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小柴胡汤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互联网

历代的柴胡剂,是从四逆散里变化出柴胡疏肝汤、逍遥散变化出其他方。
        而小柴胡汤治的是少阳病,所以历代从不把它列入“保肝药”,少阳病跟肝脏没有太多的关系,甚至可以说,中医所说的肝气郁结、疏肝解郁、调肝保肝,跟这个实质的“肝脏”都不一定有太多的关系。因为实质的肝,比如说,脂肪肝,用实脾散,实脾散里面并没有疏肝解郁的药,那是湿阻中焦;实脾散是真武汤底。肝忙不过来、毒性都化解不掉,要帮它排毒、让它轻松点,可能用的是绿豆黄、蚬粉、半夏泻心汤,这里不一定有柴胡、芍药。
        今天说的黄疸病,总有机会跟肝胆相关了吧?对不起,张仲景把它分类到〈阳明篇〉,为什么?因为造成黄疸的肝胆病变,那是消化轴(阳明区)的事情,搭不到六经传变的“少阳病”。
        所以,处理实质的肝时,很多的东西跟柴胡剂其实一点也搭不到,实质的肝,有另外的打法;柴胡剂所活跃的领域是另一个领域。很难定义,因为,跟长辈在讨论少阳区块的时候,小朋友几乎讲什么都会被修理,比如说,少阳区块包含了胆跟三焦,我说“三焦是不是淋巴?”大人就会说:“不可以说是淋巴,因为很多病,证明它不是淋巴。”
        因为少阳区块是一个很特殊的区块,定义它是不容易的事情。说到肝的血分、气分跟柴胡证,还可以再加上神经疾患──就是柴胡龙骨牡蛎汤证中拆解出来的一大堆东西,容易被惊吓、恐慌,西医归类到神经的疾病,其实还是有可能从少阳区块去医。
        首先来看,后代医家说的“疏肝解郁”,跟少阳区块有什么关系?
        足少阳是胆经;手少阳是三焦经。要疏肝解郁,为什么不走厥阴肝经?
        因为直接走厥阴经的药,比如当归四逆汤,或者是桂林古本的桂枝当归汤、乌梅丸,都是直接走厥阴经的药。厥阴病有较多东西是关系到实际上的肝。
        那少阳病呢?好像是胆经的区块、手少阳三焦的区块,当它运行得顺畅的时候,肝气就会比较通畅。不过这一点不重要,因为要紧的是,要能够定义出张仲景说的少阳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所谓的柴胡剂衍生出来的很多方子,或者说少阳病会那么关系到中国人说的“郁”这个字?少阳病的特征就是人很“郁卒”。
        什么是狭义的少阳?功能的少阳?广义的少阳?
        最标准的少阳,要用《内经》来说,很单纯就是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从头到脚这样绕人的侧边区域,经过的重要穴位,是超级没有节操的,像一个爱八卦的人,每家都要去串个门,它经过人体所有平常不太对话的重要脏器,把它们串联在一起,是人体的八卦之经。
        手少阳三焦,因为足少阳胆经本身就像个爱打听消息的人,如果觉得打听得还不过瘾,可能就会去找一家偷拍公司来帮忙,人体的偷拍公司,就是这个三焦系统。三焦,像人体里面有一个很大的腑,贯串人体所有五脏六腑,形成一个能量的网。至于三焦是肉体的存在还是灵魂的存在?是有争议的,姑且不论。
        所以足少阳胆经就发现:“手少阳三焦这个东西,很好用!它每一家都经过,要知道什么事,都会告诉我!”所以足少阳胆经跟手少阳三焦经就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的足少阳“经”病,临床上往往同时就等于手少阳三焦“腑”病。就是如果三焦是一个腑的话,足少阳经的病跟三焦腑病,多半是一起发生的。
        什么样的病是手少阳三焦腑病?
