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请病家吃年夜饭 看中医张建明的格局和情怀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崇明报  作者:朱全弟

虎年与鼠年交替之际,蛰居嘉定华亭的上海著名中医张建明请客。出席对象:病家。因为这些病家是在上海几家三级甲等医院脑外科治疗的。病症:脑部胶质母细胞瘤。这个瘤讨厌的,开掉了还会长出来。得了这种病,生存期可以掐着指头算出来。

求生欲望,人性使然。有一位病人家属从网上搜索到中医张建明,抱着姑且一试的心理前来咨询。一聊,没什么好犹豫的,全世界都没有更好的办法,除了中医,还有一线生机,舍其谁能?
        一场马拉松赛跑开始了。
        那是一个细雨潇潇的白天,他在诊所上班时遥诊病家,三台工作手机。其中一台手机屏幕上,一张表格,几个病人,什么时候服药的,体温是多少,都记录着。然后,他的两眼就开始盯着手机。病人家属根据张医生的要求,把病人的症状包括体温信息不断发来。
        这一张表格里的病人,有的危重,一旦需要抢救,远在嘉定诊所里的的张建明就是编外的急诊科医生。住院的危重病人,医生要用什么药,那是西医自然都是西药,你管得了吗?没办法,但是通报一声有益无害。果然,那一次,病人家属发来微信,大夫要用什么什么药,张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不是那个症状。他不同意,好玩!你不同意人家会听你的吗?那边自然用药,但是,这边张医生已开出方子,告诫病人家属,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旦发生,立即服用我的药。病人家属对于医生都是唯唯诺诺的,两边都不敢得罪的,不对,中医这边是他们自己找上来的,因为相信。果然,张医生所预判的情况出现了,幸亏拿了中药在身边,服下汤剂,转危为安。那边西医也纳闷,什么人啊?隐形的急诊医生,演看不见的战线了。

