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思路探讨
作者:朱蔓佳,张 虹,赵 凌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轻度认知障碍是介于正常老化与轻度痴呆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对延迟或阻止痴呆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该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借鉴现代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以期达到提高辨证水平和临床疗效的目的。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证候; 规范化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指有记忆障碍和(或)轻度的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但个体的社会职业或日常生活功能未受影响,亦不能由已知的医学或神经精神疾病解释,是介于正常老化与轻度痴呆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1]。
       1 轻度认知障碍研究的必要性
       现代医学认为MCI是一种记忆力减退的形式,主要表现在神经心理学测定时得分降低,但并非是痴呆[2] ,而是痴呆的前驱期[3]或临床前期[4]。患MCI的人群中一部分人可能长期保持稳定,但一部分人认知功能持续下降,最终发展为痴呆[5]。2004年西方国家的一项随访调查Meta分析表明,在1~5年之间,平均每年有10%的MCI患者进展为痴呆,而其中90%的患者进展为Alzheimer"s痴呆,而临床上观察到的实际转化率还高于人口学统计资料[6]。国内的一项调查显示,10%~30%的MCI患者在一年内发展为AD,20%~66%的MCI患者在3~4年内进展为痴呆,高达60.5%~100%的MCI患者在5~10年内进展为痴呆,而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每年发生痴呆的比例仅为1%~2%[7]。国外研究结果表明,MCI是AD的前期阶段,由于AD中晚期处于疾病的不可逆状态,疗效不佳, 因此,MCI阶段就成了挽救记忆障碍的黄金时期[8]。因此,MCI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对延迟或阻止痴呆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 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候研究的现状
       如何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MCI,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经检索与MCI相关的文献报道发现,西医对本病从发病机理、疾病本身相关的神经心理学以及西药治疗等方面有一定研究,但并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利用中医药的优势和特长,对MCI 进行早期干预治疗,防止其继续恶化,阻断病程进展,应是预防痴呆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中医古代文献并没有“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一词的记载,也没有所对应的病症名称,但有相应的描述,如《灵枢·海论》载:“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视,懈怠安卧。”根据其定义和临床表现,可以从“呆病”轻证来认识[9]。《中医内科》第6版教材明确提到,“呆病是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其轻者可见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等。”可见,MCI与呆病之轻症的临床表现基本吻合。近年来,已有学者对本病进行了一定的临床研究。如:陈淑慧等[10]通过对44例MCI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发现,MCI 为本虚标实之证,在肾、心、脾三脏虚损的基础上,兼有痰、瘀等实邪。其中心血虚、脾气虚可能是认知损害的基本病理因素。王学美等[11]运用加味五子衍宗丸治疗MCI患者44例,认为能改善MCI患者的记忆功能,其机理可能与降低AchE活性,改善自由及代谢,减少线粒体DNA氧化损伤有关。宋萍[12]等研究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中医证型与记忆损伤及CT变化的相关性,认为轻度认知障碍的虚证、虚实夹杂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记忆损伤。杨承芝[13]等探讨MCI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神经心理学特征的关系,认为肾精亏虚、痰浊、瘀血、热毒和肝阳是MCI患者认知损害的基本病理因素。这些研究都为中医药治疗MCI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3 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候规范研究的必要性
       综上可见,在目前对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学研究还不是十分深入的情况之下,制定出符合中医临床规律的、规范的辨证标准是十分必要的,将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也是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的重要环节之一。
       辨证论治在中医临床实践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医学在辨识和治疗疾病时所采用的基本法则,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对疾病进行研究分析和处理的一种特殊方法辨证,也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中医的症候规范化是整个中医体系规范化的基础[14]。因此,辨证的规范与准确是中医临床症候研究的基础,也是进行有效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基础,对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完整、准确地搜集四诊资料是正确辨证的前提条件。证候的辨识是通过对临床信息,即症的综合分析而实现的,临床信息是患者病理状况的外在反应,是通过医生望、闻、问、切获得,而临床上由于医生应用四诊检查的技巧和经验各异,对症状和异常行为的概念理解不同,也会影响临床信息收集的一致性,从而直接影响证候的辨识。因此,如何准确全面地收集临床信息是正确辨证的关键环节之一[15,16]。 文献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还缺乏对认知功能障碍专门的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规范的系统研究。因此,从中医临床实际出发,规范证候四诊信息采集,以此提高中医的临床诊疗水平。
       4 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候规范研究的方法
       近年来不少学者在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方面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在思路和方法上进行了新的探索,比如引入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证候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辨证规范主要内容应包括:辨证分型及诊断标准、辨证体系与方法、辨证要素、证型间关系及其鉴别诊断和辨证过程的操作/使用规范等内容[17]。由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分布范围广泛,要了解其证候特点,进行规范化辨证存在相当的难度。因此,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借鉴现代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研究。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是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核心,借鉴现代医学病例对照研究和流行病学人群对照研究及横断面研究的设计方法,在患病人群中应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疾病中医证候及其脉证的描述性资料,为疾病辨证分型及疾病证候演变规律的阐明提供依据[18]。因此,我们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头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的系统评价及临床RCT研究》国家中医管理局课题,编号02-03LP45),将现代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以及数据挖掘这种新兴的信息处理技术,引入中医证候领域进行研究,运用现代流行病学和量表学的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以及进行临床流调等方法,对MCI的证候进行规范化研究。本研究将系统总结中医证候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分析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特点,为辨证提供更加科学、客观的数据支持。同时,排除疾病影响,探索证候固有特点,为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提高辨证水平和临床疗效。
       5 结语
       综上所述, MCI是一种临床临界状态,不但有认知功能的损害,而且这种损害极大几率的逐渐加重,最终进展为痴呆;痴呆一旦形成,目前尚无根治措施。如果我们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对本病进行辨证规范研究,了解MCI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阻断或延迟认知功能的继续损害,将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痴呆的防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焰生.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2):171.
       