        狭义的少阳
        狭义的三焦,就是《黄帝内经》里讲的,“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是挖水沟的官、挖出水道,那就是淋巴。“三焦是淋巴”是最形而下,也最不稳妥的一个说法。
        因为少阳胆经经过人的身体侧面,是淋巴最容易走的地方。而往往少阳经病,可以伴随着这些地方的淋巴不通,所以在临床上,看到一个人淋巴结一坨坨肿出来,小柴胡汤一帖下去马上就好,所以我一直以为小柴胡汤是清淋巴的药,但这件事情上,认知其实可能是错误的,后来就有学过西医的人来纠正我,说:“拜托,淋巴这东西它自己是不会发炎的,淋巴会结块,那一定是别的地方在发炎。”也就是说,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小柴胡汤一下去,淋巴就扫干净,清三焦就是清淋巴”,可是事实上人的淋巴不一定有什么可扫干净的,是血液在发炎,淋巴才会结块,所以小柴胡汤在这个事情来讲,可能其实是扫血液,不是扫淋巴。它说不定是把其他东西打得很干净,“淋巴打得很干净”只是结果之一。
        如果小柴胡汤果真是淋巴药的话,那淋巴癌它应该会很好用,因为它力道很大,可是淋巴癌用小柴胡汤,并不见得好用,所以我们知道专门的淋巴药,跟“经方的柴胡剂”可能是有一线之隔。
        至于说慢性的淋巴肿,那可能是虚劳的建中汤证,不是柴胡汤证。
        经方之中,代表性的清三焦的药是柴胡汤,补三焦的药,是《辅行诀》里的黄芪建中汤(《伤寒杂病论》里面的黄芪建中汤,张仲景黄芪的量放得很少,可是《辅行诀》里的黄芪放得很多。)
        从《辅行诀》来看一下古代《汤液经法》的结构,看起来很美,古方的世界里,小阳旦汤是什么?就是今天的桂枝汤,药味是桂、芍、草、姜、枣,《辅行诀》里的小阴旦汤是什么?是芩、芍、草、姜、枣,所以桂枝,一个温开的药,跟黄芩一个凉性的药,行成一个对照。桂枝汤治疗的,是表面受到风邪;黄芩汤治疗的,是里面有风邪、会肚子绞痛的热性下利。如果桂枝汤在《辅行诀》里面再加一味饴糖,就是麦芽糖,叫正阳旦汤,这样的结构很像小建中汤,不过小建中汤的芍药有加倍,加饴糖的正阳旦汤,芍药不加倍,但意思是类似的,效果也差不多。
        大阳旦汤跟大阴旦汤呢?正阳旦汤上面呢,如果芍药乘以二,有饴糖、再加黄耆五两之多,这叫大阳旦汤,可能这就是古方世界真正的黄芪建中汤,黄芪放到五两这么多。如果是小阴旦汤,加上柴胡八两、半夏半碗,这就是大阴旦汤,也就是后来的小柴胡汤加芍药,所以张仲景的小柴胡汤,在古方的世界叫做大阴旦汤。以实际疗效来讲,大阳旦汤是最补三焦的,大阴旦汤是最清三焦的。
        颈部的“淋巴”结块,要一下就把它除掉,小柴胡汤可以用,但是小柴胡汤有没有办法把它医到好?要用补药,建中汤之类,或是柴胡剂再搭补肾药,才能把它医到好,就是体质上的问题要建中汤才能调节,小柴胡汤只是把它清干净,但是虚劳的人就是淋巴很容易堆东西的人,所以要先改善他虚劳的体质。
        既然“三焦药”的柴胡汤或者是建中汤,都或多或少地对解剖学说的“淋巴”有作用;而且,柴胡汤或建中汤所调节到的所谓“免疫机能”,也和淋巴的运作有高度的重叠性。乍看之下,好像三焦就是淋巴了?
        但是,如果回到中医的视角,又会发现:中医说的“三焦”或是“少阳”的运作,仍有很多东西是“淋巴”所不能包含的。
        比如说,教真武汤的时候,有带到过一点少阴病,那时候我说,扁桃腺发炎,常常是少阴区块虚了,从少阴治。
        其实呢,扁桃腺发炎,有另一类型,就是少阳病,如果扁桃腺发炎,是发生在“小孩子”身上的时候,就要看有没有少阳主证或是建中汤主证。
        一种“腺性病体质”,就是小孩子三天两头扁桃腺发炎、喉咙痛,这样的体质。看这个小孩,是不是虚劳的体质,是的话就会开建中汤,或者是看有没有柴胡证,有的话就开小柴胡汤,然后就可以让这个小孩,变成一个不太会扁桃腺发炎的状态。也就是说,在小孩子身上的扁桃腺发炎,好像不一定要算到“少阴”去?这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状态。
        之前有朋友说,他的老师年轻的时候,扁桃腺很会发炎,后来吃了夏枯草煮鸡蛋,就都不发了。我这朋友三十来岁,也照着这么吃,结果,感冒时,扁桃腺,照烂不误。这一类的方子,就是典型的“儿童与青少年专用”的方剂,过了三十岁,就很没效;过了三十五岁,再吃,就几乎没什么可期待的了。
