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选择中医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作者:董洪涛

我曾见过不少“名老中医”的方子,多是名贵补药,以用治疗正虚尚可,若以攻实,恐怕这些补药反而是病人之祸!善为医者,需据证施药,不可据人情而滥补。凡药都有所偏性,当利用其偏性以救机体之偏,如此方是治病救人。生病即是正气失衡,完全不关乎人情。否则,重视人情,一力施补,实非病家之福。
        世人总喜补而恶泄。比如看病送礼,送虫草人参则永远正确,若是送大黄巴豆,则似乎不是个事。但临床病证复杂多变,以需补的,也有需泻的。滥用补药,可能病情加重,总需根据病情斟酌用药才是。因此,我非常不建议病人自己滥服药物。经常有人问我,家里的人参三七鹿茸、虫草能不能吃。其理即在于此。
        轻病则用轻药,重病则用大方。凡病,只在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稍有不调,即是病作。程度轻微,其病浅而小,则微调即可,用药自然轻灵活泼,轻轻拨动则能迅速恢复平衡。程度变甚,其病深而大,则需大调,用药需要沉重力猛,不扶正无以复其祛邪之力,不祛邪无以补其已失之正,甚至需长时间调理方能渐愈。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文化不倒,中医将永恒。我愿意尽我一生去努力,宣传中医、推广中医、普及中医。即使目前困难重重,但我相信,将来,中医必将大行其道于天下。我不是孤独的,我的背后有中国五千年文化,有黄帝、歧伯、神农、张仲景等等贤圣。我自信,我代圣贤而立言,替圣贤传播中医。
        在中医看来,有毒之品,亦属良药。善为医者,必是用毒高手。肿瘤三阴寒滞,则需火热大毒之品攻之,非其药不能治其病。若是害怕毒药而不肯稍试,病有其证,而弃其药,则属医中庸手,亦病家之祸。前贤有用砒霜治疗癌症的经验,事实证明有良效,可惜今人畏其毒而不敢用。生灵涂炭,医之过耶?病之过耶?
        天地之间,凡物之性,热则多偏有毒,凉则多无毒,性属火则多属大毒。比如,生石膏、蛇舌草、夏枯草金银花之类性凉则无毒,而辣椒、杏仁、白果大蒜之类性热则有毒。越是热性,其毒越大。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故凡具火性之品则有大毒,如附子巴豆、生南星、砒霜之类。善为医者,必通药性诸毒。
        中药的副作用与西药不同。西药是单一化学合成物,极少在于于自然界,机体不易接受,出现毒副作用是必然的。但中药是自然界所有的东西,机体可以完全接受。至于为什么中药也会出现毒副作用,原因有二,一则不辨证而滥用药。比如寒性病用凉药,反之亦然。二则,过量过度用药,比如剂量太大,药味太杂等。
        南宁最近见感冒病患颇多,因天气突然变热,不少人贪热少衣而感冒风寒。再者,春分之后,木火上浮,与天地之间热气相合而上灼于肺,易患咳嗽、咽喉干痛。若证属此,都可用葛根汤合栀子豉汤调治。其方:葛根30,麻黄10,桂枝20,白芍20,生姜三片,大枣30切,炙甘草10,栀子10,淡豆豉30.小儿用量减半。
        针对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专家提出,可按病收费。根据疾病学的统计数据,对治好某一疾病,划定一个合理的花费线。比如阑尾炎,无特殊情况时,平均2000元是可以‘治好’一例的。那么,医保确定的标准线就是2000元。若按此法,不知道癌证是怎样的标准。用此花费去看中医,那中医岂不大发其财。
        中医是一门需要传承的学问,在当前条件下谈中医的发展根本就是一句空话!贤圣所定经典可”为生民立命“,吾辈若能”为往圣继绝学“,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在科技社会,其思维模式是形而下的、实证的、实验的,已经远离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也不可能再发展中医理论了。妄谈理论发展,纯粹是好高骛远。
        某专家认为:“什么情况下,患者的不满最大?在我看来无非两类,治病所需的花费过多、让他们在生活上不堪重负;或者疾病本身很重、却享受不到好的治疗。总结起来就是‘看病贵’和‘看病难’。“但我认为,世人外求多而内求少才是问题的根本。外求使人更多地依赖现代科技,反而迷失自我,导致求医困境。
        外求让人更相信依赖科技。因此,当前各种高级医疗设备横行天下,给人的感觉是医院只要有更新更全的设备,就意味着疗效更高。但科技在发展,设备在发展,疾病谱也在发展,病人越治越多,而治愈的病种却越来越少。如此医疗现状实在是一种巨大的讽刺!我们应该思考外求的弊端,而不是在外求中沉沦迷失。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更多地向外追求,追求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但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内求的。以治病为例,是依赖外在的药物还是依赖自己的信心,这是一个每位大病重病慢性病患都要面对的问题。我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发现,对于肿瘤病患,只要信心不灭,多可救治。而病人一旦失去信心,则百无一治。
        中医理论是天人合一的,中医对于中药的理解,亦是天人合一的。《本草经》中列出了三百余种中药,其药性皆合乎天地之道。《本草经》所述药性绝对不是广大劳动人民于千百年临床实践中验证出来的,也没有实证数据,而是人体内证所得出的结论。张仲景据此而著出《伤寒论》,其中药性与临床实践丝毫不爽。
        现代科技一直在不断向前发展,今日可胜昨日,明天又超过今天,西医亦如此。这是实证学术的必然发展之路。中医与此不同,中医理论是天人合一的,不需要再提高再发展。天地人之间事理本就如此,《内经》已经描述清楚,这是中医的根,是不可动摇的。中医两千多年的临床实践亦证明永远不需要怀疑《内经
        曾经,西药界研发出白利麦豆,治妊娠呕吐颇效,但其毒副作用却在欧洲产生了两千多个畸形儿童!曾经我们可以安全地吃土霉素、四环素、安乃近等等,之后亦因其毒付作用而被禁用。当前,西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西药对疾病的作用被放大了,而其可能存在的巨大健康危害却被恶意缩小了。吃西药者,可以谨慎!
