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告别张功耀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清阳客栈     作者:周然宓(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主任)

       

       最近在网络上经常看到不少指责中医是伪科学、是巫术的言论。本来,学术之见,百家争鸣,无可厚非。但是像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一文,其实质内容已经超越了学术之见的范畴,而是借其教授“研究中医30年”之名,戏弄社会医盲,挑起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以及不同职业之间的矛盾,扰乱了社会与学术的正常秩序,已经成为社会不和谐的一大因素。因此对其错误观点很有必要进行批驳,以澄清中医本来面目。
       为什么说张功耀鼓吹《告别中医中药》,让中医退出医疗体制,是成为社会不和谐的一大因素?只要打个简单的比方就能明了:现有素食和荤食者若干,AA制共餐,结果点的全部是荤菜,素食者自然不服,引起矛盾便在情理之中。国家医保,应该是对全国人民的医保,现在张功耀一定要让中医退出医疗体制,就是要剥夺长期喜欢用中医中药治病,甚至靠中医中药维持生命的那部分人享受医保的权利。本来患者到医院看病,找中医,还是找西医,完全自由。如果中医不科学,没有疗效,自然没有人愿意接受治疗,根本不需要人为限制或剥夺人们就诊的自由。
       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没有体现什么科学意义的学术价值,但是其错误观点在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因为就大部分人来讲,即便是高级知识分子,也不一定懂得医学,而且中医科学性的内容是一个很专业的话题,是一个古老受用的学科与现代文明交融的课题,自然人们就缺乏辨别的能力。正像突然有人捏造说:“我研究了30年,肯德基鸡翅有毒”,对肯德基的生意一定带来不小的影响一样。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告别中医中药》一文,有否经得起理论之处:
       尽管上个世纪初就有像孙中山、鲁迅、胡适、梁启超、严复、丁文江等政治家、文学家,提出过废除中医。虽然他们推翻了所想推翻的政治制度,倡导了所想倡导的新文化,但唯有中医,不仅没有随他们所愿予以废除,而且还得到了一定发展。这说明,一切事物的发展,不是任由个别人的意志而转移,而是由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所决定。
       上述上世纪初的名人,虽然他们有的在政治上有领导才能,在文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但在医学方面,至少对中医不太了解,更没有中医的临床经验。他们之所以提出中医为“伪学”,并希望将其废除,是因为受当时某些现象的迷惑所致。当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低下,平均寿命短,对人类造成最大威胁的是感染性疾病。当时西医在免疫学、抗菌药物(如磺胺药)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且在西医解剖学的具体和中医脏腑学说的抽象的对比下,此时对一个没有完全掌握中医实质的人,片面地观察事物,看到的正好是中医的缺点,西医的优点,却忽视了两种不同理论体系、治疗方法的互相弥补作用,从而作出了一个武断错误的判断。100年过去了,今天作为大学教授的张功耀先生还提出要《告别中医中药》,不能不令我们感到震惊。
       张功耀在《告别中医中药》一文中利用大量篇幅称欧洲传统医学史早于中医史(其意是西方的传统医学优于中医学),但即便如此,当16世纪化学医学兴起的时候,欧洲人几乎完全告别了他们的祖先遗留下来的草医草药。张功耀把其看成是西方医学最大的成功之处,也因此认为,现在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人类又在酝酿一场基因医学革命,中国早就应该把中医学废弃。还说“人类文化多次长足的进步,居然没有触动中国传统医学的任何方面。这种不思进取的文化,难道是先进的文化吗?”殊不知文化的进步,其最基本的要素就是积淀。人类能够超越动物,除了能够直立行走和劳动以外,就是因为有了文化,而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医学文化在看到西方医学的发展后,通过观察比较,认为西医有很多优点,于是在最近100年,西医在中国得到了飞速发展,这有目共睹。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西方在西医诞生发展的时候,割断了与传统医学的联系,于是就失去了人类千万年积淀的医学文化根基。除非重新认识传统医学,融入自然疗法,否则西医不可能得到很好发展。打个比方就可以完全理解了:一直用小网眼的小网在同一池塘里捞鱼,突然有人改用大网眼的大网捕鱼,一下子捕到了以前捕不到的大鱼,于是就错误的认为“大网”一定好于“小网”,就把小网眼的网给丢弃了。但是时间一久,大鱼捕完了,剩下很多小鱼,却无工具可以捕捞。在我们中国,则是在传入“大网”的同时,还保留了“小网”,这怎能说这样的文化是落后的呢?
