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壮医学“三气同步”理论探源
作者:蒋筱,邓远美,罗淑娟,赵春艳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壮族先民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雷、水、花、蛙等为主体的崇拜文化群和具有“物我合一”特点的自然观,这实际上是壮医“天地人三气同步”学说的哲学依据。
       【关键词】  壮医学; 三气同步
       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哲学。同样,在壮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朴素的哲学思想观念亦曾经给予深刻的影响。壮族先民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雷、水、花、蛙等为主体的自然崇拜文化群和具有“物我合一”特点的自然观,这实际上是壮医“天地人三气同步”学说的哲学依据。
       
       在原始社会里,生产力和认识力低下,壮族先民的生产生活受到自然条件的种种制约却又无法理解自然界的种种现象,于是他们认为这些现象是由某种威力无比的神秘的神灵在主宰和支配,认为万物与人一样有灵魂,形成了神化自然的原始性思维。他们认为从天上到地下,从无生物到动植物,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神灵,这些生物或无生物与人类等同,给予人类极大的帮助,所以他们一旦在大自然中遭到伤害或威胁,就试图与自然物的灵魂进行“沟通”,希望不再受到伤害或愿望能够得到满足。这样就产生了天体崇拜文化群、无生物崇拜文化群、植物崇拜文化群和动物崇拜文化群。也就是对自然力和自然物的崇拜,即自然崇拜。
       
       壮族先民们由此推想人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各种神秘的联系,人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而自然界的万物也和人类一样,不但具有生命,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置换与融合。他们认为神与人类在生命的本质方面是相通的,不同的只是神具有一定的支配力量,人神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隔阂,即形成了“物我合一”观念。同时,壮族先民们在观察和适应自然界变化的过程中发现人类与自然界相互适应有着内在的规律性,在某些属性相同或类似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因而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和组成部分,必然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受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影响。所以壮语有“人不得逆天地”“人必须顺天地”的说法。
       
       “物我合一”的思想反映了壮族人民对宇宙万物的认识,主要说明了人与大自然以及人体内部相互之间的关系。因而壮族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时时受这种“物我合一”思想的影响。在治疗疾病方面也不例外。
       
       壮医关于天地人三气同步的学说,是柳州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名老壮医覃保霖先生在《壮医学术体系综论》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天地人三气同步,是根据壮语“人不得逆天地”或“人必须顺天地”意译过来的[1] 。壮族先民认为天、地、人三气,同出一源,同属一体,息息相通[2]。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互为因果,从而导致了万物的生长育化,产生了人类。人初生之后就不断地跟天地之气相交换,促进生机运行不息。通过天气、地气、人气的互相交感,三气同步推移,使营血充沛,气机畅达,则机体生理趋于常态。反之,天气异变,地气溷秽,人气失调,交感舛戾,以致三气不同步或邪正纷争,气机阻滞,血脉淤阻,则变生诸病。这是壮医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概括,即所谓的“人与天地统一”的观点[3] 。“天”“地”“人”三气协调平稳运行,才能保证人体的最佳生命状态。三气同步学说认为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为万物之灵;人的生长壮老死生命周期,受天地之气涵养和制约,人气与天地之气息息相通;天地之气为人体造就了生存和健康的一定“常度”,但天地之气又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人体也是一个小天地,是一个有限的小宇宙单元;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共同形成了人体的适应与防卫能力,从而达到天地人三气同步的健康境界。天、地、人三气同步,实质是指人与天地是一个整体,人作为自然万物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物我合一”,他们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人处于宇宙的生物圈内,要维持机体内环境处于生机活泼的状态,必须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及信息交换,凡大气、光照、水分、动物、植物,皆为机体所摄取、同化、异化、吸引、排斥、扬弃。近今发现生物圈内诸元素,几乎都能在人体内寻其踪迹,尽管有些含量极其稀微。壮医生理三同步说,几乎连天体、地心、大气周期、光力、电磁、引力,皆视为阴阳二气之作用,而不承认超自然力之存在[4],正是说明人来自自然,生命运动变化与自然环境同步,因而其生存必定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与制约。壮医学除了把人在宇宙间视为人天地三气同步运行的统一体,还认为人体自身躯肢脏腑、气血体能、经络信息也是同步运行,保持常态。把人体内部当作一个有限的小宇宙单元看待,将整个人体区分为三部,上部天(状语称为“巧”),包括外延;下部地(状语称为“胴”),包括内景;中部其象人(状语称为“廊”)。人体内三部之气(即天气、地气、人气)同步运行,制约化生,才能生生不息。
       
       所以说壮医三气同步理论的中心,就是在“物我合一”自然观的指导下,突出天人相应的整体性,强调人的生命活动与大自然的和谐性,这种“物我合一”的自然观成为了壮医天地人三气同步理论体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汉儒.中国壮医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26.
       
       [2]叶庆莲.壮医基础理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1:19.
       
       [3]覃保霖.壮医学术体系综论[J].呼和浩特:内蒙古中医药,1985(3):22.
       
       [4]覃保霖.中华鲜花叶透穴疗法[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214.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