        有人说:西药是一场百年骗局!昨天的新药多成为今天的禁药!近百年来,西医西药取得了长足地发展,不断地有新的化合物被发现并试用于临床,也不断地发现有些药物的巨大毒付作用而被淘汰停用。严格来说,现在吃西药的人都是小白鼠,都在充当着实验新药的角色。想想四环素牙、庆大霉素耳聋,尚历历在目。
        我们人体是不吃单一精纯的化合物的,因为纯粹化合物在自然界极少存在,与人体内环境不相适应。这类东西称为化学药物。一旦误食,会干扰阴阳平衡,导致经络不畅,气血失养,引发疾病。所以不得已才可慎用之,以救人体之偏。比如,食盐属氯化钠,自然食盐含大量杂质,人可食之。但精纯盐有毒,切不可食。
        不少西药的依赖性很强,一旦开始服用,就不可随意停药,否则病情会立即反复,且伴有伤肝伤肾的毒付作用。所以说,服西药有如上贼船,上了就不能下来。慢性病患当谨慎服药,否则,拆东补西,病不见愈,反受其害,得不偿失。分析其原因,西药属单一纯粹化合物,不存在于自然界,作用霸道,伤害人体元气。
        我们都知道,大学因有大师而闻名,医院亦当有名医而著名。但事实却非如此。观各家医院门诊病例首页的宣传资料,往往先列出本医院面积如何大,所购置的机器设备如何地先进,科室设置如何全面,年营业额如何高,唯独于名医大师却少提及。如此宣传,目的是卖检查项目,卖药,而不是医生的医学知识与经验。
        某间质瘤患者服西药格列卫,渐出现双手指甲粗糙、起棱、变软脱屑、反折,问我是怎么一回事。中医认为肝主筋,指甲为筋之余气所生。因此,若肝气受损,则不能养筋,出现指甲病变。可知此药明显伤损肝气。且此药霸道异常,不能随时停药,停则病情反弹。而中医调理则可随服随停,疗效稳定,无此弊端。
        在中医治疗妇科病过程中,时会出现月经提前或推迟,病人往往不解。其实,这种现象多是机体阳气充足、气血通畅之后的自我调理反应,机体会找到新的月经平衡。因此,病人可不必担心。继续治疗几个月经周期之后,月经就会保持正常,且相关的妇科问题以及其他身体不适都会有所缓解。
        多年来我治愈过不少不孕不育患者,在国内则以中药为主,在国外则纯粹针灸,都可收到满意效果。不少病人成功怀孕后,之前的各种不适亦随之而去。如手足冰冷、抑郁烦躁、痛经、白带、月经不调、痘痘、乳房胀痛、妇科炎症、皮肤粗糙脱屑等,往往病人惊喜异常。且生育后身体康健,远胜以前,此亦调理之功。
        当前不孕不育高发。多数病人选择检查附件,查精液,仿佛机器能帮助怀孕一样。更有的贸然选择做试管婴儿。花费巨大,几经痛苦折腾之后,才最终选择中医治疗。其实,我们祖辈生孩子是不需要机器的,该怀孕的自然怀孕,有点问题的调理一下也就怀孕了,极少需要机器配合。现在过度依赖了机器,折磨更多。
        司岁备物,二则要根据天地气机变化而采收中药材,比如说,木火之年则麻黄更具温散之性,寒湿之岁而生地更有滋阴之功。凡中药秉夏热之气则多燥湿,秉秋凉之气则能平木,秉冬寒之气则能清火,秉春温之气则可疏土。现今之药材,皆以经济利益为重,而完全不顾天地气机变化,疗效难以保证。
        3月31日12:28  
        《内经》强调司岁备物,是指要察天则地而养生。一则,要吃时令食物,永远吃市面上最多最便宜的食物,如春吃豆芽、青菜、菠菜,夏吃辣椒、黄瓜、西红柿,秋吃茄子、南瓜、花生,冬吃萝卜、白菜、豆腐。秋不吃火锅,春不吃螃蟹。冬不吃生姜,夏不吃萝卜。反季节食物,不但不养人,反伤人正气,最需注意。
        天地之间有其规律,合其规律,则人可以养生,可以长寿,可以治病。故善为医者,一定要察天则地。比如农历三月采茵陈,否则四月就变成蒿草了;火旺之年附子最好、而湿土之岁白术最效;适木旺之年则知肝易郁、腹易痛;春天寒湿,多用小青龙散之,冬天雷鸣,则需乌梅敛之。故良医必精周易历法物候气象。
        海鲜多性寒,因此吃海鲜一定要同时吃温性的东西。比如,威海人喜吃大蒜,日本人爱吃芥茉,江南人爱用生姜,韩国人喜吃紫苏叶,这些都是温性的,能制海鲜之阴寒。过食阴寒,脾阳受损而下陷,导致腹泻腹痛,即急性胃肠炎。再者,吃海鲜万不可喝生冷啤酒,最伤脾阳。以喝高度白酒为好,也是扶阳抑阴之法。
        以海鲜为例,牡蛎性寒,入阴分,吃牡蛎肉最易腹泻,是伤损了脾阳。其他海鲜多如此。因此,在我的家乡威海吃海鲜,一般都要吃大蒜,就是来扶中阳,克制海鲜的阴寒之性。日本人吃生鱼片要吃芥末,亦同此理。威海每年夏天不吃有多少游人急性胃肠炎发作,皆是过食阴寒海鲜,伤损了中阳,清阳不升而下陷了
        古人说“学医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认为中医不仅要精通中药,更要熟悉经络,如此方是良医。观当世之中医,鲜有二者皆精通者。中医式微,庸医横行,大概与此亦有关系吧。精通经络不一定会针灸,但经络之理,与六经、十二经、奇经八脉皆有相关。明乎此,则辨证用方,胸中明了,左右逢源,少有滞碍。
        不少评论中医的人都喜欢让中医拿出数据,拿出实证来,好象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中医是科学的,是有临床实效的。执这种观点的人完全执着于所谓的科学。其实传统中医是没有实证的,更没有数据。神农尝百草,完全是内证实验,得出的药性也来源于人体感觉,《神农本草经》完全不需要实证和数据,因为理在其中
        经常有人问:“什么是邪气?”四时变化,会产生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气。当人体正气不足时,六气会侵入体内,产生疾病,称为六淫,即是邪气。所以说,邪气是与正气相对而称的。比如说同样在空调下,有人受凉而感冒,是外感风寒邪气了,未感冒的人所吹的风也就不称为风寒邪气。中医的邪气是因人而异的