       张功耀说中医不可能现代化,还说“典型的例子是,曾经被中医称为大补之王的人参(Panax ginseng, L.),经现代化研究以后,既没有发现其确切的营养价值,也没有发现其确切的药用价值,相反却发现了它对于某些疾病(如高血压、便秘、咯血、重感冒、失眠、过敏)的有害作用。”不知道这是哪一类的“现代化研究”,如果现代化研究果真如此,首先应该怀疑的是“现代化研究”的价值和准确性。不过,所谓人参对高血压会产生有害作用,应该指的是人参具有升压作用吧?那么对低血压呢?看来,不是“现代化研究”的问题,而是分析问题的逻辑混乱所致。
       另外,什么叫现代化?现代化的作用是什么?不要以为实验室证明不了的东西就不是现代化,就没有什么用了。就拿挠痒痒来说,现代医学还不能解释为什么挠一挠就能止痒,很多针灸止痛就像挠痒痒那么简单。好在中医学没对挠痒作出解释,不然张功耀先生,宁可痒得坐立不安,也不会再用手挠一下的。
       西医诞生至今毕竟只有几百年,而传统医学的历史,则是在人类还没有进化到人之前,已经开始积累了。今天我们用现代科学手段,在这一基础上,加以研究探索,这才是一种文化的真正基本理念。  
       由于中医学的诞生与发展,是与人类进化共同发展而来,是在漫长的人体实验中积累而成,很多中医疗效是无数生理病理因素和药物作用机理综合后所产生的结果。由于现象(症状)、手段(药物等)、和结果比较容易观察和发现,因此古人抓住现象和结果,有了很多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对机理的剖析则极为复杂,古人无法作出很好的解释。即便是今天,我们借助最先进的科技方法和手段,仍无法作出合理解释。因此历来有不少人认为,中医是经验医学,不属于科学医学。最近张功耀提出一个新鲜的观点:中医“不属于科学医学”,“不属于经验医学”,“也完全不是理性医学”。
       我们认为:中医既是经验医学,又是科学医学。
       人与人之间有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如药物作用的个体差异,不同病人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存在着量与质的差别,即使病人的年龄、性别和生活条件完全相同,对于同一剂量的同一种药也可有不同反应:疗效不同,毒副作用不同。因此注重个体差异,对于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提高疗效至为重要。中医正是特别注重个体差异,也正因为如此,很多情况下,其疗效无法用试验重复,更难以用动物实验得到证实。但要指出,用动物实验不能证实,并不意味就不是科学。试想,同是人类,都会有很大的差异,何况人与动物之间?张功耀之所以提出中医不属于科学医学,就是认为中医的“经验判断和理论陈述都没有建立明晰而可靠的原理关系或因果关系”。 其实医学有别于物理、数学,就目前水平,医学理论不论中医、西医,其陈述都没有建立明晰而可靠的原理关系或因果关系。比如,同是注射青霉素,有些人只要一般人的几千分之一,就可以过敏致死;同服一种降压药,有的很有效,有的没有效,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能讲出为什么吗?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基因差异所致,既然基因差异,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那么怎么可以通过动物实验就一定能“建立明晰而可靠的原理关系或因果关系”呢?而无法用动物实验证明的就一定可以认为没有“明晰而可靠的原理关系或因果关系”呢?   
