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针刺结合饮食调整及有氧运动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BMI和血脂含量的影响
作者:杨继军, 邢海娇, 王少锦,肖红玲, 李梅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90017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通过针刺结合饮食调整及有氧运动与单纯饮食调整及有氧运动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科学评价针刺结合饮食调整及有氧运动对BMI及血脂含量的影响。方法61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年龄、性别、BMI、肥胖等级、血脂含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饮食调整及有氧运动进行治疗;治疗组在进行饮食调整和有氧运动的基础上,针刺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脾腧、胃腧、阿是穴等腧穴,得气后接通电针仪。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BMI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 (P<0.01),但治疗组BMI在各个疗程结束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TG、TC、LDL-C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 (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针刺结合饮食调整及有氧运动可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BMI,调节血清中TG、TC、LDL-C、HDL-C的含量,且针刺结合饮食调整及有氧运动在降低BMI、升高HDL-C作用方面优于单纯饮食调整及有氧运动。
       【关键词】  针刺; 饮食调整; 有氧运动; 单纯性肥胖症; BMI; 血脂
       单纯性肥胖症(simple obesity)是指没有明显的神经、内分泌疾病,仅因热量摄入超过消耗,造成内脏和皮下脂肪蓄积而体重超常,可伴有代谢障碍的一种多发病。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有明显上升且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本病虽然未对机体造成器质性损害,但常因体重增加伴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并在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脂肪肝、胆石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或为病因、或为诱因、或为加重因素、或兼而有之的作用。因此,对单纯性肥胖症及与之相关的血脂异常的防治研究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纳入参与课题研究的三家医院门诊病例共61例,按照患者就诊先后顺序,利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治疗组(针刺结合饮食调整及有氧运动组)和对照组(饮食调整及有氧运动组)。治疗组31例,其中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2岁;体质量最低62.5 kg,最高92.5 kg;BMI最低25.04,最高31.53;Ⅰ度肥胖者27例,Ⅱ度肥胖者4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患者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8岁;体质量最低64.5kg,最高101.0kg;BMI最低25.39,最高31.64;Ⅰ度肥胖者27例,Ⅱ度肥胖者3例。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根据2000年WHO特别针对亚洲人特点发表的《对亚太地区肥胖及其治疗的重新定义》进行诊断:中国人BMI以18.5~22.9为适宜范围;23~24.9为超重;25.0~29.9为Ⅰ度肥胖;≥30为Ⅱ度肥胖。
       1.3  纳入标准①BMI≥25.0 ;②年龄18~50岁,男女均可;③血清TG、TC、LDL-C、HDL-C正常或偏高者;④食欲亢盛(每日进食大于1 500 Kcal热量/50kg体质量),排便正常或便秘者。
       1.4  排除标准①伴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低、柯兴氏综合症、性腺功能低下等)者,长期应用激素、安眠药或其他精神神经药物者;②伴有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不孕症及更年期综合征者;③伴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者;④符合纳入标准但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的妇女;⑤近3个月服用减肥药影响疗效判断、依从性较差者;⑥符合纳入标准但患有精神病、恶性肿瘤者。
       1.5  脱落和剔除标准①由于不满意疗效加用其他方法者;②自动放弃治疗者;③病历不完整或观察资料遗失者。
       1.6  中止标准①治疗时出现晕针,反应严重者;②不能坚持治疗、未按研究方案执行治疗者;③出现严重紫癜、出血等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者;④治疗过程中发现加用研究方案以外其他治疗方法者;⑤治疗中查出其他并发疾病或患有某些原发病者。
       2  方法
       2.1  分组及治疗
       2.1.1  对照组①根据深圳市营养学会和王少锦教授共同研发的肥胖患者用餐软件设定具体饮食处方,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一日三餐的饮食量分配比例和饮食结构进行调整并开列具体食谱。三餐饮食量比例:将每天进食总量设为100%,早、中、晚餐的进食量比例依次是30%、45%、25%。饮食结构:早餐食用以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食品为主要成分的食物,午餐食用以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纤维素等为主要成分的食物,晚餐食用以含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维生素为主要成分的食物。②要求患者每天进行慢跑或快走的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脉搏(P)频率/每分钟=(220-患者年龄数)×65%±10为标准。在达到上述要求的基础上持续运动30 min。连续51 d。
       2.1.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取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脾俞、胃俞、阿是穴(以脂为腧,脂肪隆起最高点)。于饭后(前)1 h进行针刺。得气后行针2 min,接通G6805-2A型电针仪,选择疏密波,频率12次/min,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舒适为宜;除脾俞、胃俞留针15 min外,余穴均留针30 min。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 d,连续治疗3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患者于治疗前及每次治疗结束后在同一时间段穿着同样的衣服、赤脚站在同一体重器上称重后,根据公式体质量(kg)/身高(m)计算BMI。患者于治疗开始前一天和治疗结束后第2天上午8~9点空腹,常规抽取静脉血3 ml,置于试管中待凝结后,3 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血清待检。TG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终点法测定,TC采用胆固醇酯酶-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测定,LDL-C采用聚乙烯硫酸沉淀法测定,HDL-C采用聚乙二醇法测定。
       2.3  统计方法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均采用±s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3  结果
       3.1  BMI比较治疗组在第1,2,3疗程结束后BM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P<0.01)。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均明显降低 (P<0.01)。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提示:两组方法均可以明显降低患者BMI,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表1  两组BMI的比较(略)
       3.2  TC、TG、LDL-C比较治疗前后比较,两组TC,TG,LDL-C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 ,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以调节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血清中TC,TG,LDL-C含量,尚不能认为两组治疗方法有差别。结果见表2。表2  两组血清TC 、TG、LDL-C含量的比较(略)
       3.3  HDL-C比较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可以调节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血清中HDL-C含量,尚不能认为对照组可以影响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血清HDL-C含量。结果见表 3。表 3  两组血清HDL-C 含量比较(略)
       4  讨论
       