        儿童是“稚阳之体”,一个在发展中的人体,成长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很多问题可以从少阳治;但是一旦已经不再使用这个区域,扁桃腺发炎就是从少阴治了,在发育中的儿童、青少年身上可能会看得到这个现象。
        所以这个儿童腺性病的体质,就会变成走三焦的药,或者建中汤,或者柴胡汤,这样可以体现出少阳的两个面的治法的这件事情。
        功能的少阳
        四逆散(柴芍枳草汤)的功能少阳
        什么叫做功能的少阳?就是如果用西医的角度来寻找中国人所谓的少阳,足少阳胆经的病,人会郁闷,会失调,或者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证里讲的,胆气不降,所以消化不良,常常叹气;或者《黄帝内经》讲的,少阳有病,人会喜欢叹气、不讲话……这些所谓的郁闷,“郁”字,如果用西医的眼光来找人体的少阳,中国人说的少阳是西医里的什么东西?就是不能用意志控制的──神经跟内分泌的这一区块。近代的西医发现了,其实人体消化系统的许多脏器,都会分泌一种激素,去告诉另一个脏器“我的状况现在是怎么样”,脏器与脏器之间,是会相互沟通的。这个沟通,如果是用神经的话,说它们是在打电话;如果是用激素的话,说是寄信,就是脏器之间是会互相寄信的。这样的一整套人体内脏互相沟通的机能,是西医所认识的领域里,中国人所说的少阳。
        如果这个机能有问题的时候,内脏会失调,下面一个内脏不知道该做什么好,或者是两者做的事刚好冲突到,所以一个人可能就“吃了饭就这里痛那里痛”,那他到了西医院去检查,什么病都没有,身体的自我沟通的机能有问题,所以会这样。
        比如说,半夏泻心汤证,虽然这也不是真的少阳,但它说的心下痞,是什么东西?用西医来解释的话,会说,人体的胃的胃酸,是很酸的,所以从胃部要到十二指肠里面的食物,其实是很酸的,Ph值是在3.5左右的,非常酸,胃酸要流下去,经过十二指肠的时候,胰脏、肝脏都会分泌一些东西进来,让这些食物回复到7.5左右的酸硷值,也就是说过了十二指肠以后,会变成微硷性,不然一直流下去,就把肠子烧坏了。如果肝不好,来不及分泌一些东西,让酸性的东西变硷性,这时就会分泌一种内分泌素,去抑制胃的运作,会叫胃不要分泌胃酸,因为这里已经忙不过来了,于是胃就忽然间停止分泌胃酸了,可是,胃里还有没消化完的东西啊,这时,会觉得胃闷、胀的,胃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会在吃饭后一小时左右,觉得胃闷胀、不舒服,这是人体内部讯息互相传导造成的结果。这个要怎么医?治脾胃吗?不是,这时候如果吃半夏泻心汤,让肝比较舒服点,因为肝舒服了,分泌出它该分泌的东西,人就舒服了。
        人的内脏是会互相传达讯息的,当传达讯息的过程变得混乱时,内脏就会开始失调。这种状况发生的时候,柴胡汤这个药方的功能,是帮一个人“调畅气机”,让这个人身体的气,能够舒畅、不要郁闷。一个人气郁不舒畅、吃东西就浑身到处不舒服,几乎就是一个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可以医得不错,或是这个方剂衍生出的类似的方剂。
        之前教枳实的时候教过“提垂汤”,还有在张仲景的治疗妇人的方子里,有枳实芍药散,一个妇人生完小孩之后,肚子绞痛,怎么办?肚子绞痛,经方一律是用芍药对不对?因为芍药可以让收紧的平滑肌放松,那消化道的脏器是平滑肌、子宫也是平滑肌。可是为什么妇女月经痛,可以用小建中汤,而妇女产后腹痛,就要用枳实芍药散呢?这是因为产后的人,子宫要收缩成原来的状态的,用了芍药,一直处在一个放松的状态,就不能复原了,所以加枳实,芍药让平滑肌放松,枳实让平滑肌收缩,这两个药是互相帮忙,又不互相抵消的,又能做到放松、又能做到收缩。
        小柴胡汤的功能少阳
        光是柴胡甘草两味药,其实就构成小柴胡汤的主结构了,因为小柴胡汤里的其他药味,都是可以拿掉的,只有柴胡甘草不能,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也含有这个柴胡剂主结构。当然古代《辅行诀》的小柴胡汤是没有去芍药的,那不去掉芍药的小柴胡汤也有它的好处,能帮到的事情会更多。所以柴胡剂所调理的少阳,让它变得比较舒服。我们知道胆结石的时候,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是非常有效的。胆结石也是一个内脏的气机失调才会产生的,可能该吃早餐的时候不吃,然后胆汁就没地方去,放着放着就放坏掉了──其实都是关系到所谓调畅气机,就是人体所有内脏的互相沟通跟调节的一件事。
