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药数据库 > 中药数据库

白薯莨

本数据库共计 11239 个中药

《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1.《生草药性备要》。2.《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白薯莨,薯块和枝有毒。含薯蓣皂甙等。
【拼音名】Bái Shǔ Lànɡ
【英文名】Rhizome of Hispid Yam
【别名】白米茹粮、山仆薯、山薯、板薯、地遍、山朴薯、大力王
【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白薯莨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hispida Dennst.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白薯莨,缠绕草质藤本。块茎大小不一,卵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外皮褐色,有多数细长须根,断面新鲜时白色或微带蓝色。茎粗壮,圆柱形,长达30m,有三角状皮刺,初有柔毛,后渐变无毛。掌状复叶有3小叶;叶柄长达30cm,密被柔毛;顶生小叶倒卵圆形、倒卵状椭圆形,长6-12cm,宽4-2cm,或更长而宽,侧生小叶片较小,斜卵状椭圆形,偏斜,先端渐尖,全缘,表面稍有柔毛或近无毛。雄花序长可达50cm,穗状花序排列成圆锥状,密被绒毛;雄花外轮花被片小,内轮较大而厚;雄蕊6,有时不全发育。蒴果三棱状长椭圆形,硬革质 ,长3.5-7cm,宽2.5-3cm,密被柔毛;种子两两着生于每室中轴顶部,种翅向蒴果基部伸长。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沟谷边灌丛中或林边;野生或栽培。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份】含生物碱薯蓣碱(dioscorine)。
【药理作用】薯蓣碱味苦有毒,结构与可卡因相似,作用亦有些类似。它对大鼠、小鼠均可引起印防己毒素样惊厥,在接近惊厥剂量时有某些催醒作用;皮内注射对豚鼠有局部麻醉作用;能增强肾上腺素对麻醉猫的升压作用;在离休豚鼠回肠标本上,有抗乙酰胆碱的作用;对正常大鼠有抗利尿作用,1mg相当100微单位垂体后叶素;对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60mg/kg。薯蓣皂甙(Dioscine)为薯蓣碱之二氢异构体,作用性质相似,但较弱。
【毒性】对小鼠之半数致死量为100mg/kg;水溶液不稳定。
【性味】辛;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主痈疽肿毒;梅毒;下疳;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研末调涂、熬膏贴。
【注意】禁内服。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洗疳敷疮,散热解毒,理痈疽恶毒大疮,消肿。2.《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伤肿痛,敷背痈,治下疳。
【摘录】《中华本草》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部分内容,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