  
       笔者认为,单纯性肥胖患者多因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致使三餐进食比例和饮食结构不合理,加之体力劳动减少,体态臃肿、懒散少动,热量消耗明显减少,脂肪在体内蓄积而不断增重并伴有血脂代谢异常。TC、TG、LDL-C超过正常或同时HDL-C低下称为血脂异常,它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了血脂代谢紊乱状态[1]。过多的脂质在动脉内壁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造成心、脑等靶器官供血减少乃至损害,所以减重在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进而演变成的高脂血症中非常关键。
       
       目前饮食调整、有氧运动在众多减肥方法中被公认为是最基本而有效的方法。在保证机体必需营养的前提下,通过调整三餐饮食比例和饮食结构,使热量摄入与消耗达到平衡,降低脂肪积聚从而发挥减肥作用;有氧运动可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酵解体内的糖分、消耗体内脂肪,调节血脂代谢,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以减轻肥胖患者的体重。研究发现有氧运动和控制饮食结合,
       可以明显降低肥胖者血脂中TC、TG和LDL-C水平[2,3],明显升高HDL-C水平[4]。
       
       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证实,针刺可以延缓肥胖者餐后胃排空[5],使异常增高的唾液淀粉酶活性明显下降[6],从而抑制过旺的食欲;通过调整胃肠蠕动、胰岛素分泌、水盐代谢以及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而发挥增加能量代谢、体脂分解作用[7];针刺肥胖局部腧穴,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脂肪组织的代谢;针刺可以降低肥胖者血清中TC、TG、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实验表明,电针可以降低下丘脑型肥胖大鼠血清胰岛素(Ins)含量,减轻胰岛素抵抗(IR),从而改善肥胖大鼠脂肪代谢的紊乱状态[7];电针结合饮食调整可以显著降低肥胖大鼠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引起脂肪组织IR的主要因素之一,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TNF-α升高)和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改善IR状态,逆转异常糖脂代谢[8]。总之,针灸可以从多角度、多靶位对机体进行综合性的良性调整。
         
       中医认为单纯性肥胖症及血脂异常的发生主要由多食或嗜食肥甘而致损伤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水液不能布散,聚湿生痰;或由少动致使人体气机运行不畅,影响水液代谢,停聚成痰有关,基本病机是气虚痰(湿)盛。针灸通过刺激体表的经络腧穴达到减肥目的已是不争的事实,课题组主张将针刺和饮食调整及有氧运动有机结合起来治疗单纯性肥胖,除对患者饮食调整,要求有氧运动外,还以健脾益气、祛湿化痰为法,选取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脾腧、胃腧和局部阿是穴进行针刺治疗,选用疏密波进行持续电刺激,以期提高减肥疗效。其中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会穴,可以直接调理脾胃,降浊化痰;关元为小肠募穴,调理下焦,助气化、利水湿,还可鼓舞阳气,促进气化;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舒调肠腑,降浊通便;足三里为胃经合穴,调理脾胃,益气补虚;丰隆为胃经络穴,沟通脾胃经气,通腑祛痰;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健脾化湿;三阴交为脾经穴,运脾化湿;脾腧、胃腧为脾胃之背腧穴,健运脾胃;阿是穴是脂肪堆积最高点,可以疏通经气,促进气血运行,诸穴相伍,共奏健脾益气、祛湿化痰之效。
       
       本研究表明,针刺结合饮食调整及有氧运动三者综合的疗效优于饮食调整及有氧运动方法,对单纯性肥胖症不仅具有明显降低BMI的效应,还可以显著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血清中TC、TG、 LDL-C,升高HDL-C含量,在减重的同时纠正脂代谢紊乱,且远期疗效稳定可靠,不易反弹、安全无副作用,对防治血脂代谢异常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2.
       
       [2]李筱雯,艾 华,张宝慧,等.有氧锻炼结合饮食控制减体重对肥胖者血抵抗素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6,25(4):399.
       
       [3]关绯绯,吴荣秀,刘 伟.饮食干预结合运动对超重者血脂血糖血压的作用[J].营养学报,2008,30(1):66.
       
       [4]何振强.有氧运动与控制饮食对肥胖者和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5):34.
       
       [5]唐少华,刘志诚,张京英.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人体表胃电图的观察[J].针灸学报,1989,3:3.
       
       [6]李 嘉,胡 葵,刘志诚.针灸对单纯性肥胖病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 1998,14(11):48.
       
       [7]王少锦,徐华洲,赵志国,等.电针对下丘脑性肥胖大鼠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2):736.
       
       [8]杨 晖,李 艺,程 玲,等.电针与饮食调整对营养性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7,5(5):516.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