       [2] petersen RC.Mild ungnitive invpairment as a diagnostic entity[J]. Zntern Med, 2004, 256: 183.
       
       [3] John C. Morris, Jeffrey Cummings.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represents early stage Alzheimer"s disease [J].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2005,7:235.
       
       [4] 陈晓红,王荫华,汤 哲,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和ApoE 基因多态性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1):33.
       
       [5] 王鲁宁.老年期痴呆的临床及基础研究[J].中国神经免疫和神经病学杂志,2002,9(1): 1.
       
       [6] Pieter Jelle Visse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J]. Medicine in old age, 2006, 2: 94.
       
       [7] 王鲁宁. 重视老年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7(6):361.
       
       [8] Petersen RC. Aging,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Alzheimer",s Disease[J]. Dementia,2000,18 (4):789.
       
       [9] 周永红.中医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思路和方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 11(6): 542.
       
       [10] 陈淑慧,陈耀龙.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初步研究[J].世界中医药,2007,2(2):81.
       
       [11] 王学美,富 宏,刘庚信,等.加味五子衍宗颗粒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5):392.
       
       [12] 宋 萍,王学美,富 宏,等.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中医证型与记忆损伤及CT变化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9.
       
       [13] 杨承芝,钟 剑,朱爱华,等.老年人轻度认知损害的中医证候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3,10(2):12.
       
       [14] 杨小波,胡镜清,赖世隆,等.中医症状规范化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9):10.
       
       [15] 焦宏官,崔 蒙.证候规范化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10):101.
       
       [16] 王天芳,薛晓琳,王庆国,等.量表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5):293.
       
       [17] 郭建文,杨小波,蔡业峰,等.建立急性缺血中风辨证规范和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路探讨[J].中医药导报,2005,11(9):1.
       
       [18] 张雅萍.轻度认知障碍中医基本证候流行病学调查[D].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7 :11.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