期,当羟基喜树碱为25μg/ml时,则阻滞于S 期,该结果说明低浓度羟基喜树碱造成DNA 损伤及抑制DNA 复制的强度有限,因此,部分细胞仍可进入G2/M 期,同时由于羟基喜树碱具有干扰细胞分裂周期的功能,故可将这部分细胞阻断在G2/M 期,但当羟基喜树碱浓度进一步升高时对DNA 的损伤作用增强,则细胞被完全阻断在S 期。许多研究还显示羟基喜树碱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7,8],本研究也显示在较高浓度时,羟基喜树碱先将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然后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随着羟基喜树碱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上升。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凋亡是多基因参与的级联反应过程。Caspase-3 是凋亡的执行器之一,多种刺激因子通过触发凋亡的信号转导途径,激活启动子Caspase 8、9、10,最终触发效应器Caspase3、6、7[9~11]。本研究中,细胞凋亡率随着羟基喜树碱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明显上升,而细胞Caspase-3活性也随着羟基喜树碱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递增,因此证明羟基喜树碱依赖Caspase-3途径诱导PANC-1细胞凋亡。
综上所述,羟基喜树碱对PANC-1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DNA 拓扑异构酶Ⅰ,导致DNA 的损伤,从而干扰细胞周期(阻滞于S 期及G2/M 期)以及依赖Caspase-3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最终导致PANC-1细胞死亡。
【参考文献】
[1]Zhang R, Li Y, Cai Q, et al. Pre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the natural product anticancer agent 10-hydroxycamptothecin, an inhibitor of topoisomerase I[J] . 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1998,41(4):257.
[2]顾群浩, 廖 泉, 张胜华,等. 羟基喜树碱对人胰腺癌细胞作用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13 (5):570.
[3]Bornman P C, Beckingham I J. ABC of diseases of liver, pancreas, and biliary system. Pancreatic tumours[J]. BMJ,2001,322(7288):721.
[4]McDonald A C, Brown R. Induction of p53-dependent and p53-independent cellular responses by topoisomerase 1 inhibitors[J] . Br J Cancer, 1998, 78 (6 ): 745.
[5]Cusack J C. Rationale for the treatment of solid tumors with the proteasome inhibitor bortezomib[J]. Cancer Treat Rev,2003,29(1):21.
[6]Goldwasser F, Shimizu T, Jackman J, et al. Correlations between S and G2 arrest and the cytotoxicity of camptothecin in human colon carcinoma cells[J] . Cancer Res, 1996, 56 (19 ):4430.
[7]涂水平, 江石湖, 谭继宏, 等. 羟基喜树碱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初步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 2001,21(5):274.
[8]柴丽萍, 苏振忠, 冼志雄. 羟基喜树碱对喉鳞癌细胞株抑制作用的研究[J].癌症,2003, 22 (4):372.
[9]Yang Y, Li C C, Weissman AM. Regulating the p53 system through ubiquitination[J]. Oncogene,2004, 23 (11):2096.
[10]Kim K W,Kim B J, Chung C W, et al. Caspase cleavage product lacking amino-terminus of IkappaBalpha sensitizes resistant cells to TNF-alpha and TRAIL-induced apoptosis[J]. J Cell Biochem,2002,85(2):334.
[11]Fu Y R, Yi Z J, Yan Y R, et al . Hydroxycamptothecin-induced apoptosis in hepatoma SMMC-7721 cells and the role of mitochondrial pathway[J]. Mitochondrion, 2006, 6(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