        柴胡证的调畅气机,就得讲到小柴胡汤真正的主治,也就是“少阳病”。但不能说“肝胆之气郁结、内脏气机不畅,就要用小柴胡汤!” 三两甘草、八两柴胡加在一起,小柴胡汤是要干嘛的?大量的柴胡是在干嘛?以西医说是清血的,结果显现在淋巴上面。
        《伤寒论》〈少阳篇〉一开始“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还有提纲的〈伤寒例〉:“胸胁满”、“往来寒热,热多寒少”,这些是最粗糙的少阳主证。
        “口苦”,少阳病的人,口苦的机率是很高的,甚至只要出现口苦。阳明病也可能口苦。怎么分?其实张仲景的六经病,是有“六经病欲解时”的,就是病要好的话,少阳病是清晨、阳明病是黄昏,所以如果这个人的口苦,是早上起来嘴巴特别苦,这是少阳病;如果是睡完午觉要吃晚饭了,这个时候口苦,那是阳明病。反过来讲,少阳病有可能“并不口苦”?有的,所以使用柴胡汤的技术是在于学会“抓主证”,正面抓不到,就换个方向抓别的证。
        “胸胁满”,就是身体的侧面觉得痛,或是压起来有痛。中医的说法应该是,气机不畅,气不通所以痛,所以胁肋区会痛。
        一种体内的讯号,很多内脏很钝的,肝脏因为自己不会痛,变成痛左胁、或右胁,因为这个脏不会痛,可能是中耳发炎、眼睛红肿、偏头痛、环跳骨痛……等于一整条少阳经在替它痛,这是少阳病的特征。
        “往来寒热、热多寒少”,真正疟疾是热一阵、冷一阵,但少阳病通常不是那么极端,少阳病像是:烧一烧又不烧,烧一烧又不烧。是以天为单位的,就好像觉得感冒已经好的差不多了,早上起床觉得不错,然后就去上班或上课,发现到了下午又开始发烧了,这种病后又烧起来的状况,在张仲景的书里面其实有写,就是挂到小柴胡汤。
        《素问 灵兰秘典》条文“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是在说,人把身体的决定权,交给少阳系统,为什么要交给它?因为“八卦王”的情报最丰富,最有资格做决定,其他脏器没办法得到那么多情报。所以这个人如果是少阳病,胆经刚好被病毒攻击了,胆经跟“游部”三焦腑弥漫着邪气时,“看着自己内部的那双眼睛”被打瞎了,根本不知道自己身体里面还有没有病毒,所以发烧看看,但烧一烧,又担心会烧过头了,于是又停下来,可是又觉得可能还有敌人,又再烧一烧──少阳病这种间歇性的发烧,比较标准的是以天为单位,如果是一天内两、三次的,那有可能是太阳病还有外邪没有逼出去,比较会是前面讲的桂麻各半等汤,但桂麻各半汤的脉会比较浮、少阳病的脉会比较是弦脉,所以还是分得出来。但,少阳病有没有可能一天发很多次?也有可能,因为少阳经受损的状态是很不一样的。
        少阳病的柴胡汤,甘草跟大量的柴胡,到底是在治哪里?中医在论太阳、阳明、少阳时,有所谓的开、阖、枢的论点,打开这扇门,是太阳;关紧这扇门,是阳明;管开跟阖的“门轴”,是少阳。少阳的“枢”,在治少阳病时会特别有感受,就是这个人的开关坏掉了,内分泌的开关、脏器的开关、体温的开关、协调的开关、免疫机能的开关…,吃了柴胡汤以后,会刺激肾上腺皮质素开始分泌,就是身体里面开始有类固醇,身体自动就会开始抗发炎,血浆黏度会降低,血就干净了,血液的流通就会增加,肝脏得到了营养……会造成很多间接的效果。
        那柴胡汤到底在身体里面做了什么事情?历代的中医在研究柴胡汤的时候,会有一种莫名的敬意,会觉得:“我学医一辈子,如果不是张仲景的书里面写了这个方,我不可能创得出来。”这个汤是外星人送给人类的,以人类渺小的聪明才智,是不可能触及这种“神的领域”的。
        因为这个汤的比例太怪了,柴胡用到八两,平常疏肝解郁的范围在用柴胡,是以一钱两钱这个范围。
        所以功能性的少阳,比较是改善人脑的下视丘的开关,关系到人的免疫。
        小柴胡汤现在可以抗癌症、抗爱滋病,因为它可以让人产生一些抗体、T细胞之类,对抗癌症、爱滋病最需要的东西。
        可是我们不可以说“小柴胡汤可以改善血液流量,然后就可以让肝脏得到保养”,千万不可以这么说!