       西医研究基因与中医深入研究“望、闻、问、切”,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异。因为内在基因差异,必定反映于体表,自然通过观察体貌特征,就能知道内在基因差异,中医把研究人体脏腑功能的学说称为“脏象”也是这一道理。从某种角度看,“望、闻、问、切”有着比观察基因更优越的地方,因为后天造成的不同,只能用“望、闻、问、切”才能判断出来。再比如判断一个人会不会喝酒,中医可能通过望诊,可以得出一个大概结论,而如果必须有所谓的“明晰而可靠的原理关系或因果关系”,凭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则可能什么都无法知道;再如判定人有没有喝醉酒,凭中医的望、闻、问、切,应该可以得出准确结论,而如果必须用生化检测,至少现在还得不到准确的量化数据;因此,在研究基因的同时,继续保持传统的“望、闻、问、切”之中医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学在对药物按功能归类的同时,还强调药性的“五味”(辛、甘、苦、咸、酸),张功耀对此提出质疑。我们认为,对药物的作用,如果仅用五味归类,当然显得粗糙,但如结合其它认识,或者古人作为发现新药的线索,则极有参考价值。进化给大部分动物以味觉,动物仅靠本能之味觉来指导其选取最佳食物,得以世代繁衍生存。人类理应对辛、甘、苦、咸、酸之五味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有时候喜欢吃这个,有时候喜欢吃那个。其喜好与厌恶主要是由五味而定,因此若一个人长期偏食的人,自然容易导致体内某些物质的缺乏或某些物质的过剩,这些物质的缺乏或过剩理应可以从症状和舌脉当中反映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辨证、通过五味理论的指导,以选出适当的食物和中药对人体进行调整和治疗。当然有些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或过多,用现代医学理论和手段可以解释及治疗。但相信还有更多的东西,现代医学还无法认识。
       中医脏腑的概念有别于西医,心、肝、脾、肺、肾,指的不仅仅是解剖学上的心、肝、脾、肺、肾,还包含了其它组织器官的某些功能。这种脏腑观念的形成可能的确是古人对解剖、生理知识的局限而偏重于观察临床表现总结而来。有些对中医没有深入研究的人,看到中医对心、肝、脾、肺、肾的认识,就以为中医肤浅、可笑、不科学。然而若仔细分析,你就会发现,中医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问题。 好比有一栋房子,按套房分类是一种方法,按供水系统、供电系统等分类也是一种方法。很难讲哪一种方法分更科学。为适合家庭居住,当然按套房分类最好,但如果现在整栋房子的水管老化,漏水严重,导致水管周围东西腐烂,需要整修的话,此时可能按建材分类最为科学。再看中医对脏器的认识,如中医的“心主神志”、“心主血脉”,按照西医的看法,显然是牛头马嘴混为一谈。但从临床看,有心脏病的人,容易出现恐惧、心慌,反过来受到惊吓时,心脏也最快、最容易出现反应。这里“恐惧”和“惊吓”当然是神经系统的功能,但与心脏结合起来研究,则更具特别意义。“心主血脉”,心脏的病变,大部分是血脉的病变,对心脏病的研究离不开对血脉的研究,同样对血脉的研究,也可以从对心脏的研究中得到帮助。心脏本身就是一个混合体,有血管、神经、肌肉、结缔组织等组成,把它看作一个单独的脏器,本身只是观察事物的方法之一。
       实际上,现代中医师,没有一个不掌握西医的解剖和生理,如果要使中医的脏器名称与西医相同,本来非常容易,只要完全引用西医解剖概念,再对中医之原有名称,冠以合适的其它名称就行。但在中医专业人员心中都清楚的情况下,也就没有这个必要。因此,现代中医的脏器名称,其概念不同于西医所称的相同名称的脏器,绝不是现代中医的无知所致。
       对于中医“脉诊”之作用,笔者也确实不能摸清所有脉象。但张功耀说:“迄今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可以通过脉相来表达”,只要有一点物理学知识和医学知识,肯定会知道此话不仅臆断捏造,而且无理。血管管壁的厚薄、软硬、血压的高低、心率的快慢、心律的整齐与否,为什么不能摸脉而知。张先生你应该知道你所崇拜的西方人,也是要摸脉的。笔者相信,摸脉可以得到很多病理信息。只是,我们现在学习中医,待到临床实习摸脉时,年龄已经偏大,有些细微变化已经很难掌握。正如盲人可以轻松摸清盲文,而一般人连麻将牌都摸不出来;钢琴家能够听出8个同时奏响的音符,很多人连一个音都分辨不出来,这是同样道理。
       张功耀说:“诸如太阳、太阴、阳明、厥阴、少阳、少阴之类的概念在经验世界是不存在的。”此话更是莫名其妙,张所指的经验世界大概是西方世界吧?难道西方不存在,就不能在东方创立?而且还应创立在科学世界里。在中医学的太阳、太阴、阳明、厥阴、少阳、少阴,一方面见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那是对六大类疾病的概括。尽管对疾病的认识有所偏颇,但在当时有这样的认识已非常了不起。至今对于现代中医仍有一定参考价值。即便完全错误,它也不能完全代表中医,今天是今天的中医,古代是古代的中医。正像世界卫生组织废除几味西药并不是要废除整个西医一样。
