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生命的钝感力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王志明(中山医院肿瘤内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50岁不到的张先生是医院的老病人了,8年前诊断为“腹膜后脂肪肉瘤”,至今已经历6次腹部大手术和多次化疗。这次检查结果提示化疗效果不佳,肿瘤进展了,经过专家组讨论,需要选择手术治疗,但是手术风险越来越大。作为患者的主治医生,我需要把病情及诊疗计划告知患者并进行交流。这毕竟是一个不好的消息,我担心患者一下很难接受,特地准备了一些安慰和鼓励的话。我来到病房时,老张正在酣睡,那状态就像在家中一般自在,全然不顾病房嘈杂的环境。被我叫醒的老张在病床上盘腿而坐,神态自若,很体谅地说:我前几天忙着安排工作和家里的事情,到医院正好彻底休息一下,你们医生真忙,您说简洁一些吧,我接下来需要做哪些准备……交谈不仅顺利而且愉快,老张非常认可我们的分析和诊疗计划,并且还谈起患病以来的心理、工作转变情况,倒是我准备的安慰话没用上,老张根本没把开刀当回事儿。
        从分子医学上来说,“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病理类型与治疗效果好坏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但凭我的经验,个人心理精神状态的差距很大,而心理和精神方面对治疗的影响可能比疾病的类型还重要,像老张这样从容镇定的患者就显示出不一般的和疾病周旋的能力。有的人来医院的路上就忐忑不安,听说开刀就蒙,其他信息根本听不下去了,而像老张这样开了五六刀还不怕的也并非少见。
        在医院承受多次腹部大手术的患者不在少数,每一次手术都要在腹部划开一个大口子,不少器官会与肿瘤形成粘连,必须切除部分正常器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极大改变了疾病的诊疗。比如腹壁不完整了,用生物材料修补,经过整形修复可以达到良好的外观和功能效果;血管粘连了,还可以使用人造血管替换。然而科学技术无法解决生命的心理感受问题。作家渡边淳一写道:“现代人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伤害,而钝感虽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烦恼,不会气馁,钝感力恰似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有的人随遇而安,“钝感力”十足,对于各种不利条件,包括自己的健康状况,没那么在乎,比如上面提到的老张;有的人来医院看病,很难忍受不适与某些后遗症,联想过多,以至于胆战心惊,希望得到绝对的安全保证,不能理智接受合理的风险,反而耽误治疗。
        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生存竞争永远是一种残酷的、不确定的竞争,要在残酷的生存条件(包括不利的健康状况、疾病状态)中坚持下去,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