        小柴胡汤用了对人会有好处,只有在少阳病的时候,也就是人体开关坏掉的时候。否则的话,拿它当保肝药在吃,结果是吃到得间质性肺炎,就是吃到肺自己烧起来。所以后来就发现:小柴胡汤,不是保肝药,当保肝药吃是会有问题的,因为长期吃到最后吃成肝阴虚,然后转成肺阴虚。
        广义的少阳
        广义的三焦,少阳跟三焦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少阳经一旦打通了,身体里面的情报就重新能够运行了,身体就开始知道它要做什么了,这样的一个疗愈的过程。
        狭义的三焦,就是《黄帝内经》“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挖水沟的官、会挖出水道,就是淋巴。
        但《难经》里,说少阳跟“心主”这个东西是一样的,都是有名无形的,是形而上的存在。
        功能的少阳,其实也可以说是形而上的存在,就是人体很多很多内在运作的总称,称为三焦,就是身体的自我讯息传递网络,讯息网络称之为三焦。
        上焦司“传化”,中焦司“腐化”,下焦司“气化”。
        这个传化、腐化、气化的机能,当然是重要得要死,现在可以先置之不理,等教到“虚劳”了,再来看它是如何重要得要死。
        历代的医家,把三焦指向一个膜网系统,清代的唐容川说,人皮下的那层肥油、五花肉的部分、油网,就是人的三焦,“油网”只是一个象征词,指的,依然不是具体有形的东西。
        中医的典籍都会说三焦出自于命门。如果假设三焦是形而上的存在,三焦“膜网”会指向哪里?
        就是讲中医基础时说过的,命门就好像我们灵魂投胎的着陆点。西医会说是基因,但中医会说这些讯息是灵魂带来的,就是我在投胎的时候,会决定“我要长成什么样子,对我这辈子会比较有用”。当灵魂带着讯息从命门着陆的时候,命门就会开始分布出一层“膜”,可以说是一个肉体的“铸模”,然后肉体会按照这个模子,来长成有形的一个肉体。有一个气场在那里,约束着肉身要长成什么样子。灵魂到底有多大?不知道,只知道灵魂跟肉体是有交界面的,而这个交界面如果以肉体来讲的话,就在皮表,有一层能量的膜,整个扣住我们的肉体,就是所谓形而上的三焦。
        这是因为有了铸模的观念,很多很多中医相关的疗法,才得以存在。
        如果灵魂表面有这么一层东西存在,就会看到,这东西是灵魂的身体表面的平原,平原上面行走的高速公路、省道,就是经络跟穴道,都分布于广义的三焦上面,而这有什么意义?
        中医是一个以“阳”为主导的医学,阳就是形而上的世界,中医会认为,先有命门,然后命门长出三焦,然后经络在三焦上面输布;而胎儿的肚脐这个地方把营养吸进来,然后这些营养开始凝聚成实质的肉体。
        在中医世界里面,如果认为“灵魂的身体才是真正的树干,肉体的内脏,只是它的附随”,真正的树健康了,果实才能健康。
        所以要疏通太阳经、疏通少阳经、疏通胆经,会针灸的人可能用针灸就可以弄得很好,像我是不会针灸,就吃药,就像脚痛,痛在胆经上吃柴胡汤、痛在太阴经上吃理中汤。
        另一点,几乎所有的经络都走在三焦膜网上面,一个人如果胆热,就会很爱睡,胆虚寒,就会很不能睡,如果“胆热”跟“胆虚寒”这些象征词我们先不说,这个人能不能睡是怎么一回事呢?
        比如说老人家,不少老人家好像睡眠都很浅,睡一下就会忽然惊醒了。有人研究说,其实人体虽然在睡觉,但身体还是有一个监控的功能,虽然睡觉的时候心跳、血管收缩等等都会缓和下来,但缓和到一个程度以下人就会死,老人家已经比较虚了,所以当这个“缓和”在身体睡着的程度之下开始加深的时候,他的身体的“膜”会警觉到:“再down下去就要死掉啦!”所以要赶快把人给摇醒,所以就夜半惊醒过来。
        又或者是,如果老人家在半夜睡一睡,第二天就没醒过来了,是十二经络气血流注,从肝经流到肺经时,是人体十二经的危险关卡,因为我们肝经走到期门穴、走到尽头,就潜下去了,潜下去以后,它会从肺经的中府云门那边再出来,这一条地下水道,如果没有足够的气的话,可能在中间就断掉了,所以如果十二经上的营气在这个时间断掉,人就走了。
        有些人睡一睡会忽然醒的,多半是在那个时候?这种状态反而是常见的,不是失眠,在这时醒来,会最引起三焦的注意。三焦系统对于人体自我监控的功能,大概是这个感觉。
