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中药处方质量情况分析
作者:曹茂堂,谢腾芳,侯均
作者单位:湖北黄石市第二医院 435002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 第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中药 处方 分析
卫生部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于2007-05-01正式实施以来,至今已近两年,对提高处方管理水平,促进合理用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中药处方的质量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现就我院中药处方的质量检查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2008-08~2009-02我院门诊住院全部处方1 483张。
1.2 分析方法处方“前记”是否缺项及规范,处方正文是否书写规范,是否用药合理及用法用量是否正确等。处方后记签字是否齐全。
1.3 分析依据《处方管理办法》《中国药典》2005版Ⅱ部及相关文献资料。
2 结果
不合格处方357 张,占所查处方24.1%;其中“前记”部分书写不合格处方74 张,占所查处方5.0% ;处方正文部分不合格249张,占所查处方16.8 % ;处方后记部分34 张, 占所查处方2.3% 。现分述如下。
2.1 处方前记部分
2.1.1 诊断模糊不清中医医生诊断一般是:痹证、虚证、淋证、寒证、 少阴、少阳、便结、老年病、公伤等。
2.1.2 诊断用英文缩写DM (糖尿病)、T2DM(Ⅱ糖尿病)等。
2.2 处方正文
2.2.1 药品名称不规范俗名、别名、谐音字、缩写等。如 牛子(牛蒡子),法下﹙法夏﹚,二芽8 g﹙是谷芽还是麦芽,二芽各8 g一般指谷芽和麦芽﹚二花﹙金银花﹚,五味﹙五味子﹚,羊合﹙淫羊藿﹚,百笈﹙白及﹚,公英﹙蒲公英﹚,秋衣﹙虫蜕﹚等。
2.2.2 省略脚注先下、 后下、 布包、 捣粹 等,如大黄应后下,芒硝布包没必要,应直接溶入汤剂中服用,而车前子则应布包,龟版、鳖甲应先煎,阿胶应烊化。
2.2.3 用量过大如一诊断为失眠症患者 ,男性,77岁,一剂中药16味计780 g,共3剂。生地黄、酸枣仁、太子参、丹参、百合、锻龙齿都是60 g。
2.2.4 未按君、臣、佐、使开方如一诊断为哮喘患者,药方第一味药就是甘草,显然不对。
2.2.5 用法不当如 番泻叶100 g煎服,应冲服或泡服而不应煎服。
2.2.6 用药部位不当 如当归尾药房发成当归。
2.3 处方后记主要是药剂人员无核对签字。
3 讨论
用法用量不对及脚注省略等方面的问题主要是西医医生开写中药处方时对中药知识了解不够造成的。中药特别讲究用法,对药材的产地、采收季节、用药部位都十分讲究。如川贝母滋阴润肺多用于虚证,浙贝母长于清热,多用于实证。当归头补血而上行,当归尾破血而下行。所以中药处方调配中需要注意药方中药名的附加术语,医生为了临床需要在药品正名前后加入一个或两个字以标示用药要求,调剂人员应精通这些术语,以达到用药的预期疗效。
药名不规范主要是一些老中医受传统药品名称的影响较深或讲究前后对仗工整而有意多一字或少一字。同时也是一些医生工作态度不够严谨造成的,药品名称应以《中国药典》规定的名称正确书写。
诊断方面的问题值得商榷,中医的一些诊断如淋证:凡尿频、尿急、排尿障碍或涩痛、淋沥不断的证候统称淋证。分为石淋,气淋,膏淋,劳淋,血淋等五种类型。包括泌尿系感染、结石、结核、乳糜尿、前列腺炎等多种疾病。诊断应明确某一疾病,不能模糊不清。再如少阴、少阳乃阴阳之说,寒实之分,主指一个人的体质状况并不是具体某一疾病。老年病:泛指老年人的多种疾病。公伤更不是一种疾病。诊断用英文缩写,本人以为不妥,病人及发药者都不甚清楚,相互沟通则较困难,也不利于发药者核对和解释,存在医疗安全隐患。
4 解决措施
医院要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加强对处方的管理,医院药事委员会要全面负责处方的质量监督工作,定期开展处方质量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促进中药的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