        我建议孕妇的任何健康问题,都可选择针灸疗法,而不是药物,包括中药西药,都不合适。其实,针灸治疗的病种范围极广,大到肿瘤、肌萎缩之类西医所谓的绝症,小到一般的感冒发烧咳嗽疼痛之类,都有不错的效果。选择针灸,可以在治疗的即时产生效果,远远快捷于吃药。而且,针灸刺激穴位,不伤胃气。
        按中医理论,大凡是高蛋白的东西,都伤损人体阳气。比如说海鲜鱼类、蚕蛹、对虾、贝类等,也包括一些平时不常吃的肉类。比如果子狸、穿山甲之类,人体不认识这些蛋白,也会消耗大量的阳气去消化。真正来说,我们是吃五谷长大的。因此五谷才最养人。身体不适,或亚健康时,最好的养生食物就是五谷。
        我们努力宣传中医,不是僵化地宣传中医理论,而是应该在生活中普及中医,关注饮食健康,重视养生保健,选择正确医疗手段。实在不愿意相信中医,那也无可奈何。毕竟生命是自己的。愿意把至贵至重的生命交付给西医,也是一种选择。既然愿意快乐地选择西医,何必无奈地选择中医。
        西医以杀为法,继承的是西方人的文明特点,以攻伐占领为能事,近两百年的西方发展史就是明证。西方人目前的成功是以伤害世界各国人民为代价而换取的。这明显是违背自然的。中医的高明正如中国文化,儒中有雅,重视合平,不事攻伐,而文明自能远播于天下。
        中医是一门自然医学,中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比如,中医对于邪气的态度是祛除,而不是杀灭。外感风寒之后,中医用解表祛邪的方法治疗。先打开门窗,再自内向外把邪气赶出去。这样的好处是正邪合平共处。西医的方式是杀毒灭菌,这样反而会培养细菌病毒的耐药性。抗生素发明数十年,细菌越战越强了。
        奶牛要用各种激素和抗生素来保证正常产奶,牛奶性属阴寒,最伤中焦阳气。十二经起源于中焦,中焦阳虚则十二经气血不足,气虚而邪恋。且乳腺属脾胃经所过,脾胃二经得阳而气血温通,得阴则气血寒滞。久服牛奶,中阳渐伤,脾胃经渐滞,阴寒凝聚,则成肿块。所谓“阳化气,阴成形”,此之谓也。
        一说到中医,许多人就会问:“中医科学吗?”意思是说,中医如果不是科学,就不值得相信。我认为目前的科学还达不到中医的境界,因此科学不理解中医,反而误解中医。西医是西方科学的产物,我们从小是学数理化的,科学给我们洗了脑,因此,我们的思维模式全是西化的,自然把西医认作科学。
        不少人认为,每天都要吃点水果,这样才健康,说是补充维生素C之类。按中医道理,水果多是寒凉属性,伤损阳气。因此,为了健康,建议不要吃水果。特别是吃桔子、苹果、梨、柚子之类,最好不吃。温性水果可以多吃,如樱桃、龙眼、荔枝、芒果、榴莲等,不伤阳气,口感也不错。
        三十年前西方人发现中国人乳腺癌的发病率极低,惊为不可思议。于是百般研究,最终得出结论:中国人不喝牛奶。后来,牛奶在中国成了产业,于是乳腺癌发病率直线上升,终于达到与西方一样的水平了。我经常见到广告上说:每天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血淋淋的事实证明:每天一杯牛奶,又泻钙又致癌
        病人找我看病时,我总会问,为什么之前要选择手术和放化疗。病人往往说,以前不懂中医,只知道西医是科学。后来经历过西医的种种摧残之后,才开始认真思考西医,发现还是要选择中医。如此来说,肿瘤病人为什么一定要先受伤,再学会思考呢?看着病人千疮百孔的健康状态,实在令人哀叹
        我交待肿瘤病人忌口时,总要反复交待要忌牛奶。病人往往不理解,认为牛奶补钙,是好东西,身体越虚越需要多喝。其实,牛奶性属阴寒,肿瘤亦属三阴体质所生,生肿瘤再喝牛奶,只会加重体内阴寒之性,极不利于康复。有人会说,西方人喝奶也不见得都生癌症。这正如吸烟会致肺癌,但并非每人吸烟都生肺癌。
        一肺癌病人手术切开胸腔,发现已经扩散,又缝合回去,再做七次放疗,身体极差。我诊后嘱配合针灸治疗。病人家属问:“病人这么虚,可以针灸吗?“我说:”你了解针灸吗?“答曰:”不了解。“再问了解放疗吗?仍答曰不了解。你说:”你不了解放疗,居然敢做七次。不了解针灸,为什么反而不敢做了呢?“
        朋友夫人突然外感风寒,头痛如裂,周身关节痛不可忍,无汗,电话求方。即处麻黄汤一付,各20克。明日再问之,诸症皆减,但仍未汗出,此方已对证,而病重药轻,再用麻黄汤,重用麻黄至30克。一付汗出,诸症霍然。我在南宁工作,临床每每见麻黄汤证,用之皆效。若畏麻黄之烈而不敢用,不知何方有此功效。
        近日给学生讲解理中汤,此方去白术而益增扶中阳之义。于是布置作业,要求找出所学方中所有含有理中的方子。努力所得,竟有二十余首汤方,皆含理中三药。再嘱诸同学分析思考诸方含理中之旨义,以增强对于理中汤的认识理解。我所教学,多类于此。每天临证之余,总要布置作业,以增兴趣,扩视野,促进步。
        朋友妈妈近九十岁,曾有心脏病史,常服我所处血府逐瘀汤,症状稳定。后因摔断大腿手术后,出现心衰急性发作,喘气急促,一分钟达40次。此心阳外脱之象。未及面诊,急处四逆汤加生龙牡、山茱萸、活磁石、红参、丹参。入口而呼吸降为30次,晨起降为20次,呼吸竟然较病前更平稳。再用上方减量调治而愈。
        学医,先立志。立志为大医,则大医可成。立志为明医,则明医可就。若志不立,如舟之无舵,任意飘荡,虽颇见努力,而终是流于奔逸闲散,难成一固本目标。因此说,学医当先立志,实关乎将来之成就,不可轻忽。见有年轻之辈,似有意于中医,但并无大志,盲目读书,东看看,西翻翻,虽经年不懈,最终无获。
        经常有年轻人问我学中医需要什么条件。其实,最关键的不在于条件,而在于学者自己。简单来说,需注意几点:一则虽有志于医,但畏难怕进,持志不坚,结果中道而废。二则好高骛远,欲短期成功,其志缥缈难成。三则,不了解自己所长,不擅记诵,诱于所惑,偏听偏信。统而言之,以上三点,最为初学所忌。
        医者道也,亦艺也。孔子曰“依于仁,游于艺”,最合于为医。医需以仁心为依托,以医术为凭恃。艺者,非所谓无聊养性之物,而是优游涵咏,悦心安身之本。故立定于仁,而有游艺之资;求艺之精,则具仁爱之性。二者结合,仁艺双进,以求其成 ,自是不朽之事。吾辈从医,当谨记之,则志有所本,学有所资。
