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07.10.19  总2815期)     作者:杨卓欣  吴志强(深圳市中医院) 郭双莉(广州中医药大学)

       

       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以中医人文关怀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是我们当代中医药从业人员责无旁贷的义务。我们要把中医药文化建设成为一项群众性的活动,并与时俱进,为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和新的内涵,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宣传并普及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药的影响,为中医药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专业与科普并重
       中医药文化建设,不仅要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的文化修养,使其言行、举止、思维、诊疗工作无不体现中医药文化的内涵,还要使广大群众也能接受中医药文化的熏陶。我们要注重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工作,体现专业与科普并重。一方面,中医药从业人员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坚定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信念。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来加强中医药文化的正面宣传和普及工作,如结合时代的特征,对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康复方面的优势加以宣传,扩大中医中药影响,提升市民对祖国传统医学和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其次,我们可以在每年的世界传统医药日,开展中医文化周活动,多举办类似“中医中药中国行”等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活动,多举办与中医药文化相关的比赛活动,如中医药书画、摄影大赛,组织中医药从业人员和关注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社会团体、媒体机构、群众组织等积极参与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研讨;鼓励创作展现中医药文化的书画、摄影艺术作品;鼓励创作体现优秀中医药文化和中医人文关怀精神的歌曲、小品、舞蹈、电影电视等文艺作品。
       中医与群众互动
       中医药系统要带头弘扬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药与群众的密切联系。要广泛举办群众性中医药文化活动,如开展“养生体育”活动,举办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养生气功和武术表演赛;大力挖掘中医非药物治疗技法手法,如开展中医针刺手法、推拿手法、刮痧手法、拔罐技法等表演赛等;我们还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人力资源的优势,开展“中医文化大讲堂”活动,组织全国各地中医药名家组成“中医文化大讲堂”讲师团,做公开的巡回演讲,宣扬中医药文化;我们要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传媒方式(报刊杂志、电视电影、公益广告等)普及中医药文化,大力推进中医药科普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工作人群宣传简单实用的中医药知识,向广大的老百姓弘扬中医药文化。
       硬件与软件并重
       硬件建设方面,中医药机构应在建筑风格、内部装修、装饰及布置等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通过传统文化元素和艺术手段(雕塑、壁画、书法、绘画)展现中医药文化,营造中医药文化环境的氛围,体现中医药古朴典雅、简约大方的特色,体现中医院的与众不同。也可设立“中医文化广场”、“中医文化长廊”或“中医文化墙”,开设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科学实用的中医药科普教育专栏,介绍中医药的基本知识、诊治原理,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宣传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中医药知识、方法、观念,力争使人从中感受到中医药文化氛围,接受中医药文化的陶冶。 软件建设方面,要根据中医药的特点,塑造有中医特色的中医药机构文化,包括整体形象设计、环境的中草药绿化、人员着装服饰及管理理念、服务理念、道德修养、言行规范等,都要体现中医的人文关怀,展现中医药文化的“大医精诚”、“悬壶济世”、“杏林春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长规划,短安排
       对中医药文化建设要有一个长期规划,可以把中医药文化建设硬件部分列入中医药机构建设指标体系中,从政策与制度上支持中医药文化的建设。建议每年由中医药行政主管部门主持开展1-2个中医药文化主题活动,组织全国各地中医药机构积极参与,各地也可以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将中医药文化建设列入中心工作,在人员、经费方面给予支持,使长期规划得到具体落实,中医药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成果。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