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光明穴一得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作者:陈有唐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对医学事业的一大贡献,竟管经络所循的路线迄今还没有被现代科医客观地测出,但终久会在科学发展的未来会得到验证的,因经络学从古至今一直在临床上发挥着独特的疗效,患者也能从身体上感觉出酸、麻、胀得气的感觉,并有好多人能感觉出经络循行的线路,因而在辨证论治时只要选择好经脉上准确的穴位,往往会获得神奇的疗效。余每遇到难以用药物收效的病症,使用针灸常常获到满意的效果。
        病例一:暴盲。十年前下乡巡回医疗,遇一8岁女孩,一周前发高烧、昏迷之后出现暴盲,两眼仅有光感,在坑上行走碰墙而哭。针下光明穴后,其母给馍竟能一把抓住。视力恢复正常,此后又遇一例高烧后的患儿暴盲,也针光明穴而愈。
        病例二:近视,去冬,小儿十四岁发现近视,双目视力仅有0。5左右 ,经戴磁性眼镜和做眼保健操,视力仍然下降,用眼明注射药液(北京第一生物化学制药厂出品的牛眼组织活性的无菌注射液)每日注射0。5毫升,用药10支休息5天,进行第二个疗程,共用两个疗程,视力已恢复到0.9,1.2。
        光明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其经脉循行部位,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经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环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属胆,循胁里,出气冲,绕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脾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之上,入大趾、次趾之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之间,循大趾岐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注)
        取穴:从外踝正中线直上五寸,阳交穴下二寸取之。小儿用中指同身寸法。
        手法:左手握紧光明穴下的腿部,拇指掐压经脉,右手下针,针尖略向上,针至五至六分,向上捻转得气,(患者可觉有向上酸、麻、胀的感觉)此所谓逆经而上的泻法。每五分钟捻针一次,留十五分钟表。
        讨论
        一、暴盲:婴幼儿发高烧时,往往会引起昏迷抽风,(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或是阵发性抽搐)大小便失禁,呼吸不整或暂停,眼珠凝滞以至暴盲,此是大脑皮层视觉中枢紊乱所致。
        用泻法针光明穴,得气的酸、麻、胀感觉循经上至头角、头侧面出现奇效,可见此穴具有调节大脑皮层的作用。
        1、针刺穴位出现的酸、麻、胀感觉是手捻针柄产生物理能量?从而激发出生物、化学的电流传导?其机智理尚需深入探讨,有待通过科学实验证明。
        2、足少阳经脉循行头角、头角侧面,迂回曲拆,其部位似在大脑皮层的契回/舌回,距状裂即视觉中枢之表,酸、麻、胀的传导是怎样通过经脉刺激大脑皮层调节视觉中枢,调整紊乱恢复功能复明的?由于得气的原理尚未被科学实验证明,此种恢复过程的机理难以阐明,笔者不敢大胆推测,敬请高明指教。
        二、近视:此例患者因读书不讲究卫生造成假性近视,眦眼内上下内外的斜直肌及至眼轮匝肌,有的松弛有的紧张,不均衡不协调,以至牵挂眼球变形,视点不正常地落在视网膜上所至。
        针刺光明穴对眼内眼周的肌肉调整的还不够理想,看来还需用仪器测出每条松弛、紧张的肌肉,再在眼周配合准确的穴位,方能出现更好的疗效。
        综上所观,光明穴是治疗目疾的要穴,值得进一步研究。
        余学识有限,也无实验设备,经验也不多,不能对此做出更深入的研讨。鉴于当前中、小学生视力普遍下降的趋向,写此抛砖引玉,殷切希望同行和掌握多学科的学者,对光明穴深入研究,以便给眼病患者带来福音。
        注:引至《灵枢经白话解》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北京版132页。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