        人生天地之间,与天地气机相应,天地变化影响着人的生老病死。因此,《内经》强调要顺应四时以养生,如此才能健康、长寿。反之,亦必然受天地影响而生病。四时24节气变化与生病关系极为密切,如天寒日阴,则人之气血运行不畅,易生痛证,需以温通为法。总之,善医者,当察天文而临证,是为良医。
        朋友小儿十三岁,最近受风寒而感冒发烧,伴有鼻血,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合乌梅白糖汤,并加阿胶薄荷,一付而诸症消失。一个周后又复发鼻血,只用乌梅白糖汤加阿胶薄荷,又是一付而鼻血止,数十天未再复发。此敛木火之法,最合于木火偏旺之人出现鼻血、口腔溃疡、牙痛、眼红眼痒、面部痘痘之类症状。
        中医是文化,是重视“道”的学问,而不仅仅是医学知识。道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经云“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道其实极为简单,就是阴阳。若能把握阴阳,则是执道之法。庸人学医多在繁复医理中探索攻坚,不知退而求简。舍此入医,似是有得,终难登堂入室。可惜学人多不自醒,舍简求繁,误途也。
        我辈学中医之人,纵不能达于前贤境界,亦当知晓不足在何处,该向何处努力进取。总不能只顾低头读书、盲目临证,若不能从临床技术的框架中跳出来,则终是个医匠,而不是大医。大医不仅懂得医术,更通晓医道,所谓道,存于自然天地之间。读书不一定能悟道,有时甚至于南辕北辙,越读书离道反而越远。
        我读先秦诸子百家,目的在于努力把自己的思想放在那个时代,去体验和感受黄帝、岐伯、雷公诸大师的思维模式。那个时代的思想是开放的,人与天地之间和谐统一,因此在那个时代可以产生大家,可以著出《内经》、《本草经》等经典。中医在汉唐之后就没落了,根本原因在于思想僵化,思维模式脱离了自然。
        我相信,中医是永远不倒的,因为中医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禀受着传统文化的滋润。中医不仅是一门医学体系,它更是哲学,是文化。只要中国文化不灭,中医就不灭。历史以来,中华民族虽屡经外族统治,但文化的根从来没有倒掉,中医亦依然屹立挺拔。发展中医,就一定要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国学是根本。
        在当前社会环境中,中医式微,我辈中医人心甚忧之。欲呼吁所有中医人都自强不息,但发展中医需要经济实力。中医的地位不高,在社会上被普遍认为价值低于西医。因此纯中医采取高收费,则病人往往不理解。曾有病人说,纯中医治疗感冒虽然速效,但花费与西医差不多,认为太贵,中医应该便宜才合理。
        :治疗恶性肿瘤晚期,或者是手术以及放化疗之后,我的原则是留人治病。留人第一,治病第二。留人以扶正固本为主,方药多以收敛浮阳、补火敛火为法。治病以祛邪为主,或攻块、或祛痰、或化瘀、或攻毒、或通经逐络,兼以扶阳燥湿。诸法随证而施,亦根据体质而用,一人一方。
        客观来说,机器也有不错的辅助诊断作用,但当前医学界不是把机器作为辅助诊断,反而作为主要参考了。越是依赖机器,临床误诊率越高,且越是忽视病人的真实自我感觉。以至于医生宁愿依赖机器也不相信病人的自我感觉,反把这种感觉诊为癔病,或者神经官能症。是可悲,孰不可悲哉。不少肿瘤病人,在选择了手术以及放化疗之后,正气极度衰败了,才想起中医来,要求扶正保命。大概不少人心中都存想着同样的观点:西医是治病的,中医是保命的。一般来说,只要肾气不败,胃气尤存,则有希望。阳虚则用四逆汤、阴虚则用炙甘草汤、全身虚损则用薯蓣丸之类,配合对症治疗,或可挽回造化。
        至3月20日春分开始,天地气机由厥阴风木变成少阴君火,即阳气由升发转变为上浮,此时群阴渐退而阳气升浮于天地之间,人感之则心阴易伤而心火易浮,出现胸胁烦满、失眠多梦、心慌心悸、口干舌燥、舌红少苔等症状。以下汤证多见:泻心汤、竹叶石膏汤、栀子豉汤、黄芩汤、黄连阿胶汤、黄连解毒汤等。
        春分,春半也,阴阳相半,昼夜等长。春属木,表现为阳气升发状态。冬至而一阳初动,立春而阳气自地下始升,至春分而阳气升发于地面。此时阳升之力与阴退之力均衡,但阳升占上风,因此天地之间渐暖渐温。宜顺阳气而早起,心态当积极向上。饮食当温,忌寒凉,以养天地升发之阳气。此之谓“春夏养阳”。
        对于健康的定义,我认为机器化验检查的结果不能证明什么,我们自己的感觉反而更为重要。体检后一切指标正常,是不是就表示健康无病了呢?非常不见得。反之,如果有些指标异常,就表示我们生病了吗?也不见得。指标是死的,人是活的,机体在阳气每天每月每年的生长收藏过程中,会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
        近日于闲暇之时,认真地体悟中医,自觉临床之余,需要这样的空闲时间,用来思考。孔子认为,学而不思,思而不学,皆非做学问的至道。因此,以后当经常于临证之空闲,思考得失,琢磨用药规律与临床经验。学与思结合,读书与临床结合,久久用功,或能医术进阶。 中医大道渊深,需要一生去体味。
        读好书,就临美景,奇山异水,自眼前流过,忽尔忘己,目不暇接。久久用心,神魂游历于作者笔端,恍然不知今昔明昔。读中医书,偶至此种境界,自觉神清气爽,有不能道之舒畅明彻。盖古之大医身具圣贤仁心,笔意流淌,中含自然天地之道。吾辈捧读其文,妙悟其境,方谓善读书者,而字面所述反是末意。
        我一直主张病人一定要有康复的信心和勇气,这是大病康复的根本。否则光是依赖医生,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治得好的。这也说明了病人的主动性可以有效地促进疾病自愈。从我最近几年治疗的一些肿瘤经验来看,肿瘤康复,信心第一,自我保健第二,服药第三。依赖医生还远远不够,不如依赖自己,主动自我康复。