        我有这样的治疗经验,有同学练气功练得太认真了,平常没在练功的时候都觉得气在身上窜,我帮他看,觉得怎么搞都不能收他这个气,我就问他“打掉重练好不好?”他说好,我就开了《伤寒论》里柴胡龙骨牡蛎汤给他,吃一阵子以后,那些气就都不见了,而柴胡龙骨牡蛎汤,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清膜网的药,当能把药开到三焦膜网的时候,这些在膜网平原上脱轨的列车就能一起扫掉。
        另外,教五脏跟情志的时候,提到一个东西,就是说生气过后,心灵的创伤会留在肝经上面,挫折的创伤会留在胆经上面,如何证明呢?摸一摸胆经的穴位,就可以唤醒过去因为挫折造成的心理创伤;摸一摸大肠经,就可以唤醒无奈造成的心理创伤;摸一摸肺经,就可以唤醒悲伤造成的心理创伤……。我们中国人说什么情绪会伤什么脏,的确存在,而且这个伤,是形而上的经脉为优先,先伤形而上的经脉,然后实质的脏才受伤。怎么疗愈呢?有两个做法,一个是按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一个是按在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据说当我们按在三焦经上的穴位,告诉自己“要把过去的某些创伤溶解掉”的时候,这些创伤就真的溶解掉了,也就是说,十二经脉的创伤,包括任、督二脉的话,十四经脉的创伤,都可以由三焦经下指令去溶解,不然就是用太阳经。
        小孩子是“稚阳之体”,如果对于三焦的假设是:“三焦是人的灵魂,形成了一个肉体的模子”的话,一个人的身体还没长完的时候,能量一定是很密集地运作在这个区块的,灵魂那一边的能量,透过这个膜,分化到实质的肉体来。所以这时,要治他什么病,都可以从“膜网”下手,膜网好了,灵魂那边的能量过得来了,身体状况就戏剧性地大好起来。像是补三焦的代表药味“黄芪”,《神农本草经》说:“主小儿百病”,要治大人百病,它可没办法!等到长好了,三十多岁了,这个模子就可以休息了、很多机制就可以不用运转了。
        成长期,小孩子很多莫名其妙的病,小柴胡汤都可以摆平;或者是小孩子各种身体的虚损,黄芪建中汤,马上就统统都好起来;或儿童的扁桃腺发炎的体质,跟治大人要从少阴治,这也是不一样的。
        中医是超前现今科学进度很多的东西,科技不能把它理解得很透澈,所以,它最适当的名份,就是“巫术”,我一点也不赞成要帮它漂白,如实地承认它是这样。即使不理解,也等不到五百年后科学进步了才来吃中药。
        如果我们灵魂的模子,一个人的肥胖,不就是这个“铸模”松掉了吗?那,古方的世界很清楚地看得出,“补三焦”的方子是黄芪建中汤,那意思是不是说,黄芪建中汤会是减肥最有效的方?五两黄芪的黄建芪中汤,的确是补三焦非常强的方子。类似的方子,陈士铎治肥人的〈补气消痰饮〉,也是很像这个结构的东西。
        如果有人吃黄芪建中汤吃一年,都吃得很勤,虚劳病都好了,但却没有减肥成功,这个假设不是就要被推翻了吗?究竟能不能瘦,恐怕就要看有没有同学是黄芪建中汤体质、刚好又是胖的,看看吃了几个月有没有猛瘦,或许就证明刚才说的假设是对的,没有的话,这个关于三焦的假设还要再修正。
        所以我现在是抱着这样的风险,战战兢兢地在教书。
        少阳主证提纲
        有人说,张仲景的六经辨证,是讲感冒的六个层次,跟经络是没有关系的,可是我觉得,《伤寒论》学得越熟,越会感到张仲景其实还蛮尊重《黄帝内经》的那一套,少阳病,它的确有牵涉到少阳经;太阳病有牵涉到太阳经。只是张仲景所谈论的问题,是比“单论某一条经本身”还要更广泛的问题,不像《黄帝内经》讲的那样单纯,张仲景的书有比较细部的层次。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此三经受病,未入于腑者,皆可汗而已。
        三四日,是照六经的传法,通常是先太阳、再阳明、再少阳,它说因为少阳经,经过这些地方,所以它经过的地方可能就会胸部、身体侧面痛、耳朵听不清楚。
        少阳病的辨证点,特征之一是脉弦,所以感冒的时候如果把到弦脉,就要考虑有可能是少阳病。因为每一个人的弦脉,得自己跟自己比,脉会比平常更瘦一点,但在瘦的同时,会绷得更紧一点。