       另外太阳、太阴、阳明、厥阴、少阳、少阴还用于经络的命名。对某一东西的命名,本身是自由的。因此张先生否定太阳、太阴、阳明、厥阴、少阳、少阴,想否定的应该是经络。经络存不存在,其实只要在针灸临床看一下就清楚了,这里自不必辩论。至于经络的实质是什么,可以认为是对临床某些奇特的生理病理现象的总结,也可以认为是目前尚未弄清的另一类组织,而笔者从《GPS对人体神经功能和经络、穴位实质的假设》一文中谈到,经络是神经系统某种功能的特别现象。从进化的角度看,神经系统为了最有效发挥感觉、运动作用,其细胞的轴突和突触末梢理应按一定的几何结构排列,同样在中枢也理应有一个相应的整齐的几何结构排列。而经络学说中对太阳经、太阴经、阳明经、厥阴经、少阳经、少阴经的分布、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揭示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作用原理,如能深入研究,定是揭开大脑之奥秘的有效方法之一。
       张功耀提到:“水肿病人基本上是左右俱肿或全身浮肿的。如此,如何才能‘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呢?估计写这段文字的作者也未必清楚。至于用这种方法处置水肿病人,会不会出现‘以复其形’(消肿)的医疗效果,也只好由患者的生命去作赌注了。”张功耀不知道还有局限性水肿。“以左取右以右取左”,不仅可以治疗局限性水肿,还可以治疗很多病症,其疗效有时堪称奇特,如笔者曾用此取穴法进行针灸治疗一位十多年不愈的弹响指(已不能自主伸直),针灸一次即能自主伸直,5次而痊愈。
       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张功耀例举了一些自己没有完全弄清楚的例子,试图证实中医不是科学,恰恰这些例子没有不符合“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之科学定义的。其实不论张功耀所举例子是否是事实,拿千百年前的东西作为否定中医的例子,实在情理不通。要是这样的推理也能成立的话,那世界上就没有科学了!的确中医也有不少糟粕,但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该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正因为有糟粕,才需要发掘,以能做到有选择地继承。事实上,中医学在历史长河中,就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当中。光就建国后,中医学就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一发展正是在“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当中得以实现的。 
       张功耀说西方的“自然疗法研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中国古代滥用自然界的恩赐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张功耀前面讲到:当16世纪化学医学兴起的时候,欧洲人几乎完全告别了他们的祖先遗留下来的草医草药。而又说“最近20多年来,由于化学药品自身的局限性和广泛被滥用的现实,欧美医药学界出现了一种自然疗法(Natural Therapeutics)的研究取向。古代文明中曾经流行过的草医(Herbal Medicine)和中国古代所特有的针灸(Acupuncture),受到了这一研究取向的重视,甚至出现了以草药和针灸作为辅助疗法的小诊所。国内一些不负责任的大众媒体,以此发表带渲染性的报道说,中医已经风靡世界了。其实,正如前述,草本医学并不为中国所独有,而是在16世纪以前的一切古文明世界中都存在的医学方法。因此,欧美医药学界推行的自然疗法也不是只参考中国古代的医学记载。”请问张功耀:西方人到底有没有“告别了他们的祖先遗留下来的草医草药”?
       你“对中医中药研究了30年”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医中药不是科学,应该废除。你说西方的“自然疗法研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中国古代滥用自然界的恩赐有着根本性的不同”,请问你对西方的自然疗法研究了多少年?知道多少?
       张功耀通过几位西方人的实验结论,认为姜的确切药用价值只有两种,那就是“止呕”和“通关节”,即对反胃(nausea)和骨软骨炎(osteoathritis)有效。按照正常推理,张功耀所引述的实验,并不能证明生姜没有其它功能。张功耀说:“相传,孔子是喜欢吃姜的。《论语》中有孔子‘每食不撤姜’一说。王安石说,姜能‘疆御百邪’,把姜的药用价值夸大到了可以抵御所有外感疾病地步。”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历来喜欢吃姜,如饮食当中突然除去喜欢吃的东西(或调料),一定影响食欲,而使抵抗力下降,也完全有可能。因此说‘疆御百邪’,虽然夸张(其实也常常只是中文行文习惯),但也是在理。张功耀所举的上述例子,没有说明实验中的人是西方人还是东方人,其实不同的人种会影响试验结果。因为漫长的进化,使东西方人之间存在很大区别,如作为西方人主食之一的牛奶,对笔者和笔者的母亲来说,简直是毒药,一喝即泻。
       张功耀认为西方人以姜止呕的“确证过程是严格的”,试问张先生,你怎么知道李时珍在得出生姜药用价值时就没有严格的确证过程呢?即便没有,或者后人都没有过,那么西方人对生姜的实验研究算不算是中医研究或研究中医呢?即使像你说的“姜的确切药用价值只有两种”,那这两种算不算中药的价值呢?你说要在中国废弃中医中药,其意是不是认为中国人没有研究能力,让西方人去研究便可?