《二》
        在医院,你一个中医跑进去对教授主任级的说这说那,肯定把你赶出来。但是,微信时代,遥控,那你也管不着。你爱听就听,权当参考,不爱听那就拉倒了。可是不对啊,那个隐身的中医有点神了,怎么患者脑部肿瘤没有开刀怎么就缩小了?更神奇的还“中线结构居中”。这对脑瘤患者来说,脑部基本正常。
        还有,癌症患者来看中医,张建明往往根据患者体质情况,要病家去医院请求化疗的量减少一半或者三分之一,那也是不行的,当然要病家去搞定的。我想,这只有碰到了解中医的医生,才能随机应变,听取不同意见,你讲得有道理嘛。但是,更多的医生还是按照规定的量进行化疗的。因此,绝对相信中医张建明的病家,不惜换一家医院试试。然而,人家三级甲等医院,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打破规矩,不敢啊!科室主任召集大家开会讨论,最后决定试一试。一试,好了。病人赶去谢谢主任,这位主任有腔调,实事求是,说:你不要谢我,应该去谢那位中医。有话传来,张医生的心里了无自美之意,反而请病家一定要去感谢这位西医专家,他有包容中医的大胸怀。
        西医看不好,实在没办法了,就找中医,请张建明看。看了一段时间,病人回到医院复查,问情况,说好了,医生第一个反应:不可能。等到片子拿来,确确实实是改善了,甚至是看好了。这时,医生往往良久地沉默不语,思索。
        以前,病人去看西医,把中医张建明的话搬过去,被训道:不可能!你不要乱来哦。等到结果出来是好的,而且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那些都是主任以上级别的医生也知道了,嘉定有个中医张建明,蛮厉害的。再接下来,一些疑难杂症,西医目前拿不出好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他们竟然会对病人说:“你到嘉定去看看中医,或许他有办法。”
        这样的事,我也碰到,那早了,十多年以前吧。我在嘉定采访,邂逅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潘朝曦先生,那时,我也有点愣头青,属于“不知有汉,更无论魏晋”了,刚认识,竟然问:嘉定有个中医你认识吗?没想到,他立马反问:你是说张建明对吗?我说是。他说他不认识张建明,但听到许多关于他看病的故事和传奇。他还说,我们学校里也有很多人不服气,我就说了,人家能看好那么多的病,就是本事。当时,我非常佩服潘教授,坦率。用现在的话说,不装。其实,潘教授也是名人,师从当代中医泰斗张伯臾,还是书法家。他当时还送了我一本他刚出版不久的比较轰动的著作,《洪昭光“健康圣经“大颠覆》。可惜,斯人已去,但是,风范长存。
        一个人的本事从哪里来?许多人回答是刻苦勤奋,但是像张建明这样殚精竭虑钻研中西医学问,呕心沥血地为病人诊治,不敢说绝无仅有,也一定是凤毛麟角的。看着他三部手机架在大大的写字台上,一张张图片,一条条信息,还有更夸张的那一叠叠厚厚的像辞海一样的线装书,竟然是病历卡。
        连一位国内颇负盛名的中医专家的博士研究生过来看了,也惊讶不已!
        《三》
        新冠肺炎来了!我又想到了他,“非典”时期的中医专家治疗小组成员,时任分管卫生的副市长杨晓渡的点名,他作为唯一的中医专家代表和11名西医专家一同进入“非典”隔离病房参与诊治。
        如今,与那时“论功还欲请长缨”的豪气相比,张建明更成熟了,一副“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的神态,谈着谈着,秉性上来,慷慨激扬,指点岐黄,那就是舍我其谁的“霸气”了。战“疫”就是上战场打硬仗,士气是胜利的一半。
        瘟疫流行,历史上有许多中医方家,推出一方通治然后遏制疫病流行的势头。
        张建明自我评价:“非典”时期以来十七年,刚屏汤的疗效应有值得尝试以全面推广的价值。
        张医生说,所有的中药,我都几乎尝了个遍,除了断肠草没吃过,砒霜等许多剧毒药我都吃过试过。有一次,我试服毒药得了中毒性肝炎,结果还是喝自己的中药解毒的。
        中医,现在的许多中医很少像他这么钻研的,所以出不来。中药的剂量是反复琢磨出来的,老祖宗书本上的规定有的错了,有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药性也变化了,原来规定的量看不好现在的毛病了。
        张医生有太多的故事,最神奇的是,让他刚出身的两个外孙女吃药。这个,不能因为自己太热爱中医就瞎搞了吧?几乎所有的人听了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不,当然不是!两个小孙女出生前先后被西医专家告知,溶血情况十分严重。好,张医生在女儿预产日的前两天,煎好了消退黄疸的中药,待小孙女一出生就喝中药,结果比普通的生理性黄疸还好。还有一孙女,出生数月后发高热,喝了外公张医生的中药,一天多即退尽。一人行医,保驾护航,惠及全家和亲朋好友,当然更多的是天下的病人。
        他,对于求诊者,从来不叫病人而称病家,更不直呼病人名字,给他们以极大的尊重。诊所里的员工跟着一起遵守他作出的规定:病家表达谢意时,只能用“应该的”三个字回答,而不允许用别的话应对。由此可见,张建明的情怀和操守。还说,他们是我的衣食父母,把生命托付给我,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任啊?!
        今年1月7日,人们还蒙在鼓里,辞旧迎新,亲戚朋友聚会吃饭很多。张建明医生特地请了那些得了脑部胶质母细胞肿瘤的病家,提前吃年夜饭,并备好了农副产品作为礼品,把他们奉为上宾。张医生的三位徒弟作陪,他们都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医生的最大心愿就是看好病人,活着,比什么都好。然而,医生请病人吃饭,毕竟还是稀罕事,更何况,了解张建明的人都知道,请他吃饭难,他请人吃饭更少听到,这样的医患关系怎么还会不好呢?!
        回过头来,再说新冠肺炎,中医张建明的判断:拐点出现,已有征兆,虽然不排除局部甚至多个局部出现反复乃至超过前期高峰值的可能,但这概率很小。所以,不怕!整体已经可控。
        打赢这一场新冠肺炎的阻击战,他是蹲伏在战壕里随时准备跃起的战士,更像是一位调配千草万药的“元帅。”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