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加味大黄虫汤对混合痔术后促愈合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国军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加味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大黄虫汤在混合痔术后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治疗组46例采用加味大黄虫汤进行术后熏洗,并设对照组(采用痔疾宁)46例,两组观察治疗前后创面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消肿,减少创口渗出及缩短愈合天数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加味大黄虫汤具有良好的消肿收敛止血作用,并能缩短愈合天数,提示其在混合痔术后对创面愈合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混合痔;创面愈合;加味大黄虫汤
       手术是治疗混合痔的最有效的手段。但常因混合痔手术存在较大的损伤、创面愈合时间较长等增加患者痛苦。大黄虫汤是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载的大黄虫丸的汤剂形式,大黄虫丸功专祛瘀生新。我院肛肠科自200403~200501对46例混合痔手术后的患者采用中药大黄虫汤加味进行熏洗治疗,以缓解术后创面的疼痛、水肿,加快创面愈合,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部92例病例均为我科住院并接受手术的患者,将其按随机对照原则(RCT)分别两组。治疗组46例,男性14例,女性32例;年龄31~70岁,平均46岁,其中采用外剥内扎术27例,外切内扎术19例;对照组46例,男性12例,女性34例;年龄32~69岁,平均44岁,其中采用外剥内扎术25例,外切内扎术21例。两组资料中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手术式上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依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2例均符合混合痔的诊断。
       1.3  病情分级标准混合痔术后:(1)疼痛程度:分4级,0级为无疼痛;1级为轻度疼痛(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基本不受影响);2级为中度疼痛(持续疼痛,睡眠受干扰,病人主动要求镇痛药);3级为重度疼痛(强烈的持续疼痛,睡眠严重受干扰,需要镇痛药治疗)。(2)创面水肿情况:分4级,0级为无水肿;1级为创轻度水肿;2级为创面中度水肿;3级为创面明显水肿。(3)渗液情况:分4级,0级为渗液湿透纱布<4层;1级为渗液湿透纱布>4层,但<8层;2级为渗液湿透纱布≥8层,但<12层;3级为渗液湿透纱布≥12层。
         2  方法
       2.1 药物加味大黄虫汤药物组成:大黄50 g,黄柏15 g,桃仁、杏仁各10 g,芍药20 g,地黄50 g,干漆5 g,虻虫5 g,水蛭15 g,蛴螬、虫各10 g,甘草5 g,五倍子20 g,莲蓬壳30 g。
       2.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加味大黄虫汤1剂,加水1 000 ml煮沸,待半热(50℃)后作肛门熏洗20 min,2次/d;对照组采用痔疾宁(贵州宏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25 ml,加沸水稀释至1 000 ml,待半热(50℃)后作肛门熏洗20 min,2次/d。于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共用10 d。
       2.3  观察指标重点记录手术后第3,7,10天的创面疼痛程度、水肿、渗液情况的变化,其程度按无(0分)、轻(1~3分)、中(4~6分)、重(>6分)4级计总分,同时观察愈合天数。
       2.4 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对比采用Ridit分析,组间计量资料对比用t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显效:创口疼痛消失、水肿消退,创面无渗液,痔消失;好转:创口疼痛明显减轻、水肿明显消退,创面无明显渗液,痔缩小;未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3.2 治疗结果手术用药10 d后,治疗组46例中,显效35例(76.1%),好转9例(19.6%),未愈2例(4.3%),总有效率44例(95.7%);对照组46例中,显效15例(32.6%),好转26例(56.5%),未愈5例(10.9%),总有效41例(89.1%)。经Ridit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u=3.60,P<0.01)。
       3.3 创口疼痛程度两组治疗后创口疼痛程度。见表1。表1  两组手术创口疼痛程度分级比较(略)
  
  术后7、10 d治疗组创口疼痛缓解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术后7 d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u=2.167,P<0.05);术后10 d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u=2.933,P<0.01)。
       3.4 创面水肿情况两组治疗后创口水肿情况见表2。表2  两组手术创口水肿分级比较(略)
                                      
  术后7,10 d治疗组创口水肿缓解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中术后7 d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u=2.026,P<0.05);术后10日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u=2.846,P<0.01)。
       3.5  创口渗液情况两组治疗后创口渗液情况。见表3。表3 两组手术创口渗液分级比较(略)
       术后7、10 d治疗组手术创口渗液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术后7 d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u=4.667,P<0.01);术后10 d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具有极显著性(u=8.360,P<0.01)。
       3.6  术后第3,7,10天主要症状积分情况比较见表4。表4 术后第3,7,10天症状积分情况比较(略)
       治疗组术后主要症状及总分对照组相比,术后第3天,均P<0.05;术后第7,10天,均P<0.01。
       3.7 创口愈合天数治疗组46例,平均愈合时间为(16.13±2.15)d,对照组46例,平均愈合天数为(19.40±3.13)d,经t检验,治疗组平均愈合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t=5.795,P<0.01)。
         4  讨论
       痔是发生肛门内外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占肛门疾病的87.25%,其中混合痔也占了较大的比例。它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及肌缘皮下静脉丛瘀血曲张而成[2]。如《外科正宗》中所说“不论男女老幼皆然,有生于肛门之内,有突出于肛门之旁”。现代医学对痔的形成机理研究和探讨较为广泛,有以下几种学说:①静脉曲张学说;②血管增生学说:③肛垫下移学说。其治疗以手术为主,临床上常采用外剥内扎术及外切内扎术。通常手术后创面较大,促进创面愈合成为治疗的重要环节。现代医学一般将创伤分为炎症期、肉芽组织增生期和瘢痕形成三个阶段[3]。祖国医学也将促进愈合的作用分为提脓祛腐、祛腐生肌和生肌收口三大类。因此,在临床上我们尝试用熏洗法来起到清热消肿、祛瘀生新、收敛生肌作用,以促进创面愈合。既易于为病人所接受,又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加味大黄虫汤是由仲景先师的《金匮要略》中大黄虫丸加五倍子、莲蓬壳,黄柏易黄芩化裁而来。五倍子、莲蓬壳,其性苦涩,入厥阴血分,功能化瘀祛湿收敛,且有抑制葡萄球菌作用;黄柏清湿热,消肿毒;大黄虫丸功专祛瘀生新,有研究发现[4],大黄虫汤能显著降低外周血中抗利尿激素的水平,减轻伤口水肿,降低血清皮质醇含量,解除糖皮质激素对毛细血管新生和上皮组织增生的抑制作用,显著促进伤口愈合。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消肿、祛瘀生新、收敛生肌之效。
       加味大黄虫汤采用经方配伍,使用方便,疗效明显,副作用小,对混合痔术后创面具有良好的促进愈合作用。在改善创口疼痛、创面水肿、创面渗液以及缩短愈合天数等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可作为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较理想的外用药剂。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2.
       [2]柏连松.实用中医肛肠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149.
       [3]张东铭.大肠肛门局部解剖与手术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8.
       [4]刘焕华,于首元.大黄虫丸对综合性手外伤愈合作用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0):609.
       作者简介:刘国军(1965),男(汉族),河南方城人,现任南阳张仲景国医学院附属医院主治中医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肛肠病的临床与研究工作.
  
  (南阳张仲景国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南 南阳 473061)
       收稿日期:20050331;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