        张功耀认为:“中医文献之中的‘良方’、‘验方’、‘奇方’、‘神效方’汗牛充栋,却都没有切实可靠的临床实验依据和医理。正由于此,中医方剂的‘有效’没有普遍意义。有的‘疗效’甚至是非常有害的。说到有的‘疗效’甚至是非常有害的,其中,将鸦片用于止痛和止泻就是有害‘疗效’的例子。目前,西医为了缓解病人痛苦,从鸦片中提取单体吗啡用于止痛,但在使用上有严格的规定。其所以做出这样严格的规定,就是因为西医既认识到了吗啡的药用价值,也认识到了吗啡的毒性作用。这与中医滥用‘佛粥’(鸦片的中医别名)止痛和止泻是完全不同的。”
       众所周知,中医现在连用罂粟壳都有明确的限制,请问中医滥用鸦片怎么个滥用法?张先生可能会说是过去。要这么说,海洛英还是西医“滥用”出来的呢。假如中医滥用鸦片,张先生要说彻底废除中医中药,那逻辑上还通,但其后来媒体采访时改口说自己的本意不是“废除”,而是让中医中药在民间自由生存,那岂不是助长“滥用”?张又说中医中药疗效“都没有切实可靠的临床实验依据和医理”,那怎么理解其自己承认的生姜的两个确切作用呢?又怎么理解“某些‘神效’方,可能真正起作用的只是其中的一味或者两味”?
       张功耀例举了不少现在基本不用的古代中医当中的一些“奇药”,提出“诸如此类的配方是不可能具有确切的药用价值的”。的确,广大中医工作者也是这样认为,因此配方有些已经被淘汰,这和你提出要废除中医中药有什么关系吗?
       张功耀说:“某些‘神效’方,可能真正起作用的只是其中的一味或者两味,在立方的时候,却偏偏要开十几二十味。中医如此立方,模糊了中医药物对于疾病之间的医理关系,同时浪费了许多‘药材’资源,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这里且不说因为化学的复杂性,出现中医认为的“十九畏、十八反”等完全可能。即便你说得正确,十几味的药方真正起作用的只有“一味、两味”,那么你说要《告别中医中药》,其意是指起作用的“一味、两味”不值得发掘呢?还是你已经全部发掘出来了?抑或让外国人去发掘就行了?至于“浪费”药材,你现在还不需要担心,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中药治病远较进口的西药便宜。你怕中医药破坏动植物资源,这是管理的问题,而与中医中药本身无关。
       张功耀说:“一切有良知的学者都应该承担起一种文化责任,呼吁国人自觉告别中医中药。”要知道你这样试图挑动学者来取消中医中药,其结果等于是骂广大学者没有良知。
       张功耀说:“医学同其它科学一样,本是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知识体系。事实上,人类的疾病本身也是变化多端的。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除了医学尚未认识到和解决的疾病外,还会出现一些新型的疾病,2002年底到2003年上半年在世界许多地方流行的SARS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无论医学怎么发达,人类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都不可能战胜所有的疾病,尤其不能很快战胜那些新型的疾病。”因此,张功耀认为中医治疗SARS、艾滋病就是“装腔作势,欺骗患者”。
       张功耀,你还懂得“医学同其它科学一样,本是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知识体系。”你不是崇尚“当16世纪化学医学兴起的时候,欧洲人几乎完全告别了他们的祖先遗留下来的草医草药”吗?
