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天气冷了,膏方热了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常宇

       

       原本只在江南盛行的冬令膏方进补养生民俗正受到广泛关注,也许不久就会像三伏灸那样,在全国各地普及应用,让越来越多的人受益于膏方养生的实惠。
       在江苏省江阴市日前举办的首届膏方理论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上,北自黑龙江、南自广东及香港近30家大中医院的学习团队都对膏方充满了信心。他们表示,这种浓度高、口感好、融合多法调治、依个人量身定做的补养方式定会受到各方民众的欢迎,因此一定要把百年老店致和堂传统独特的制膏工艺学到家,让家乡百姓受益。
       近年来,江浙地区膏方销售已前移,膏方的使用由过去的冬至前后移至每年10月份启动。各大药店和中医院的膏方销售火爆,不仅是年老体弱者,很多白领也前来开服。膏方市场不仅走旺,而且还在扩容,上海2004年膏方为7万料,2006年增加到近9万料,2008年达15万料,按每料700元算,销售总额已过亿元。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从发展态势上,膏方可能迅速蔓延大江南北。
       进补膏方就像“冬积肥”
       处方是治病之法,膏方是养生之道,膏方中更多调养的内涵是尊重人体四时生长规律的养生理念。江阴市致和堂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安徽省中医学院顾植山教授解释,只有秋冬潜藏得越好,来年春天新一轮的升发生长机能才越强,而冬服膏方就为了冬季充分的藏精纳气,加强元精的储备。民间通俗地讲,这就像冬季积肥与不积肥的树木,在次年春天发芽时就会看出生长旺盛态势的差别。
       而膏方不为北方所熟知,是因为将冬令进补积极倡导和深层次发挥的江南肾命医派主要生活在江浙一带。因此,如果人们理解了背后的深刻原理,膏方当然也就会走向全国。
       据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张玉萍介绍,现今膏方突破传统,在养的基础上兼顾慢性病的治疗,通补相兼,因人而异,这如同在注射“中医预防针”同时,兼调旧疾,疗效更好,应用更广。
       江苏致和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中药师李宗保强调:“浓缩的都是精华!”冬令膏方不仅药料重要,熬制工艺也很关键。膏方被认为是比较利于滋补的剂型,利于吸收,这和制膏工艺有很大关系。“火候大了会焦糊,水分多了会霉变。浸泡时间、火候大小、辅料的比例、加入的时间无不影响着收膏的成败和膏方的质量。”致和堂膏方制作工艺传承于晚清名医柳宝怡,沿用至今,已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保持了膏方的原汁原味,而且体现先人的智慧。
       谨防过热影响膏方质量
       “膏方比药店里的保健品更实惠,更有针对性,它体现着医生的水平和药师的水平。现在我们也明白了不是盲目进补,而是要调补。”排队等候开服膏方的人们纷纷对记者讲。
       “我留下了气喘的病根,以前每年冬天都犯病,冬天都要在医院里度过。连续3年服用膏方,一年比一年好,现在居然都很少感冒了!你说我能不喜欢膏方吗?”
       “到了这个时候就自然想起吃膏方了,很自然,就像端午节吃粽子一样,倒是挺在意找什么样的先生开,什么样的医院或店铺做。”
       “膏方主要是医生针对我个人开的,我感觉就很好,还有它的熬制,我很喜欢传统的感觉。”
       “现在哪个人没点亚健康,哪个人没点慢性病,吃上两个月,花上一两千元,气色好了,精神好了,心情也自然好了。况且膏方存储和服用又这么方便。”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曹正逵在展望膏方发展时指出,生活条件的改善使人们更多地关注健康和养生。随着中医治未病观念的深入人心,以养为主、融多种治法的膏方会越来越被广大群众认识和接受,有利于全民健康。但膏方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且要加强开膏的医生和制膏人员、制备工艺的统一规范管理,保证膏方的质量。
       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也强调,希望大家对膏方有客观的认识,不是每个人吃了膏方都能“冬令进补,明年打虎”,也不是补药堆积得越多越好,膏方越贵越好,而是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来拟订膏方,这其间尤其不要受经济利益的影响。
       辽宁本溪市中医院罗艳主任医师表示,以前只是听说膏方,现在才真正亲眼目睹,但回去后根据本地情况适当改良,否则太机械。
       冬服膏方已形成气候,深得人心。膏方热了是好事,但要实实在在的热,而不是泛热和滥用。人们最需要的仍然是它的疗效和便利,不应过分地虚炒和跟风。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