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小段砂石坡,有同志发现了瓦松,其肉质叶片紧密排成莲座状,难怪《唐本草》又名其为“昨叶荷草”,像荷花而又为陆生草类,贴切而具诗意。不远处,数丛太平花正争相绽放。太平花是北方山林常见的多年生落叶灌木,是虎耳草科、山
梅花属植物。其枝叶茂密,花乳黄而清香,花柱纤细,柱头棒形。花常5~9朵聚合成总状花序,位于小枝顶端。路边的水飞蓟亦正值花期,蓝红色的头状花序,单生于枝顶,显得格外耀眼。水飞蓟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深或浅羽状分裂,缘齿有尖刺,两面光滑而有白斑,而同科、不同属植物的大、
小蓟与水飞蓟外形相似,然大、
小蓟叶表面无白色斑点。此外,水飞蓟花序总苞成宽球形,而大、
小蓟的总苞成钟状,长约2厘米,结合花的颜色不难将它们区别开来。
一路前行,经常可见
白头翁散落在山壁一侧,花期已过,细长的花梗上,密集着细小的头瘦果,花柱宿存,银丝状,形似白头老翁,
白头翁也因此得名。
白头翁作为常用中药使用,已有近两千年历史,《
名医别录》记载“
白头翁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唐本草》亦曰“
白头翁,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茎头一花,紫色,似木堇花,实大者如鸡子,白毛寸余,正似白头老翁,故名焉”。现代临床上常将其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在往上的向阳的草坡,十余株有斑
百合盛开着。只见腊样光泽的桔红色花瓣上点缀着许多星样的紫色斑点,这也成为其种群形态特征。
毛茛科华北漏斗菜、大叶铁线莲、瓣蕊唐松草,罂粟科白屈菜,虎耳草科的大花溲疏,伞形科狭叶
柴胡,廖科
萹蓄,
百合科
黄精、
玉竹等等,这些植物陆续被我们发现。突然,一株四叶轮生的
桔梗科植物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胡老师推测这可能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雾灵沙参,等回驻地查植物志后就能知晓确切结果。
小憩片刻,胡世林老师已于林下发现了东北
天南星。
天南星科植物特有的“佛焰苞”正立于花序柄上端。大家不自觉地将其与去年松山见习所见的一株伞南星对比,这时有同学问道:“东北
天南星和
半夏很相似,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胡老师讲道,
天南星是雌雄异株,而
半夏是雌雄同株;东北
天南星的佛焰包尖端须化不明显,而
半夏佛焰包尖端须化明显;
半夏叶柄上或叶片基部具有珠芽,落地后就能长成一个植株,而东北
天南星则无珠芽;作为药用部位的块茎,
半夏的也较之
天南星的块茎小许多,作为药用的
半夏块茎上尚残留须根的痕迹,而东北
天南星经去须根修治后须根的痕迹已无踪迹可循。
到了山沟的尽头,大家决定返回驻地之时,有同学发现了一片
刺五加。
刺五加又名一百针,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灌木,茎多分枝,上密披细刺,叶为掌状复叶具有五个小叶片,花为伞形花序,常单生小枝顶端,花梗细长,与
三七花相似。
刺五加根皮常作
五加皮使用,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的功效。
沿路而返,我们好像凯旋而回的将士,神清气爽、谈笑风生,抬头张望天空,夕阳将天空染得火红。在密云县、滦平县、承德县和兴隆县四县交汇点上,我们本草文献学科团队留下了一张全家福。
晚间,大伙依然热情不减,《北京植物志》旁摆放的是当天采摘的植物标本,通过细心的查阅,我们兴奋地确认当时所采到的
桔梗植物即是雾灵山沙参,大伙又细心地观察一番带回的雾灵山沙参标本。一边是手持植株、对照书本,一边是整理图片、认真记录,忙碌到近深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收录仅出于学习、研究目的,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将在3个工作日内做出相应的处理并答复。
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不能仅凭此信息购药、用药、诊断疾病或开处方,而应以其使用说明书为准,并谨遵医嘱。
CopyRight © 2019 版权所有 www.tcmdoc.cn 站长信箱:tcmdoc@126.com
沪ICP备11008129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