        太阳病的脉是浮脉──平常要摸到皮肤,再稍微按下去才感受到它的跳动;现在好像才贴到皮肤表面一点点,就感觉得出它的跳动了。弦脉的话,就是平常摸起来没有绷成一条的,现在摸起来绷成一条了。但这个一条,也不能太沉,因为太沉的话,就变成少阴病的“脉沉细”了,那就不是标准的弦脉。还要有点力气,但那个力气,大概只是跟平常的脉象相比,“几乎感觉不出来的”强一点点,如果很明显比平常又浮又紧的脉,那大概就是麻黄、大青龙汤类的;如果是很有力的洪脉就是白虎、承气一类的……
        勒成细细一根、不太沉、不比平常的脉没力。所以弦脉,是少阳病的第一个指标。当病气处在身体的夹缝之中的时候──少阳区块很像是身体里的夹缝(腠理)──当病气在腠理里钻的时候,脉象就好像夹在墙缝里一样,所以就勒得变得“弦”,这样的一个脉象。
        书里也给了其它的辨证点,少阳病很专门的一个辨证点,就是:身体“侧面”或连到胸部会闷、胀、或是痛,有的人是不摸不痛、摸了才痛;有些人是不摸也痛;还有的人是可以摸到有一颗一颗、硬硬的淋巴结跑出来……但是胸胁闷痛呢,有的时候是一摸外面就有感觉,就是身体外面在痛,但是,像日本的腹诊法比较仔细一点,有时候他们说要在肋骨的部位稍微抠进去一点摸,看有没有痛?有痛的话就是少阳病了,这样抓可能会抓得比较仔细一点。但大家要有点心理准备,少阳病的辨证,是相当不容易的,即使是学医三四年的老手,在抓少阳病的时候还是会失手,因为少阳病的辨证点,是东一点西一点的,有时候只抓一两个主证,会抓错。
        所以真武汤可以不要管它,看一个“水毒体质”就好;但,少阳病,刚好是相反的。小柴胡汤,是体质不管,要抓辨证点。所以小柴胡汤,是非常凸显出经方医学,所谓“抓主证”的这个功夫的方子。
        如果抓主证的功夫没有很好的话,小柴胡汤就会开得不太好。
        小柴胡汤本来就是个积年累月之下,会越开越好的方,所以学了之后的一年以内都开得不太好,这是正常现象。会随着辨证功夫越来越好,也越来越知道什么情况可以用。
        小柴胡汤,其实对体质,往往不太确定要对到什么体质的;抓主证,用起来会比较有效。
        如果不会抓柴胡证的话,看到小柴胡汤的相关医案,可能会觉得“一帖小柴胡汤就能走遍天下”,其实不是的,要有小柴胡汤的主证,才会有用。
        传少阳,脉弦而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往来寒热,热多寒少,宜小柴胡汤。不差,与大柴胡汤。
        非常标准的柴胡证。“口苦”是柴胡证最好用的辨证点之一,因为其他的病比较不太会口苦,唯一也会口苦的阳明病,又跟柴胡证的口苦非常好分,清晨是少阳病的时间,下午、傍晚是阳明的时间。少阳病的口苦,早上起来的时候最苦;阳明病的口苦,是吃晚饭前最苦,就往阳明病想;口苦是一个很好的辨证点,脉弦加早上口苦,就可以开小柴胡汤了。
        “咽干”是一个很烂的辨证点,少阳病会不会咽干?会,太多的证都咽干,知道它可能存在就好了。
        “头晕,目眩”,也是一个柴胡汤证中,存在、而不好用的辨证点。柴胡汤证,往往会牵涉到西医解剖说的淋巴,淋巴关系到人体的很多水,这些水,包不包括耳朵里面管平衡的那些水?包括。所以当人淋巴不干净的时候,它的的确确有可能造成这种头昏的状态的,比较代表性的少阳方治晕眩的,小柴胡汤可以;但临床上常常是温胆汤更好用,用半夏竹茹竹茹是竹子的皮,竹的膜网,一样可以把药性引入少阳。
        同样是晕眩,有可能是五苓散证、真武汤证、苓桂术甘汤证、泽泻汤证……这怎么办?这就只好抓各个汤不同的、属于自己的辨证点,如果找不到的话,柴胡汤用下去也未必会有效。
        有一种晕眩可能会伴随其他明显的少阳证,比方说又晕眩、又口苦;或者又晕眩、脉又弦──当然苓桂术甘汤的脉也会弦,但它是沉弦,但柴胡汤的脉是不沉的──所以,晕眩是一个可以用、但要找到其他证才能用的辨证点,不然没办法开柴胡汤的。因为柴胡汤喝起来,会给人一种错觉,觉得很温和,吃不对没关系,但实际上柴胡汤吃错了对身体还是会有影响的,虽然它的杀伤力不像麻黄那么明显,但也不轻,之后会讲到。
        说到“目眩”……柴胡汤证有没有可能牵涉到眼睛?有可能。柴胡汤证牵涉到眼睛,是怎么一回事?我们治疗眼病的针灸穴道,有些穴道是在少阳经上、有的是阳明经上、有的是太阳经上,所以当这条经有病的时候,当然眼睛有可能也会病了,所以《黄帝内经》里有一段内容说眼睛痛的时候、起红丝的时候,要看红丝从哪里长出来:
        《灵枢》: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
        如果是从上面长下来的,代表邪气是从上面传下来的、太阳经传下来的;如果从下面往上的话,是阳明经传过来的;如果是从外面往里面的,是少阳经传过来的。
