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孔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恢复的对比
作者:邱昌龙,齐峰,王洪林,宋立川    
作者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对比不同药物疗法对孔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133例孔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网复汤辨证组、网复汤组、葛根素组、西药组,记录并比较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结果网复汤辨证组效果优于其它三组(P<0.05);网复汤组疗效优于葛根素组和西药组(P<0.01);葛根素与西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网复汤是孔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促进视力恢复的有效方剂;辨病与辨证结合用药能增强网复汤促进孔裂性网脱术后视力的恢复。
       【关键词】  网复汤; 视网膜脱离; 最佳矫正视力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使孔裂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然而手术的成功并不代表患者视力的恢复,大量研究显示,术后合理用药对促进术后视力恢复,缩短病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医药在网脱术后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和认可,但究竟如何合理高效地使用中药方剂目前仍然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研究以2003-01~2006-06期间在我校附属医院进行的孔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并随访6个月以上的133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网复汤等中、西药物对术后视力恢复促进作用的差异,从而探讨如何合理高效使用中药方剂来配合手术治疗孔裂性网脱。
       1  临床资料
       
  
       133例孔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69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12岁。病程最短者5 d,最长近24个月。其中简单型网脱55例,巨大裂孔者27例,多发性、散在分布性大裂孔者29列,有严重玻璃体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者22例。
       
       2  方法
       2.1  诊断标准① 突然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② 眼底检查见视网膜灰白隆起及裂孔;③ B超检查确诊。
       2.2  治疗方法及分组所有病例均以手术治疗,术后因给药不同随机分为4组:①网复汤辨证组(33例):术后以网复汤(黄芪30 g,当归10 g,牡丹皮、泽泻、茯苓各10 g,乳香、没药、香橼、佛手各15 g)为基础方辨证用药:脾气亏虚加车前子30 g,白术10 g,党参15 g,炙甘草6 g;肾气不固加炮附子10 g,白芍30 g,生姜10 g;血瘀水停加三七、丹参各15 g;肝肾阴虚加熟地、山萸肉、山药各15 g;湿热内蕴加大黄10 g,茵陈蒿15 g。具体药物用量亦根据患者体质进行适当变化,1剂/d水煎服。②网复汤组(30例):仅给网复汤,1剂/d水煎服。③葛根素组(34例):术后以葛根素注射液400 mg(北京协和药厂,批号:02112801;04061102)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④西药组(36例):术后常规使用激素、维生素、肌苷治疗。
         
       患者年龄、手术前后视力,术后眼底情况等因素经过统计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均告知其所用药物乃术后常规必用药物,以防止患者心理对疗效的影响。
       2.3  观察方法除常规术后护理及检查外,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检查记录由不知情医师进行,排除人为心理的偏倚。
       2.4  统计方法计数资料组间总体比较及治疗前后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Ridti检验;数据处理使用SPSS15.0软件包。
       3  结果
       3.1  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比较见表1。 经χ2检验,4组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与各组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组间分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5)。结果表明,术后1周,四组视力都有明显改善,但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表1  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比较(略)
       3.2  术后四周最佳矫正视力比较见表2。经χ2检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31<0. 05;经Ridti检验,网复汤组与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7<0. 01);网复汤组与葛根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8<0.01);葛根素组与西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87>0. 05)。网复汤组分别与葛根素组和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1;葛根素组与西药组表较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对于促进视力的恢复,4周后各组排名为:网复汤辨证组>网复汤组>葛根素组=西药组。表2  术后4周最佳矫正视力比较(略)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网复汤是孔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促进视力恢复的有效方剂;辨病与辨证结合用药能增强网复汤促进孔裂性网脱术后视力的恢复。
       
       目前普遍认为孔裂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仍然以手术为主,手术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患者的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由于手术所引起的创伤和手术本身的局限性,术后视力恢复和解剖复位率很难一致。所以配合手术治疗、增进患者视力、缩短病程也是治疗的关键,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中医药的应用可促进视网膜下液的吸收,改善术后眼底血供,为术后视力恢复进一步提供条件,如彭清华、罗萍等[1]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用于网脱术后取得满意的疗效,而且以个案形式报道中医药对网脱术后视力恢复已不鲜见,但是如何规范、合理、准确地应用中医药是我们对于该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就在于以下两方面:
       
       第一,确立视网膜脱离术后基本病机,针对病机立法处方。传统中医并没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记载,只能根据患者具体表现将其归入神光自现、云雾移睛、视瞻昏渺、暴盲等病之中[1],部分现代中医将该病命名为视衣脱离,再根据病情将其分为脾虚湿泛证、脉络瘀滞证、肝肾阴虚等证型[2]。显然,从中医理论出发对网脱的认识至今尚无定论。笔者认为网脱病机或因脾虚或因肾虚或因湿热等等,虽然病因种种,总是使阳气阴血不能充养于目,一方面视衣失于滋养或固摄,另一方面,目失所养使病理产物蓄积(气滞、血瘀、水停)而促成本病,手术虽可促使网膜复位,但手术创伤又加重气滞血瘀水停,所以网脱及其术后之病机要点应该是气血亏虚(正虚)为本,气滞、血瘀、水停(邪实)为标,我们以扶正祛邪为原则,确立补气养血,行气活血利水为基本治法,网复汤之所以能够促进术后视力的恢复,正是由于其立方紧扣这个基本病机。
         
       第二,辨证论治,因人治宜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根本。目前,以单味药物或单方运用于网脱术后的报道已经不少,但笔者认为单纯使用某一味药物或单纯使用某一方剂来配合手术促进视功能恢复,便于临床医生掌握,也便于使用,但又有其片面性,例如腾岩[3,4]等报道,葛根素具有脱离网膜复位后视功能恢复的作用,但本研究显示,葛根素组疗效与西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且网复汤组效果明显优于葛根素组,说明葛根素对于促进术后视力的恢复并不比西药有明显优势,笔者分析网复汤组疗效之所以强于葛根素组和西药组,就在于其紧扣病机立方,而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就应该进行具体辨证,根据患者病机侧重不同而实施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所以辨证施治与辨病结合才是我们中医眼科医生的最佳选择,本研究正是针对该病的基本病机确立基本治法(辨病),再通过辨证具体用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而取得了满意疗效,希望能与其他从事眼科临床的医生们达成共识。
       【参考文献】
           [1]彭清华,罗 萍,李伟力.益养活利法对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 1996, 23(2): 21.
       
       [2]刘家琦. 实用眼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804.
       
       [3]曾庆华. 中医眼科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03.
       
       [4]腾 岩,李 莉,董 丽,等. 葛根素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恢复作用的临床研究[J].伤残医学杂志, 2003,11(2):16.
       
       [5]腾 岩,李 莉,董 丽,等. 多焦ERG对葛根素提高网脱术后视功能的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5,23(3):278.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