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运用肝脾相关理论治疗膝骨关节炎探讨
作者:韩清民1, 黄旭东2*,王跃辉2    
作者单位:(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广东 广州 510405)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通过重新审视膝骨关节退变特点,结合传统中医“肝主筋”“脾主肌肉”“肝脾相关”理论,提出膝骨性关节炎从肝脾论治,并详细阐释柔肝健脾的治疗原则,以期为膝骨关节炎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膝关节; 肝脾相关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在力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软骨下骨三者降解和合成失衡的一种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是一种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作为全身负重最大的关节,膝关节是骨关节炎发病的最常见部位。膝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是以软骨的退变以及骨质增生为核心。因此,目前对于本病的中医治疗,多从“肾主骨”的角度进行论治。笔者经过长期临床总结和科研体会[1],在本校国家级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理论” 的指导下[2],运用“肝脾相关”理论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
       1 膝骨关节炎从肝脾论治理论溯源
       1.1 传统中医肝脾相关理论 中医肝脾相关理论作为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的子系统,是以阐发肝和脾相关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机理及其证治方药为中心内容的理论学说。邓铁涛教授认为:二者在生理上表现为消化、气血与水液及物质代谢关系密切;病理上肝脾为病既有正虚,又有实邪(痰湿、瘀血)较甚的一面,需虚实兼顾。肝失疏泄则水湿内停,困阻脾阳,脾病生焉。肝藏血,脾统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血液化源充足,统摄血液循脉运行,则肝有所藏,而肝血充盛,肝气条达疏泄,即所谓“疏肝则脾安”以及“木赖土荣”之意[2]。
       1.2 膝骨关节炎病因病机的再认识 膝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是以软骨的退变以及骨质增生为核心。因此,人们过多地关注膝关节周围骨的改变。黄国良[3]则认为骨关节退变所致的骨质增生,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造成对血管、神经等组织结构的压迫和激惹,也不是引发患肢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等症状的直接原因,而是机体为了扩大病变关节承受应力面积,缓冲应力不利作用的一种自身调整的病理生理现象和保护性的代偿反应。王跃辉等[1]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膝骨关节退变引起骨赘的产生部位都是在关节应力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如:髌骨周围、胫骨内外侧、髁间嵴等处。同时,这些位置往往也是肌肉、肌腱以及韧带的附着点。而这些又都属于中医“肝主筋”、“脾主肌肉”的范畴。运用中医肝脾相关理论治疗膝骨关节炎,可以使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膝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
       2 从肝脾论治膝骨关节炎思路探讨
       现代研究认为,随着人体组织器官生理性功能下降,关节的稳定性大大下降。由于疼痛、制动而形成避免疼痛的异常姿势,长期会造成肌肉失衡、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关节畸形等。关节失稳,导致应力集中,这样就会使软骨细胞受损,最终形成骨关节病。关节失去稳定性后,人体为对抗异常应力,自身便产生对抗措施。初期,受累的肌肉组织由于疼痛而减少活动,出现肌力、肌张力下降,局部的韧带及肌腱出现紧张度升高或者松弛,继续发展则表现为后期的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关节软骨明显破坏、骨质严重增生、关节畸形,其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不利。
       中医认为,肝主筋,脾主肌肉四肢。肝血亏虚,筋失濡养,则出现筋脉拘挛,关节活动不利;若脾失健运,营养缺乏,则可导致四肢倦怠无力,甚至肌肉萎软。杨氏等研究发现:脾气虚大鼠骨骼肌肌纤维明显变细。反映了在脾气虚状态时,机体的代谢异常不仅表现在能量代谢方面,也影响到蛋白质的物质代谢,使肌肉组织的蛋白代谢呈负平衡状态。
       从肝脾两脏论治该病正是从以上理论出发,以增强肝主筋、脾主肌肉四肢的功能。筋肉强健,关节滑利,则关节的稳定性增强,这种新的平衡会增强抵抗异常的生物应力的能力,从而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延缓关节软骨的进一步损伤。
       笔者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肝郁脾虚在本病的病因病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肝主疏泄,具有疏通宣泄气机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既有对营养物质的运输以及促进吸收功能,也有促进体内水液代谢的作用。肝血有赖于脾的运化资生。而脾的运化又依赖于肝的疏泄。若肝气郁结,疏泄失司,就会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出现肝木克脾土的情况;而脾虚不运,化生乏源,亦可造成肝血不足。且水湿停聚不得运化,升降失常,导致疏泄失司,气机郁结。两者并存时,一方面造成筋和肌肉失于濡养而出现肌肉萎软、筋缓以及筋急等病理变化;另一方面,由于气血不足,肾失濡养,最终出现久病及肾,出现严重的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故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时,我们采用肝脾同调的方法,从而使肝的疏泄和脾的运化保持正常协调状态。但是在治疗上值得强调的是,我们应“柔肝”而非“疏肝”,这是因为肝者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在肝失条达时肝气郁结于局部,不通则痛,而出现膝关节的疼痛,所以只有通过柔筋才能达到止痛的目的。因此在肝气郁结时,不仅要疏肝理气,还要养肝护肝,滋养肝血。同时本病病程较长,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血亏虚表现。仅仅强调“疏理”而忽略“柔养”,则会使肝血进一步耗伤。“柔肝”即含有疏肝,养肝两层含义。同时我们要根据肝脾相关理论,予行健脾治疗。“健脾”则包含了“健脾”和“补脾”两种含义。“健脾”是指健脾行气,运化水湿;“补脾”则是补脾益气,化生气血,培土生源。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在治疗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各有偏重。偏于肝郁者,柔肝为主,健脾为辅;偏于脾虚者,健脾为主,柔肝为辅;两者并重者,则柔肝与健脾并举。
       【参考文献】
          [1] 王跃辉,韩清民.膝骨性关节炎影像学分析与经筋辨证关系研究[J].新中医,2008,40(5):66.
       
       [2] 邓铁涛,郑 洪.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研究——从五行到五脏相关[J].中国工程科学,2008,10(2):7.
       
       [3] 黄国良,孙材江.正确认识和对待“骨质增生”问题[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4,3(3):43.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