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升阳益胃汤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一例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互联网

       

       2005年4月份,我来到岸堤,6月份,有一姓南的,家住高湖乡,来买芬必得,言其妻赵xx,患类风湿已五年,各种化验都作过,一致确诊为此病。从患病至今,几乎没有间断过治疗。也住过院,中西药都用过,后因长期用激素类药,致全身发生肿胀,有人告以不能久服此药,于是不敢再用。几年间,凡听说有什么药,或偏方,只要能做到的,均试之,始终无效,后来有一种中成药出,广告铺天盖地,宣传疗效神奇,一次购近千元(一合98元),服后仍无效,逐渐对治疗失去了信心。听别人说:此病为不死的癌证,凡得此病者,只能用药维持,无法治愈,于是便只用布络芬,或用芬必得之类药,服后既能缓解疼痛又能退热,遂“恃之以恒”了。
       听别人说,某某庙中的神特别灵验,最近想去烧香还愿。我开玩笑说,不如把东西送与我吧,我就可以给你爱人把病治好。南xx说:那太好了,就请你给治吧。这在当时我只不过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他会认了真,于是只好让他把爱人带来面诊,几天后他真的把爱人带来了。
       现症状:一是关节肿痛,以两膝关节,踝关节为著,足踝和足背,手压有明显的凹坑,自述于白天活动后肿胀更为严重(下肢也肿),二是双手指关节变形明显,三是基本上不能劳动了,就连做饭,也由丈夫代劳(这可能与丈夫体贴也有关)。患者脉弱无力,体虚瘦弱,舌淡苔薄白。患者每天都发热,热度在37℃--38℃左右,从早饭后起,至午夜渐止,次日早饭后又开始,几乎日日如此。服芬必得类药,则微汗出,热退的也较快,不服药则不易退清,或必待夜半后才退。
       从此我为她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过程:此期间,用过上中下通用痛风丸(遵岳美中法)用煮散法,每日用20g,服一个月。用过五积散方加炮山甲,(遵蒲辅周法),一日15g,也服过一个月。因其体虚脉弱,又改用三痹汤(遵岳美中法),又用过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10剂,都不见明显的效果。在此之后也用过我自拟的独豨秦艽五藤汤加减(方见我的另一篇《坐骨神经痛证治一得》附方),间或也有临时“辨证施治”的处方,又曾用过修正药业出的骨胳风痛片6合,(因红卫乡有一位老太太长期服此药,说效果很好,因此我也就劝患者试用了一下,)就这样拖拖拉拉的转眼半年就过去了,一直就是不见效果,布络芬类的药也就没能停。读者也能从我的字里行间看出来,这半年来的治疗,基本上都是以方试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辨证论治。可有时我虽然“辨证论治”了,也不见效。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就到了2006年2月份,患者由于长期服药,病情仍不见好转迹象,又逐渐出现了胃肠症状,食欲下降,时有恶心,便不成型。脉仍细弱无力,舌苔则后半截变的稍厚而腻了。患者着急,总问我须服药至什么时候才能见效,并说不想再服中药了。其实患者急,我更急。为了照顾患者身体虚弱,又出现了胃肠症状,低热长期不退的这些症状,情急之下,迫于无奈,参考蒲辅周《低烧的治疗经验》选用了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出于《内外伤辨惑论》,我参考了几位医家的论述,拟定用量如下:
       黄芪(100g) 半夏(50g) 人参(50g) 炙甘草(50g) 独活(25g) 防风(25g) 白芍药(25g) 羌活(25g) 橘皮(15g) 茯苓(15g) 柴胡(15g) 泽泻(15g) 白术(15g) 黄连(10g)
       【功用】 益气升阳,清热除湿。
       【主治】 脾胃气虚,湿郁生热证。怠惰嗜卧,四肢不收,肢体重痛,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至五钱(我嘱用15克),加生姜三、五片,大枣五枚,煎二杯,去滓,分早晚饭后温服。
       吴琨曰:“湿淫于内,体重节痛,口干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饮食不消,洒淅恶寒,面色不乐者,此方主之。湿淫于内者,脾土虚弱不能制湿,而湿内生也。湿流百节,故令体重节痛;脾胃虚衰,不能运化精微,故令口干无味;中气既弱,则传化失宜,故令大便不调,小便频数,而饮食不消也;洒淅恶寒者,湿邪胜也,湿为阴邪,故令恶寒;面色不乐者,阳气不伸也。是方也,半夏白术能燥湿;茯苓泽泻能渗湿;羌活独活防风柴胡能升举清阳之气.而搜百节之湿;黄连苦而燥,可用之以疗湿热;陈皮辛而温,可用之平胃气;乃人参黄芪甘草,用之以益胃;而白芍药之酸收,用之以和荣气,而协羌、防、柴、独辛散之性耳。仲景于桂枝汤中用芍药,亦是和荣之意。古人用辛散,必用酸收,所以防其峻厉,犹兵家之节制也。”(《医方考》卷4)