        临床上我总要用到一些毒药,主要是治疗肿瘤之类的病症。包括生附子、生南星、生半夏、两头尖、蜈蚣全蝎雄黄之类。这些多是温热性质的中药,而肿瘤属寒性体质所至的阴寒内聚,当以热药治其寒凝。阴寒内蕴久而化热生毒,又需治其火毒,制马钱子性寒,最擅于此。因此,治疗肿瘤需寒热兼用,以复其平。
        预防感冒的小窍门:用餐纸捻细,刺激鼻腔,主动打几个喷嚏,让后背微微出点汗,可以有效地预防感冒的发生,即使是感冒早期,此法亦有效。外邪侵袭,肺气郁闭了,身体会自动打喷嚏,这是自我祛邪反应。如果邪气太重,或者机体的抵抗力不够强,我们可以主动打喷嚏来祛邪。打喷嚏是宣通肺窍的最好的办法。
        这几天我在给学生讲解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边教我边想,如果医生都能如孙思邈所说的那样努力为病人着想,不计毁誉,一心付救,何至于医患关系会发展到今天如此紧张的地步。病人是把最宝贵的生命交给医生的,这种信任远超过病人对领导、对父母。可惜的是医生没有充分理解病人信任,反借它谋利了。
        生命开不得半点玩笑,临床上一定要严格诊断,来不得丝毫的马虎。误诊之痛使患者雪上加霜。误诊及由此引起的误治,是引发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这是对西医所言,对于中医则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即使是胃癌,也有中医的证,有相应的治法方药,哪里来的误诊呢?根本在于大家相信西医而不相信中医。
        生命是无价的,可惜,市场经济让生命有了价钱,这是对于生命的不尊重,也是对于我们每个人生命的侮辱。生命永远不能与金钱平等,这是基本原则。但在现实医疗体制中,生命有了价值。简单来说,可以用钱买命了。这样的现实严重违背了医学道德,也让医学彻底没落了。医患关系紧张良由于此。生命是无价的。生命永远不能与金钱平等,这是基本原则。但在现实医疗体制中,生命有了价值,这是对于生命的不尊重,也是对于我们每个人生命的侮辱。这样的现实严重违背了医学道德,也让医学彻底没落了。医患关系紧张良由于此。残酷的现实提示我们,是到了从根本上解决医患关系的时候了。
        回复@程程-中医:我曾遇到过这样的病人,农民,靠砍甘蔗维生,胃病,简单问诊后就可以明确地诊为肝气郁结性胃痛。但病人一定要做胃镜,要确诊是胃炎还是胃溃疡。我反复解释不通,也只能顺着病人的意思开检查单了。检查回来后,还是照单服中药。有时,面对病人的无知与固执,我只能无可奈何地苦笑。
        我们受现代科学教育多年,对现代科技也产生了依赖感。不少人的思维形成了定式,认为凡是现代科技诊断出来的,就一定是真的。这就导致许多人只相信机器的化验结果,而不相信自己的真实感觉。可以凭症状明确的诊断,也必需让机器去确诊。病人自己不信疾病是否康复,要机器验证一下才满意。
        临床上我遇到一些病人,总要求多做西医检查,想证实自己到底有什么西医的病名。我认为,我们看医生所追求的是如何恢复健康,而不是搞清楚自己生的是什么名字的病。病为标,人为本,我们以健康为目的,只要恢复了健康,又何必在意到底生过什么病呢?!
        临床上我发现肿瘤的病人越来越多,分析其原因,饮食不安全是导致肿瘤的第一位原因,再者是空气污染以及肝气郁结。目前的所有深加工食品都含有添加剂,对健康危害巨大。我梦想着,将来能有一小块土地,自己种菜养猪养鸡。远离污染,开心生活,只吃绿色食品,让自己以及全家都健康,永远不生肿瘤。
        按中医道理来说,妈妈怀孕时的体质即决定着孩子的先天体质。如果怀孕时出现极大的情志刺激,比如大怒大悲,或者受到惊吓恐惧刺激,导致心神失养,这样的状态就可能影响到胎儿的心神发育,导致心气不足,心神发育障碍,就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神志方面疾病,包括癫痫、智力障碍等。
        春节过完了,一肚子油腻也需要清理一下才好。提供一个小方:白芥子,苏子,莱服子,柏子仁,杏仁各100克,一付,上药混合,略炒香,共研极细末,每次十克,日两次,温水冲服。此方有化痰攻块,降浊通下之功。常服之,有助健康,不仅有助于养生,且于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病人亦极有好处。
        按天地自然之理,诸子得金气而皆降,诸根得木气而皆升。白芥子、苏子、柏子仁莱菔子、杏仁五子,皆偏于降,但所降部位有所不同。白芥子行于皮里膜外,苏子与杏仁降肺气,莱菔子柏子仁降大肠。合用则表里皆至,清痰降浊,排瘀通滞,故有养生之功。中年以上凡大便不畅者尤其可常服。
        凡有肿瘤或者肿块、囊肿的病人都属阴寒体质。阳以化气,阴则成形。体内阳气不足,阴寒内生,聚沫成痰,瘀滞于经络脏腑,发为肿块。凡此类病人当注意改善阳虚体质,平时当多食阳性食物,而尽量少吃阴性食物。黑木耳性阴,最不合于肿瘤患者。平心而论,我认为五谷杂粮最养中气,远胜于山珍海味。我一般不太重视西医所检查的肿瘤标记物,我更重视病人的感觉,包括症状以及舌脉诊等资料。如果病人精神好转,食欲大开,睡眠良好,精力旺盛,大小便正常,即是病情缓解的表现。至于是不是一定要求指标好转,则不需深究。对于肿瘤病人,我也建议不要太过于执着于指标,应多重视自己的感觉
        冬天频频洗澡之人,久久必见阳虚而寒湿邪伏诸症,建议平时吃点麻黄附子细辛汤。此方助少阴阳气,并外散内伏之寒湿,于寒湿之体颇为相宜。推而广之,此方亦用于所有相同病机诸证。如肿瘤初期,即是寒邪内伏,需急急服数剂以散其邪,可豁然治愈肿瘤。预防肿瘤,此方亦颇可用之,有不可思议之效。
