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清热达郁颗粒中挥发油包合工艺研究
作者:金勇,尚丽霞,张英俊,尹寿玉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药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0;北京德众万全药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 100097;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吉林 吉林 132022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 第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 
       目的采用超声波法研究清热达郁颗粒中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用正交设计实验考察最佳包合工艺。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β-环糊精与混合挥发油比例为9∶1,包合温度20℃,包合时间20 min,超声波频率为30kHz。结论此包合工艺合理,可行。
       【关键词】  β-环糊精; 挥发油; 包合物; 清热达郁颗粒
       清热达郁颗粒由清热达郁汤改制而成。清热达郁汤收载于《现代名中医内科绝技》(修订版)[1],由生地,知母、丁香、桂枝等10味药材组成,具有平调阴阳、清热达郁之功效,用于治疗各种血液病、肝硬化、腹水、水肿、水毒证、妇女月经不调、不孕等症。方中丁香和桂枝所含挥发油,易挥发,对光和热不稳定,用量不易控制。为此,本实验研究β-CD包合工艺。
       1  仪器与材料
       
   
       AS3120A超声波清洗器(天津奥特赛恩斯仪器有限公司),挥发油提取器(上海玻璃仪器厂),丁香、桂枝购至吉林省延吉市成大药材公司(经鉴定为樟科植物桂枝和桃金娘科植物丁香),β-CD(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清热达郁颗粒挥发油溶液的制备按处方称取丁香和桂枝药材适量,加8倍量水,安装挥发油装置,提取6 h,收集挥发油,配制成挥发油无水乙醇(1∶1)的溶液备用。
       2.2  挥发油包合工艺的研究
       2.2.1  包合物制备称取干燥后的β-CD适量置具塞三角瓶中,加适量蒸馏水,加热溶解,自然放置至规定温度。精密量取“2.1”项的备用液适量,充分振摇后,超声处理,冷藏(4℃)24 h以上,抽滤,滤饼用少量水和石油醚清洗,40℃恒温干燥4 h,得白色粉末状β-CD包合物。
       2.2.2  包合物中挥发油量的测定将所得包合物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2]附录“挥发油测定法”项下甲法进行提取,至油量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放置1 h后读取挥发油量。
       2.2.3  挥发油空白回收率的测定精密量取2 ml挥发油置圆底烧瓶中,加水250 ml,连接挥发油提取器,加热,至油量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放置1 h后读取所收集挥发油毫升数,按下式计算,得空白回收率为90%(n=3)。
       
       空白回收率(%)=收集挥发油的量加入挥发油的量×100%
       2.2.4  包合物工艺因素及水平的选择根据预试验选择β-CD与油比例(A)、包合时间(B)、包合温度(C)、频率(D)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以挥发油的包合率、包合物收率为评价指标[3,4](权重系数分别为0.7,0.3),进行L9(34)正交实验。其包合率、收率、综合评分计算方法如下,各因素水平见表1。表1  L9(34)正交实验因素水平(略)
       
       包合物收率(%)=挥发油包合物重量β-环糊精重量+挥发油重量×100%
       
       挥发油包封率(%)=包合物中挥发油回收量加入挥发油量×空白回收率×100%
       
       综合评分=0.7×(包合率/包合率max)+0.3×(包合物收率/包合物收率max)
       2.2.5  正交实验结果与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3。由表2、3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可知,影响挥发油包合率的各因素作用主次为A>D>B>C;A因素具有显著影响(P<0.05),B、C、D因素无显著影响﹙P>0.05);最佳包合工艺为A3B1C1D2,即β-CD∶挥发油的比例为9∶1,包合温度20℃,包合时间20 min,频率为30 kHz。表2  正交实验及结果,表3  方差分析表(略)。
       2.2.6  验证试验精密吸取挥发油,按最佳包合工艺制备包合物,得包合率和收率分别为95.15%,76.67%(n=3)。
       2.3  包合物鉴别
       2.3.1  薄层色谱法分别取丁香、桂枝药材适量,提取挥发油,加醋酸乙酯1.0 ml,混匀,作为丁香、桂枝对照药材溶液;取混合挥发油β-CD包合物约1 g,加醋酸乙酯1.0 ml,浸渍30 min,取上清液作为包合物溶液;取混合挥发油β-CD包合物,按前述挥发油提取方法提取挥发油,取回收的挥发油0.01 ml,加醋酸乙酯1.0 ml,混匀,作为回收挥发油溶液; 取未包合的混合挥发油0.01 ml,加醋酸乙酯1.0 ml,混匀,作为混合挥发油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试验,分别吸取上述5种溶液点于同一硅胶G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9∶1)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清晰。见图1。结果表明,混合挥发油、回收挥发油薄层色谱在与丁香、桂枝药材薄层色谱相应位置处均显相同颜色斑点,而包合物无此斑点,说明已形成一种新的物相,外部基本无游离挥发油。
       2.3.2   显微成像法取含挥发油的包合物,及按最佳工艺制备的不含挥发油的空白包合物各少许,用水装片,置显微镜下观察。见图2。结果表明空白包合物为结晶性粉末,规则的半透明板状结晶。含油的包合物为无定型的粉末或含有黑色物质的不透明的块状物。说明挥发油已包裹在β-CD的分子空穴中形成了新的物相。
       3  讨论
       
   
       本实验中曾采用单因素实验法考察挥发油提取工艺中的药材粉碎度(饮片与<10目筛)、加水量(8倍,10倍)、浸泡时间(0,4,12 h)、提取时间对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只有提取时间对挥发油量有影响,且提取6 h后挥发油量不再增加,因此确定挥发油提取工艺为加水8倍量,提取6 h。
       
       本实验采用超声波法制备的清热达郁颗粒中挥发油的β-CD包合物,具有包封率高、包合时间短、操作方便等优点。用包合技术将挥发油包合于β-CD内,使挥发油由液态变为固体粉末,便于进一步制剂;避免了挥发油与外界分子接触、发生分解或氧化等反应,减少了挥发油在制剂存储过程中的耗散,提高了挥发油的稳定性、溶解性,有效地保证了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TLC结果显示,挥发油包合前后斑点的位置和颜色基本相同,说明包合前后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基本一致,说明挥发油经β-CD包合后,液体变成了固体,保持了原挥发油的质量,从而保持了疗效。
       【参考文献】
           [1]吴大真,刘学春,王光涛,等.现代名中医内科绝技,修订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308.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57,附录VIB.
       
       [3]兰燕宇,何 迅,王永林,等.一枝黄花抗感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5):469.
       
       [4]曹庆忱,李功妍. 正交设计优选多囊灵胶囊挥发油β-环糊精的包合工艺[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3):115.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