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药数据库 > 中药数据库

牦牛角

本数据库共计 11239 个中药

《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1.《山经经》郭璞传:牦牛,牛属也,黑色,出西南。2.《本草纲目》:牦牛,出甘肃临洮及西南,野牛也,人多畜养之。状如水牛,体长多力,能载重,迅行如飞,性至粗梗。髀、膝、尾、背、胡下皆有黑毛,长尺许。其尾最长,大如斗,亦自爱护,草木钩之则止而不动,古人取为旌旄,今人以为缨帽。毛杂白色者,以茜染红色。《昨梦录》云,西夏竹牛,重数百斤,角甚长,而黄黑相间,制弓极劲,彼人
【拼音名】Máo Niú Jiǎo
【英文名】Yak horn
【别名】牦牛、旄牛、犣牛、毛犀、猫牛、竹牛、毛牛
【来源】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牦牛的角。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s grunniens Linnaeus.采收和储藏:宰杀牦牛时锯下牛角,阴干或低温烘干。
【原形态】牦牛,状如牛,体粗大,重在500kg以上,头及躯体背面的毛短而光滑。肩部有突起这隆肉。体侧、颈、胸、腹、尾、颌、喉部均被下垂的长毛,尤以尾毛为甚。通体暗褐黑色,吻部、鼻部稍杂白以。四肢短粗;雄兽角大,而雌盖角小,角基略扁,二角分离甚远,角先向上,再向外,近末端复向内向上,角尖略向后弯。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青藏高原的荒凉之处,怕热而不畏冰雪。喜游荡,常数十成群,以高原山谷的粗草为食。资源分布:分布于青藏高原,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西段,东至四川西北部,南达西藏境内。在青藏高原地区。牦牛已驯为家畜。
【性味】味酸;咸;性凉
【归经】心;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熄风。主高热惊痫;血热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不汤,15-30g。
【各家论述】《本草纲目》:治惊痫,热毒,诸血病。
【摘录】《中华本草》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部分内容,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