        今日大寒,不但是天气继续变冷的标志,在运气学上更有意义。从今天开始,2011年底的寒水之气转变为2012年初的风木之气。2012年是壬辰年,岁木太过,木气太旺而升发加强,2011年属于水运不足之年,如此则今年木气偏旺而春天提前来到。木气偏于开泄,需从今日开始注意涵水以养木,目前当养阴为是
        大寒节气之后,天地之间气机变动,从太阳寒水主时转为厥阴风木主时。且2012年木运偏旺,逢于风木之时,木过旺而易于化火上浮,导致诸多上火之症;亦易于克伐中土,导致脾虚诸症。凡此种种,皆当涵水以平木,平时保健可以喝点乌梅固本汤,此方酸甘养阴,配以三豆,有养木涵木平木之功。
        体寒之人,亦需养阴。阴者,阳之藏也。阳者,阳之升也。因此,所谓养阴,就是助阳之收藏敛降。三阴体质,阴寒内盛而阳气不足,养阴之法在于酸敛。不可过用寒凉滋腻,却可考虑酸甘化阴。可用乌梅固本汤。此方在我的《选择中医》中有。
        从今日大寒开始,天地之间的运气有所变化,寒水之气变为风木之气。且2012年岁木太过,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现正逢风木之时,木气偏旺,脾土受邪。平时会多见脾胃受克诸病,如腹泻,食欲下降,体重增加,抑郁烦闷,肠鸣腹满诸症等。主要是由于木克土而土虚湿重所致,因此,健脾化湿当为重点。
        :学习本草,建议可参考二书。一则徐灵胎之《本草经百种录》,辨明药性,阐发义蕴,结合天地阴阳之理,推其药性之所以然。二则陈修园之《本草经读》,以性味归经言及应用,使每药注解,必透发出所以然之妙。可细绎二书,于天地万物之理自然入其妙境。
        黑木耳性属阴,则必然碍阳。因此,凡阳气不足诸症,如畏寒肢冷、面肿虚浮、夜尿频繁、内踝肿胀或全身浮肿者,如此之类,皆当忌食黑木耳,防其伤阳而加重病情。临床用附子者,亦当忌之。凡食物皆有五行属性,非阴即阳,临证之时,医者常需交待饮食禁忌,即在于此。不当食而食之,于疾病康复并无好处。
        凡见一物,都可用天地阴阳五行之理推测其性味归经,则无物不可入药,只在善学者因而用之。天下之病皆有可治之药,唯需按理求之。其理非只在于化学成分,而必结合天地四时阴阳变化之规律。中医之高明正在于此。天道地道人道,合而为一。法天则地求于诸物,何病不可治?言不可治者,不得天地之道也
        凡物之形色质味皆得天地之气而变化,因此,皆合于天地变化规律。善学者自可因而推之,以求其理。则无物不能格,格而致知。物之活者如动物植物等,皆有生长壮老已,四时阴阳变化自在其中;而物之死者如矿物之类,亦禀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其有五味四气属性。凡物皆可入药,因其皆有所偏性也。
        黑木耳色黑入肾,最能补肾精。其得水湿阴暗之气而性属阴。人身气为阳,血为阴,则黑木耳入血分而能养血活血,故能抗血凝、抗血栓、降血脂,降低血黏度,软化血管,使血液流动顺畅,减少心血管病发生。人身诸色斑暗黑皆属阴,黑木耳正可为入阴之向导,故能祛斑养颜,补肾益寿。黑木耳得树木腐烂之气而生,且必生于阴暗潮湿之地,是其性属阴,得水湿之气而有滋阴养血之功。又肾主腐,肾又主骨,则黑木耳通肾通骨,能补肾阴,坚骨胳。腐者,与疮相通,凡疮痈肿毒皆可治以黑木耳。民间有偏方治疗骨折、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用黑木耳与白糖捣烂外敷,效果颇佳
        饮食养生的几个原则:不食非本季、非本地食物。不吃深加工食品。不食转基因食品。不吃添加防腐剂以及各种添加剂的食品。不吃过辣、过咸、过烫食品。不食烧烤肉类。不食打过农药以及催熟剂之类的蔬菜水果。不喝牛奶。 能做到以上几条,长寿自然有了基础。再佐以情志养生、运动养生,则百年之寿可期矣。
        自觉读《内经》可按读《论语》法,看黄帝问什么问题,先自己琢磨一下,能否回答,如何回答。再看歧伯回答,琢磨其高明在何处。反复玩味一个问答,熟读精思,渐渐成诵。一问一答,即是一个进步的阶梯。沉浸其中,久久用心,三年则必有所成就。再验诸临床,以求其实证,则理论与实践可完美结合
        跌打损伤,以及手术之后,必适当服用活血化瘀药方,以防留瘀。瘀滞于内,或暂时不病。一旦大怒而伤肝,则瘀血可能留滞肝经,变生为肿瘤。或遇体弱气虚,或遇阳衰寒凝,瘀血即可成为致病因素,导致大病。此点万万不可忽视之。比如妇女产后,我建议一定要服生化汤,排出瘀血痰浊,可预防将来生病。
        某女病人前后头痛,先针风府玉枕风池而后头痛立解,再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列缺阳溪攒竹透眉中,而前头痛亦霍然。按理论,后头痛多属足太阳、督脉为病,而前头痛多属阳明,但临床取穴亦不完全循经取穴。局部与远取相结合,既有迅速止痛之功,又能消除其病因,巩固疗效。临证验之,屡试不爽。
        若土气不和,中焦升降失司,上则为吐逆,下为腹泻便血,需和中气,温脾以升,清胃以降,升脾当取之足太阴脾经,太白公孙为好。降胃则取足阳明胃经之足三里。诸穴合用,有调理中焦升降之功。寒者灸以补之,热者针以泻之,再辅以他穴,见症治症,庶几可收全功。
        我自己临床体会,若病人木火不升,则正虚于上,表现为脑眩昏花、视差耳背、懈怠欲卧、精力不足、头晕、记忆减退,需从足厥阴肝经取穴,太冲最好。若金气不降,则上实,易怒发火、口舌生疮、头晕头痛、眼红耳鸣等,则当取之手阳明大肠经,灵骨、大白最有助于金气右降。临床验之,此二组穴亦皆有效。
        为方便学习五运六气,自己编了一乎六气运行歌。临证用之,颇为方便。“风木起大寒,春分君火炎。小满是相火,大暑湿土沾。秋分燥金降,小雪水始寒。每气四节气,学者需推算。”一年有六步主气(地气),由大寒开始,到来年的大寒结束,每步气60天。初之气名为厥阴风木,由大寒至春分,其余可由此类推,
