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洋参叶皂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海燕 ,孙兰军
作者单位: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天津 30022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观察注射用洋参叶皂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心绞痛病例共5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注射用洋参叶皂苷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生脉注射液静脉注射,1次/d,2周后比较心绞痛、心电图、中医症状疗效及硝酸甘油停减率,并进行总体疗效和安全性评定。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洋参叶皂苷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 注射用洋参叶皂苷; 生脉注射液; 冠心病心绞痛; 气阴两虚型
近年来,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不断寻找安全、有效的药物,以激发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减轻心脏再灌注损伤。本课题组应用注射用洋参叶皂苷静脉注射,在对实验大鼠血清中心肌三酶及心肌病理改变等方面的影响的研究基础上,选择5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双盲、双模拟、平行药对照方法进行试验,为全面评价该药物提供临床根据。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制定。纳入病例标准:①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西医诊断标准,每周发作心绞痛2次以上的Ⅰ、Ⅱ、Ⅲ级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②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证者;③普通心电图阳性(包括在心绞痛发作时的普通心电图),有缺血型改变(ST段下降≥0.05及/或R波为主导联T波倒置且深>0.2 mV);普通心电图正常,次极量运动试验心电图阳性。
1.2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选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病人,共55例,年龄在18~70岁之间,随机分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
2.1 用药方法治疗组:用注射用洋参叶皂苷10 m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用生脉注射液10 ml静脉注射,1次/d,2周为1个疗程。
2.2 观察项目及检测方法治疗前后做心电图、血肌酐、尿素氮、及三大常规等检查,观察注射用洋参叶皂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及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制定。
3.2 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记数资料、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
3.3 治疗结果两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症状总疗效(见表1),硝酸甘油停减量见表2。从临床结果可发现,试验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症状总疗效分别为85.16%,62.96%,92.59%,均优于对照组的82.14%,50%,89.29%,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均明显好于心电图的改善(治疗组62.96%;对照组50%)及硝酸甘油的停减率(治疗组59.26%;对照组60.71%)。对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ALT及血BUN进行安全性检测,并进行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药物对患者肝、肾功能无影响。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症状总疗效比较,表2 两组治疗前后硝酸甘油停减量比较(略)。
4 讨论
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虚无力行水化津,瘀血、痰浊内生,痹阻于脉,发为胸痹心痛。胸痹心痛病机根本是气虚,“百病皆生于气”,治疗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以益气为首要之务。一则正气充沛,运化鼓动有力,则水湿运而痰浊化,血行畅而瘀血清;二则临床上长期使用活血化瘀之品易于耗气伤阴,日久气阴两虚则病情缠绵难愈。
西洋参茎叶主要化学成分为人参皂苷。大量的实验资料证明,西洋参茎叶皂苷具有抗疲劳、抗缺氧、镇静、抗应激、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等作用[1],能显著增加心肌血流量,降低冠脉阻力,减低心肌耗氧量,对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抑制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2]。本研究小组以注射用洋参叶皂苷与临床上疗效肯定的生脉注射液进行平行试验,结果虽然在统计学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在总疗效上略好于,。说明注射用洋参叶皂苷能够明显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较好的缓解心绞痛发作,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减轻临床症状,是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型)安全有效的药物。
【参考文献】
[1]肖培根,徐景达.西洋参的临床应用和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1):11.
[2]曹 霞,谷欣权.西洋参茎叶三醇组皂苷在大鼠离体心脏中的作用[J].中草药,2003,34(9):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