       的确,当SARS袭来的时候,我们缺乏治疗这方面的经验。那么按你的意思,人类就不用任何治疗了?还是西医已经有了经验?其实SARS虽然是一个新的病种,但不同的疾病,既有个性,也有共性,根据对类似疾病的治疗经验,进行辨证论治,无可厚非。当人体生病时,疾病可以不同,但很多疾病所造成的结果在某些方面可以相同,疾病造成某些物质的缺乏,如能得以补充,自然就有利于治疗疾病。另外有些物质可能可以杀灭致病微生物,正如西药的广谱抗菌素,所以面对SARS和AIDS,虽然前所未有,但借助以前的经验,进行辨证论治,总好于坐以待毙。怎么能说中医治疗这些病是“装腔作势,欺骗患者”?!
       张功耀说:中医“推行异物、污物、毒物入‘药’,坑害患者。”你所说的如“狗屎绞汁、磨刀水、三家洗碗水、古冢中水、洗脚水、溺坑水等、蜣螂转泥、鞋底泥、猪槽垢、香炉灰、粪坑泥、尿坑泥、裹脚布、月经布、内裤、篦梳、炊帚”等“药物”,请问现在哪一本教科书有介绍这些“药物”?哪一家中药店有售?又有哪一位中医师开了上述药方?现在中医师之所以不用这些药物,一方面心理上觉得污秽,另一方面疗效不能确定。但要说明,也不是肯定就是无效。比如青霉素是怎么被发现的?还真是从“炊帚”边(抹布)上的污垢中发现的。
       张功耀认为:中医有“毒物入药”,那倒是真的,中医界自己也一直认为“是药三分毒”。但只要掌握得当,绝大部分药物在不产生毒性的情况下,就可以发挥治疗作用。如砒霜可以治疗急性幼型粒细胞性白血病,这早已被你所崇拜的洋人承认了。
       张功耀说:“几乎所有的中药方剂,真正起作用的可能只有一味,甚至所有的药都没有用,真正起作用就是所喝的水。于是,在多味入药的方剂中,‘多余’的药物就成了穿肠而过的异物。患者花费大量的钱财购买一些穿肠而过的异物,对患者所造成的坑害是可想而知的。”这样说来,该受到谴责的应该是你张功耀,因为你说“真正起作用的可能只有一味”,谅必已经清楚每一个方剂中真正有效的那“一味”药,那你“研究了30年”,为什么不把它公布于世? 
       张功耀说:中医“以严格的‘奇方’追求‘奇效’为难患者,并为医生的无效施治开脱责任。还说“药材的选择、药物的炮制、药物的收藏”等“没有任何医学意义”,只是中医师为开脱“无效施治的责任”而已。试问张功耀,你是怎么知道“没有任何医学意义”的? 就拿药材的产地来说,不同产地的中药怎么可能就一样呢?例如大家都知道不同产地的大闸蟹,鲜美程度截然不同,就连同一个地方,相距不足几百米,以长江活水养殖的与死水养殖的味道都大有差异,价格相差近一倍,你能说这种味道差异没有物质基础吗?那么不同产地的药材怎么能完全相同呢? 
        张功耀一再提到人参没有任何药用价值,源于其自己说的“ 19世纪,欧洲人依据中国人的这个习惯开始研究人参真实的药用价值。其结果,居然是否定性的。20世纪,美国人也开始了对人参的研究。但是,所有的研究都没有发现人参有任何确切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请问张功耀,中华民族几千年在临床实践当中得出的经验,你不信,为什么西方人的两个实验你就那么确信?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经过几千年临床验证的东西,他们都证明不了,说明其研究方法还存在明显的缺陷。其实一切临床用之有效,而实验室试验无效的东西,恰恰是最宝贵的,因为那是用西医现有的研究方法永远也发现不了的诊宝。这也正是“中医中药前景无限”之道理所在。
       纵观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全文,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无知,既没有医学常识,也没有现代科学常识;二是故意歪曲事实,恶意污蔑广大中医工作者,甚至诬蔑有关管理部门、科研工作者及经受过中医治疗的患者,绝不是百家争鸣的学术之见,给人以道德败坏的感觉;三是肆意贬低中华民族;四是思维偏执,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给人以不知所云之感。
       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却还敢妄下断言,更可怕的是冠以教授研究之名,将这样自以为是的错误结论置于大众媒体平台上,以致误导对该领域缺少了解的广大民众,并试图挑起民众推翻中医,其对社会的危害不可小视。这样的人目前还在淆乱视听,他们早就该告别学术界了。故特撰此文,以明事理。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