        针灸歌赋,皆属精品,欲通临床,要在背诵。余意可先背诵《标幽赋》,次及《百症赋》、《席弘赋》、《胜玉歌》。其他歌赋且熟读之,读而思悟,自然有得。再者,勤于临证,反复总结,认真体验,琢磨前贤如何取穴治病之理,渐可通贯针灸之道。然必反复把前贤经验验于临证,变成自己所得,始是真有收获。
        余读历代诸家医书法:不执于心,如看小说般,泛泛读之,遇有新见,即暂记下,亦不辨难其正确如否。且如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只求开阔眼界,掌握各家各派学术观点。如此读书,正欲求其博其广。《大学》教人,首在博学。博学至于极处,自能由博返约,由杂而致精。先不求精,而精自可自博中闪现出来。
        我每嘱从余学者曰:“若能精通中医经典以及唐前诸书,则后世医书尽可付之一炬。而有畏难之辈,不愿自经典开始,可循流而索源,亦能渐入其境,维自枝节而求,路歧而多贯,费时费功,进步亦慢,综而论之,反为不值。不如直接啃经典,虽初入手颇难,却是捷径。” 诸从余学者皆首肯而用功不懈,颇有进境。
        医道渊深,医法精微,非善学善悟者不能通其极致也。两千余年来良医百工代有著述,有直指心法者,亦有充数滥竽之类,每令人迷惑无所适从。若欲贯通医理,或习经典,或习后世诸家,皆可致之也。唯后世诸家简而易学,渐至经典,则艰涩难通。要之余意当从经典始。灵素难经为医经之本,本草伤寒为药方之基。
        足少阴气绝则“齿长而垢”,此语多被人忽视。临床见肾虚之人多牙龈渐退而牙根暴露。越是肾虚,其牙根露出越多,其牙齿显得越长。且牙根色暗如有灰尘,亦是肾之本色。故查牙根可辨肾虚与否,结合脉与症,则更有诊断意义。临床查舌之时,顺便查牙根,十分方便,岂能视而不见。此症当补少阴,取太溪最好
        数年来我所见到或听到不少故事,生病了不相信中医,反求诸西医。大把用过抗生素后出现诸多健康问题,最终不得已而选择了中医。明白的感叹到,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不明白的还在抗生素的苦海中挣扎。抗生素最适合于木火偏旺的体质,且短期应用当然有效。若长期服之,则慢慢耗损真阳,久必阳虚而邪盛。
        瘤者,留也,积聚也。必是不通而成瘤。治瘤,就是要治其不通。久病、怪病、杂病、难病多瘀、多痰。痰与瘀积聚,为患生病,多属难治之病。其表现多奇怪。l阳气不及,则阴邪凝滞,聚而成块。而一旦阳气充足,阳可化气,自然阴浊得化。因此,治瘤首在通阳化气,此为根本。
        我曾于去年某晚眠中突然右侧牙痛,其痛剧烈。知是龋齿作痛,自己针承浆、合合,痛减而继续入眠。因临床工作繁忙,亦无暇补牙。担心入夜会再作疼痛,不能休息。自取大蒜捣烂成泥,外敷于右阳溪穴,如一分钱大,外用胶布固定。24小时取去,已经起泡。居一月余回国,竟未再痛。现阳溪仍余一痕,视之俨然
        荐书:张大昌《处方正范》。此篇载于《张大昌医论医案集》。张大昌通解医理与佛法,医道精深,临证法度森严,疗效神妙,极得处方古法。其结合《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作《处方正范》,颇有益于发挥古方。余意,方剂之发展,《内经》发其旨,《汤液》论其微,仲景广其意,至张氏而补述其缺。
        我辈从事中医者,当以临证为目的,以读书为基础,以思悟为贯穿。不临证而读书,则读书终无法落在实处,总易流于空想。不思悟而读书,则读书只是过眼烟云,流于白读。临证是为医者读书之最终归宿,因此,需读书兼思悟,则临证自然有成,而不至于如医匠般,缺乏灵活,不能变化出奇,终落于庸医之窠臼。
        一病人阴道霉菌感染七年,每年五六次发作,奇痒难忍,局部皮肤敏感不适,西药不能控制,痛苦异常。伴白带多,透明,右关涩。此脾湿郁火,内淫于肝经。用下三皇健脾利湿,太冲行间清肝经气火,血海清血热,关元气海以牵引之。调治三次,诸痒皆去。半年后再诊,症状未复。加针足五里阴廉以清肝火
        读书虽苦,但苦中有乐,非入其境者不能得其乐也。我自己体会到,读书读至快意处,则兴趣高昂,心意激荡,直欲手舞之足蹈之。故我好读书,曾彻夜读书,不知天之已明。达此意境,则终生不欲释书。因此,读书丝毫不以为苦,反是快乐之事。家人常不知余乐,反谓余枯坐终日,读书甚苦,是亦不知书也
        中医人需博览医书。观今之年轻人读书,其失有三:松懈、浮躁、缺乏恒心。故欲进入仲景门径,需于读书中戒此三条。一则戒懈。谨守勿失,读书不懈,必能更上一层楼。二者戒躁。成功非一日可就,日进一点,即是成就。三者戒无恒。矢志不移,日日精进,终能有成。故读书需坚忍奋进,如逆流挽舟,不进则退
        虽然经常我们抱怨,怎么总也找不到好中医。但我要说,当前的好中医其实很多。国内国外皆然。但可惜的是,西医当道,人心不古,好中医都成大大小小的隐士了。愿意抛头露面的只是少数,多数都收心隐性,静修禅悟了。在此,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积极向上,勇于继承,彻悟医理,从而挑起振兴中医的重
        人生都要经历一些事情之后,心态才能成熟。并且,也更能知道时间的宝贵。多年来,我往往劝年轻人多多读书,早些努力,甚至于苦口婆心,反复劝诫。但有时年轻人不懂事,效果不理想。但数年后,他们往往都后悔莫已。进而发奋攻读。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医之成大事业者,皆读书人。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已成榜样。孙思邈青衿之岁,高尚是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清代名医叶天士不读破万卷书,不敢轻言医。以上皆是楷模,我辈尚需努力。医道渊深,不读书则不能得古今医旨精华,只凭自悟,何能得与前贤比肩?!
