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浅析中药虎杖同物异名现象
作者:马云桐, 万德光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 第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  中药
       摘要:目的通过对虎杖异名成因的分析,探讨中药异名的文献源、地域性和民族用名,分析同物异名中交互出现的同名异物复杂情况可能导致的用药混淆,提示规范中药名称和严格使用正名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调查的方法。结果发现中药虎杖的异名多达170个,颇具代表性。结论规范中药名称和严格使用正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虎杖;同物异名现象
       Differentiation of the Different Names of Hu-zhang(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
       MA Yuntong, WAN Degua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Chengdu 61007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In order to hint the importance of right use and standardiz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MethodsBased on literature and field investigation.ResultsAs a represent, the different names of Hu-zhang(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amount to 170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literatures, territories and nationalities.ConclusionIt is very important rightly to and standardize the Chinese materia medica.
       Key words:Hu-zhang;  Different names of the same thing
                                                                                    中药虎杖来源于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的根及根茎[1],具有祛风利湿,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等功效。临床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瘕、咳嗽痰多、水火烫伤、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等。随着现代研究的深入,虎杖在治疗肝炎、高血脂等重大疑难病症方面得到了广泛地运用。由于中药的发展历史漫长,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虎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及民族药中出现了不同的称谓,这对虎杖的开发与利用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根据统计,虎杖共有170余个异名,其使用涉及全国19个民族,18个省70多个市县区[2]。
       1 虎杖的异名现象
       1.1 文献记载的异名[2~7]见表1。表1  文献记载的异名异名(略)                      
  1.2 区域异名现象
       1.2.1  一名多地使用见表2。表2  一名用于多地异名(略)                      
       1.2.2 一地多名见表3。表3 一地多名异名(略)                                                                                                                         
  1.2.3   一地一名见表4。表4 一地一名异名(略)                                                                                                                     
  1.3 民族药用名[8]比比罕(傣族);骼片(ndoekbet) (壮族);迭补木节(彝族);Sangp xongk (侗族);阴阳莲(瑶族);拿五杆(土家族);乌Pumagi(拉祜族);壮旺茎(毛南族),槟拖(白族);岩小陀(阿昌族);白遮普(朝鲜族);岗结(畲族);帮庄(纳西族);ainto岩陀(景颇族);答虾辛(佤族);说麻(哈民族);戈商梅(布衣族);窝贡留(苗族)。
       1.4 其他原因的异名野黄莲(不详);斑龙紫(不详);酸笋子(不详);霜勺(不详)。
       2  同物异名产生的原因分析
       虎杖是一个广布植物,主要分布于华东、中南及辽宁、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等省。由于各地区、各民族在认识药物的过程中语言(方言)文化、知识背景的不同,产生虎杖众多的同物异名现象。就其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历史原因如文献不同时期的记载,如最早《诗经》中称“苓”。
       2.2地域的原因主要是人文因素所致,不同的民族取不同的名称。
       2.3药物本身的形态特征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采用 “取类比象”思维方式产生的结果。花斑竹就是以形态特征取名。
       2.4 药物的性能及功效人们为了使用的方便,采用体现药物性能功效及其属性来命名。如:活血丹,取其散瘀止痛之功效。
        3  同物异名中同名异物现象
       在虎杖的异名中有红药子、黄药子、土黄连、竹节参、大黄等异名,这些异名同时也属同名异物,由于同名异物的药物有时性效差异很大或有毒,因此更需要认真区别。
       4 对虎杖同物异名的建议
       《中国药典》已明文规定本品正名为虎杖,并确定了药用部位,在运用过程中应坚持使用正名。
       准确区分虎杖中具有同物异名中的同名异物现象,避免出现错用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145.
       [2]谢宗万,余友芩.全国中草药名鉴[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64.
       [3]明・兰茂著.滇南本草,第2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7:70.
       [4]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756.
       [5]清・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长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512.
       [6]清・刘善述.草木便方[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112.
       [7]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新华本草纲目要,第3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2.
       [8]奇玲,罗达尚.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大系[M].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科技项目(No.04NG02003102)
       作者简介:马云桐(1963),男(汉族),四川南充人,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高级讲师,学士学位,主要从事中药品种质量研究工作.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610075)
       收稿日期:20050314;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