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本草拾遗》首创“十剂”分类法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互联网

       

       本草拾遗,唐代药物学家陈藏器著,凡十卷。
       陈藏器以为《神农本草经》遗逸尚多,故搜遗补缺,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编撰《本草拾遗》十卷(序例一卷,拾遗六卷,解纷三卷),首创中医方剂“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等“十剂”分类法的第一人,言其“宣可去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 “重可去怯”、“滑可去着”、“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又载“罂粟”可入药。原书今已佚,内容幸由《证类本草》收录得以传世。
       明代李时珍评此书:“……其所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肤谫之士,不察其该详,惟诮其僻怪。宋人亦多删削。岂知天地品物无穷,古今隐显亦异,用舍有时,名称或变,岂可以一隅之见,而遽讥多闻哉。如辟虺雷、海马、胡豆之类,皆隐于昔而用于今;仰天皮、灯花、败扇之类,皆万家所用者。若非此书收载,何从稽考。此本草之书,所以不厌详悉也。”
       《本草拾遗》也有不少错误记载,如:“鸮目,吞之令人夜见鬼物。”,另其记载“人肉疗羸瘵”,也颇遭非议。宋代钱易《南部新书》说:“陈藏器撰本草拾遗云:人肉治羸疾,自是闾里相仿,割股今犹尚之。”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