       郭按:这也是古人对此方比较有代表性的诠解,(还有几位,我就不一一引用了),此方主治,古人今人都是从肺脾气虚,又兼有湿邪论述。在中医的古医书中,根本就没有类风湿关节炎的专方论述,所以我也只是“情急之下,迫于无奈”而用之,意在改善一下病人的虚弱和脾胃症状。
       根据古方蛜(虫祁)丸的意思,嘱加用全蝎,(蒲辅周说:类风湿,关节变形,肿大如桃李,可用蛜(虫祁)丸。《见医话.痹证》)。南xx说:家住高湖乡山区,自己可以捉到活的全蝎,问我可不可以加油盐煎服。(按:沂蒙山区,油炸全蝎是一道名菜)。我说:那就更好,但一次不可多服,可用1--2只,一日1--3次,贵在坚持。这样煎剂中就不加全蝎了。(后来全蝎一直按法吃而没停,不再重复了)
       用上法,断续服药(没能天天服)一个多月,效果比较明显好转,疼痛见轻,发热时退时起,仍不能全清,(布络芬若停数日就仍发热)。
       此时,方虽见效,但患者因久服煎剂,闻药味即想吐,已不能坚持。无奈之下,我又嘱其把药研细,装胶囊,每服5-10粒,(后来患者说:每次都服6粒),如发热,临时用布络芬控制。并一再鼓励说:药已见效,岂可半途而废?就这样,胶囊剂又服了一个多月,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只是偶有劳累,才有感觉。
       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又参考方书,在原方中加五加皮100g。(中医有言曰:宁得一把五加,不要金玉满车)。可是事与愿违,患者服胶囊后又出现了呕吐,我让减量至2粒,仍吐。因为药都已粉碎,只好把这次的药物作废,重开处方,去掉了五加皮,就不吐了(奇怪!!),之后恪守“效不更方”,再也不敢随便加减。
       (郭按:后来查看中药学,方知当时所用,乃是香五加,为萝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习称北五加。有些地区,将北五加用作五加皮。香五加亦有祛风湿止痹痛之功,并有强心镇静利水作用,可用于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衰水肿者。香五加有一定毒性,副作用为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用量不宜过大。---看来问题就出在这里了。可见中药的混杂,确实于临床不利。)
       2006年9月8日,患者自己来岸堤赶集,说因丈夫有事不能来,所以自己来取药,从夏季至今,疼痛消失,也不发热了。膝关节、足踝的肿胀也早已消失,但手指关节的变形没有明显的改变。
       后记:2007年,虽然病情已经稳定,我也曾说可以考虑停药,但患者丈夫说:药也便宜(每天合计不到一元钱),不让她停药。于是患者又坚持服了一年。07年末,南xx来送地瓜与我,表示感谢,说:一年来妻子病情稳定,现在已能到山上替他牧羊。
       整个的治疗过程,令我感慨,行医40年,没有治过“真正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一句玩笑话,弄假成真。每日里都在说辨证施治,待到疑难病真的来了,却又找不到一个有效的方法。待到“迫于无奈”以救急,却又收到了柳暗花明的效果。平常我们说,学习中医,不要只是去追求所谓的“秘方、验方、特效方”,要扎扎实实的打好辨证施治的基本功,可是,当真的遇到疑难病,往往还是要掉到这个“圈子”中,即使是一个“老医生”也不免如此。
       细想此例的治验,自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辨证施治;升阳益胃汤,更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效方,但一经应用,效果非凡,最终竟治愈了此例“难病”,回顾全过程,正是由于病人的病情与升阳益胃汤基本吻合,所以才能收到这次满意的疗效。
       又,在治疗的中、后期,患者能够坚持长期服用全蝎,应该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附:
       蛜(虫祁)丸:《卫生宝鉴》方
       [功用]:治鹤膝风,及腰膝拘挛作痛,手足关节肿痛。
       [药品]蛜(虫祁)一条(头尾全者,一作一两)桂心,白附子阿魏(研)白芷,安息香(一方均作各一钱),当归,北漏芦白芍药,威灵仙地骨皮牛膝羌活桃仁(同安息香研)各一两,乳香没药各七钱五分。
       [制法]先以蛜(虫祁),桃仁、白附子阿魏,桂心、白芷、安息、乳香没药、同童便、酒二升炒熟,入余药研为未,炼蜜和丸,如弹子大。
       [用法]每服一丸,空腹时温酒化下。
       按:蛜(虫祁),蝎之别名。一条应作一两是。本品善于通络止痛,对风寒湿痹久治不愈,筋脉拘挛,甚则关节变形之顽痹,作用颇佳。又本方名在古方中也有数方,此方见于中医大辞典。我只是仿其意而单用了全蝎
       *:好象记得在什么书上见过说:古方用一味全蝎做丸,名“蛜(虫祁)丸”,但我查了几本书,都没找到。
       后记:08年,病情一直稳定,没有反复,我嘱病人可以停药,但病人仍在自己配药,(我离开岸堤时,病人找我抄录了处方)没有停药,说每次只服1-2个胶囊。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