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司马师眼下黑痣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互联网

       

       东汉末年群雄争战魏蜀吴三国鼎立,而司马氏笑到最后统一天下,建立了晋朝。可见司马家族非同寻常。按照《三国演义》的描写,只有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才是诸葛亮的对等敌手。他的两个儿子,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皆曹魏重臣,最终夺得其江山。本文且说司马师。
       《三国演义》第107回,骠骑将军司马师“纵马横刀而出”,与诸葛亮关门弟子、蜀汉大军总指挥姜维相遇交手。但见他“生得圆面大耳,方口厚唇,左目下生个黑瘤,瘤上生数十根黑毛”。如此形象,在《三国演义》中独一无二,给人印象十分深刻。司马师面部黑瘤,应是现代医学所称黑痣。
       痣,俗称“痦子”,几乎人人都有。其形态多变,大小不等。通常为黑色、黄褐色或蓝色。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按痣生长部位,有皮内痣、交界痣和混合痣等多种。人体绝大多数痣为皮内痣。毛痣多为皮内痣或混合痣。绝大多数痣是良性的,有的痣可自行消失,但有些痣可以发生恶变。司马师左目下痣,其上有毛,应属于“分化良好”的良性痣。而长在眼睛下方的痣,难免因洗脸而经常、反复受到摩擦。久经沙场,无疑要受风吹日晒,多种刺激因素相加,可诱发恶变。司马师此痣后来发生恶变,疼痛异常,“只咬被头而忍,被皆咬烂”,最终“眼珠从肉瘤疮口内迸出”,“大叫一声”而死。
       诱发痣恶变的原因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痣的种类。先天性痣较易恶变。交界痣和混合痣较皮内痣易于恶变,尤其是生长在皮肤和黏膜交界处(如口腔、肛门附近,司马师痣位于“目下”,也在皮肤和黏膜交界处)。
       2.生长在易摩擦的部位。
       3.受阳光(紫外线)长期照射。
       4.长期机械刺激。如脚底、手部痣经常受到摩擦,恶变率较高。
       5.继发病毒感染或免疫功能下降。
       6.女性绝经期体内激素变化。
       司马师目下痣原无不适,后来“不时痛痒”,正是恶变征兆。虽经手术治疗(“乃命医官割之,以药封闭”),却很快死亡。可能是手术时机太晚,或是手术方法欠妥。
       罗贯中在小说里描述的司马师目下“黑瘤”,从起病表现到治疗转归,简直就是一个黑痣恶变的典型病例。
       现代医学认为,从预防痣恶变角度看,对黑痣应尽量减少刺激,洗脸、修面、洗澡时应避免触摸,更不可有意去捏、掐、抠。痣发生下列改变,必须提高警惕,去医院诊治:
       1.生长速度突然加快,短时间内明显增大。
       2.颜色较以前明显加深,尤其是变成红色、白色、蓝色或黄色。
       3.痣的表面有结痂、出血、溃破、感染等。
       4.感到疼痛或瘙痒。
       5.痣体上原有毛发脱落。
       6.痣周围或中间发生较硬的小结节。
       7.痣周围皮肤出现黑色小点或放射状黑线或黑色圈。
       面部黑痣范围较大,影响面容美观者,应到正规医院整形外科就诊,不要等到发生恶变时才去处理。此外,经常受到摩擦的部位如手掌、脚底等处黑痣,为了避免恶变,也应及时手术切除。
       值得注意的是,时下有些游医或非法行医者,打起“祖传秘方”或“美容”旗号,干起“点痣”勾当,用染发剂、烫发剂或其他化学腐蚀剂等去痣。这些人未经医学培训,极易出事;或造成感染,形成大范围的疤痕;或损伤附近深部重要结构。更为严重的是,去痣不净,反成刺激,诱发恶变。特别提醒关注健康、追求美容的青年男女,千万不要上当!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