        这个眼睛红丝,不用管西医说是角膜炎、结膜炎,看它从哪里长。
        在临床上看,眼睛红,西医说是急性角、结膜炎的病人,有的时候把脉,不是太阳、阳明、少阳的脉,他的肝脉是很沉很沉的,那是肝里面太寒,里面的阳气被挤出来,上到眼睛里面烧,这时要破他的肝阴实,这样阳气才能重新回家,这是吴茱萸汤证,所以老经方家出手治眼睛红、肿,用吴茱萸汤,在辨证的时候,能够发现这个人具有肝阴实的状态──就是阴寒之气占据肝的状态──反而是吴茱萸汤比较有效。一般中医照常规开,清肝解热的药吃一堆还医不好。
        在台W,吴茱萸汤证的人非常多,因为吴茱萸汤证是很好制造的,只要多吃寒冷的东西,吃到胃发寒就行了。比如说每天都喝三杯浓浓的高山生茶,就有可能在一星期之内制造出吴茱萸汤证,因为让胃寒了,通常胃寒了,肝也寒,这时吴茱萸汤证就出现了。胃太寒,容易得偏头痛,头痛又烦,烦得想去撞墙,这个“头痛而烦躁”,是吴茱萸汤证。“头痛的时候会想吐”,也是吴茱萸汤证。都是肝跟胃已经寒到阴实了,这样的人其实是肝癌、胃癌的高危险群。
        眼睛红,通常照着那一经的感冒药开下去会好。基本上太阳、阳明是葛根汤加味,少阳用柴胡汤,就可以处理得不错。
        “往来寒热,热多寒少”,这是柴胡汤的特征之一,少阳病的“往来寒热”的“寒”,并不是像疟疾打摆子那样的冷到发抖,通常顶多冷到桂枝汤证等级的怕冷而已。少阳证是一个比较偏热的症,寒热比并不均等,它是热一热、不热;“烧一烧又不烧”的这一种,所以比较偏到热症这一边。这是一个蛮好的辨证点,最清楚能看出是少阳病的,是感冒好得差不多了,觉得早上起来没烧了,可以上班了,到下午又烧起来,这样子以天为周期慢慢烧起来的,是比较标准的少阳病。
        标准少阳病,如果跟以前教的桂麻各半汤之类的各半汤系相比的话,会看到各半汤的烧,是“日二三度发”,因为正气已经把病邪逼到体表,觉得想要赶快把它打掉,所以就比较积极地在打,所以次数稍微多。一天烧两次三次的是各半汤;一天一次的是少阳。
        不过,如果烧一烧觉得冷,烧一烧又觉得冷,是一天四、五次的,那又多半算是少阳了,各半汤证没有那么琐碎。四五次的,那是因为调节体温的中枢真的已经当机了,所以一天会烧一烧不烧那么多次。
        所以就是一天一次、或是一天五六次,这样的冷热交替,是柴胡汤证。
        那么,一天两三次的,还有没有可能是柴胡汤证?有,所以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光以发烧而言,跟各半汤证很难分辨。怎么办?我们可以不要只用“烧”当唯一的辨证点!像各半汤的脉,一定是像桂枝汤或是麻黄汤的脉,是整片浮上来的;少阳病的脉就是比较弦细的,再加上有没有口苦、脇肋不舒服,多一两个辨证点,就可分出来了。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食饮,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脇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而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的这个条文,有四个大主证、七个小兼证。能够抓到四个大主证就好了,七个兼证等开药时遇到了再照书抄方就好,不要把自己脑袋搞得负荷太大。四个主证我们要记得,最好会背。其他的兼证依稀有印象,生病了再翻书就好。
        伤寒五六日,中风,这是很单纯地在说:伤寒或中风,又过了几天——其实是在说太阳初感对不对?因为只有太阳初感时才会伤寒、中风,分那么清楚;少阳病、阳明病,真的已经变柴胡证、白虎证,就不需管是伤寒还是中风了。
        所以讲到伤寒或中风时,这句有一个“提纲”的作用,就是它所讨论的,是“太阳病中的少阳病”,因为,接下来有条文会说:“柴胡汤的主证,抓到一个就好,不必都有。”这种话其实也要以太阳病中的少阳病为前提,才能这么讲。因为如果是独立的纯少阳病的话,不能只抓一个主证,那样会不准,这一条的前提是:太阳病里的少阳病,所以,它没有说“脉是不是弦脉”,因为这条,在临床上,基本上不关系到脉,因为脉一旦变弦了,就很容易认出是柴胡证、是少阳。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