        我认为学中医的关键是提高境界,而不是医学知识,更不是几个死方子。境界是一种智慧,一种对于医术的把握能力。到了一定的境界,即能随手见功,应针取效,或者寥寥几味药能起死回生。非只关于医术,只在识见不同。观古代明医之所以成名,大多识见高超,于某个角度能超越同辈,甚至于畅发经典隐藏旨义。
        治肿瘤万万不可求快。瘤子去得快,复发地也快。关键是改善体质,在调理的过程中顺便把瘤子化掉。因此,手术去瘤,往往复发,且造成体内血瘀血滞。中药化瘤,亦当扶正的基础上,缓缓而为之。临证发现,肿瘤是一种阴寒体质,又属三阴体质。一旦体质改善,瘤子必将自动消失。治肿瘤,关键在于病人自己
        中医最明显的特点以及其生存的根本在于中医能治病。至于中医的理论如何高妙,其理法方药如何精微,这些都没有说服力。一个不能治病的医学,将会被历史所淘汰。而中医之所以还没有被淘汰,是因为在基层有大量的传统中医医生,他们用中医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疗效。这才是中医走到现在的根本原因。
        春夏之季,过敏性鼻炎和皮肤瘙痒好发,缘于花粉太多。但治病不能光知道花粉致敏,当寻体质之根源。我认为西医治疗过敏,往往找出一大堆致敏源,嘱病人躲避即可。但事实上,有的东西是无法避免的。与其如此,何如改善体质。过敏体质即是三阴体质,扶阳抑阴,改善三阴体质,方是过敏的治本之道。
        历法乃论时间之学,而生命亦是时间的延续。故欲研究生命的过程,必需明了天文历术。吾辈仰观天,俯察地,终不能尽得天地之道,思维方式之异也。故不得不依赖天文历法。此古贤观察天地自然的心得结晶也。吾则之,进而悟医之道,此非善学者乎?!
        中医将来的希望在我们年轻的一代。前贤的成就斐然,我辈当能跟上去。我主张为医者博学于文,而返之以医。文则包括天文、历法、文学、诸子、史学、经学等,都当尽心研究。之后,返归于医道,奠基深厚,方能有所成。正如古人所言:秀才学医,笼中捉鸡。即是的证
        余意:治学,其人之心要大,要有作卓然大家之理想,而后博学专精,久久用功,自能有一番成就。唯其心大,故能博采诸家为我所用。如从医,若只是沉浸于医术,于文史诸经概无所浏览,终是囿于医中,其修养难达极致。观历代名医,多精于文,即是明证。心大而识见必高,心小而见解必低,此其一定之理也。
        古人云:人生在世,得意处不过十之一二,伤心失意处倒有十之八九。人人皆同,没有最悲伤的,只有更悲伤的。与其唉叹自己的命运不济,何如奋发努力。或如司马迁一般写出惊世史书,或似黄元御般作出了不起的医著。即使不能,亦不当自甘堕落。观察历代人物,再扪心自问,自己是最不幸的吗
        医者,亦文之余事。不识文,焉能知医。故欲从医,需尽心于古文,可研先秦诸子,亦可读后世散文。余意诸子文采最高,若能自此入手,既可丰富文学知识,又能通晓经典,还能了解中医经典产生之历史背景。于做人、进学、提高医术修养皆有裨益。因此,善从医者,必属意于文,而从文自秦汉诸子始最是捷径。
        乳腺癌一定与便秘有关。一则乳腺位于足阳明大肠经循行路线上,与阳明经气血相关。二则阳明经多气多血,乳房乃得阳明气血旺盛而成。若气血不足或运行不畅则可能出现乳房病变。便秘是阳明腑证,或气血耗竭,或津亏血燥,或实热瘀滞,总会导致阳明经气血运行不畅。滞而不通,则痰浊瘀血易于积聚,久则生块
        凡诸皮肤病,以及过敏性疾病,我都嘱忌辣、鸡以及蛋、牛奶以及奶制品。辣味动火动血,会加重皮肤病。按天地自然之理,取类比象,则鸡属巽,属风,易致内风妄动。且中风患者亦需忌鸡,以防风从内动。牛奶是导致过敏的元凶,已为科学证实。在我看来,牛奶性寒,极伤中阳,阳虚则无力抗邪,表现为过敏。
        再有几条食疗方法。凡诸烦躁、失眠、头晕、眼红、鼻红、口腔溃疡、痤疮等见气火症状明显者,我皆嘱喝绿豆汤。此药降胃火、敛相火、助脾土,颇合于上火诸症。且高血压发作症状明显时亦可服此汤。凡诸不孕不育、腰膝酸软、精力不足等属于肾虚者,我都嘱多吃黑豆、黑芝麻等黑五类食品。此类食品色黑入肾。
        我有几条食疗常规,每有病人来诊,即嘱以食疗。如凡腰腿关节疼痛,包括关节炎、骨质退化裁、椎间盘突出等症,皆嘱多食核桃仁。此药入肾活血,兼可止痛。凡舌苔白厚腻,不管何病,都嘱喝薏米粥,以代早餐。此粥亦可用于所有肿瘤患者,因薏米有健脾化湿攻块之功。久久服之,可改善体质。
        再者,肾病忌盐,此已属常规,人人皆知。但阴毒恶疮以及毒蛇咬伤亦需忌盐,则少有人知。此类病症多见于三阴体质,久病难愈,疮肿色暗无头,且病人面暗神疲,当属阴证,需补肾扶阳以祛阴毒。而盐入肾而泻肾,极不利于病情康复。再泛而言之,大凡是肾虚诸证,皆需少盐或不食盐,以防伤肾,影响疾病康复。
        某小儿便秘,电话求方。仿济川煎之意,制一小方,当归6克,枳壳6克,炒莱菔子6克,水煎出一小碗,服之而大便立畅。此方数用数效,此可为小儿便秘备一制法。亦可用苏叶6克,枇杷叶6克,大火煮开即可温服,亦有通便之功。小儿便秘,最忌滥用大黄芒硝之属,虽能攻下积滞,但徒伤正气,大是耗损脾阳。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