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中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探讨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全球健康网     作者:张凯 王丽华

       

       本文发表于《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3年6月第1卷第3期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是祖国医学的精髓,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统中医治疗肿瘤,抑制癌症多边际扩散、转移的事实已为国人所共识。
       21世纪,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由于其久治难愈,它不仅危及患者的生命,而且给家庭成员的生活和精神造成很大压力,甚至给社会带来较大影响。因此,中医运用中草药防癌抗癌已成为世界医药学界共同关注的重点科研课题,大家都在尽全力积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攻克肿瘤治疗的难关。
       肿瘤的发展过程一般需要数年或更长,恶性肿瘤是一种细胞疾病,它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其形态、代谢和功能异常,分化障碍。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相比较,具有分化不好异型性大,多呈浸润性生长,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形成,常有转移,手术切除等治疗后易复发等特点。
       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在通经活络,基因疗法方面已取得可喜成果。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部分,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唯有经络畅通,阴阳平衡才无病。故我们用中药基因疗法调整阴阳,平衡阴阳,通调经络,融解组织粘连。互动调节经络内联各脏腑基因细胞功能的特异性通道。平衡脏腑气血流通,祛除湿阻、痰阻等,重建脏腑正常经络功能,使气血经络畅通,再调动患者体内基因因子和基因细胞的遗传信息,阻断细胞DNA在致癌物质作用下发生突变的营养通道。改善人体微循环,抑制原癌基因。激活肿瘤杀伤细胞的活性,全面修复白细胞(AD因子)和红细胞(AT因子)基因免疫功能。“中药基因疗法”能快速调整患者体内总基因因素(mN),修正局部影响到全身的基因因子(mA),修复受损基因(DNA),通过将致病基因抑制和杀死达到基因失活而迅速排出体外,同时增强人体基因免疫功能。科学研究证明:癌症是由于人体平滑肌基因细胞和脏腑基因免疫功能破坏而引起的,传统中医认为免疫功能的破坏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七情郁结: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外因是不正常的 气候条件,即所谓“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不论外因还是内因,任何一种不正常之因素,都会使体内产生寒性或热性瘀滞后,又产生一种“邪毒”才引发了癌症。虚寒体质是发生恶性肿瘤的基础,“邪毒”与气血痰瘀相搏结是其病机。寒是此类病症的基本属性,因此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核心,将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细胞类型和分化程度,根据不同病因病情制定相应的整体观治疗方案,采用最佳的治疗手段,最合适的药物组合,达到最好疗效。
       肿瘤虽然生于局部组织器官,但由于“瘤邪”导致的反应却是全身性,表现为脏腑气血的损耗。血液是机体“内环境”主要组成部分,因为只有在心气充盈的情况下,才能推动血液不断循环营养全身,实现了氧气、养分的运输和废物排出,故血液异常是病变的先兆。长期下去必然会导致某些脏器组织的病变,局部的病变是气血经络功能失调的结果。
       中医是完整的一部辨证法,“体内所虚之处,即是留邪之地”,气滞血瘀,邪毒积聚,日积月聚由虚证引起,虚实均占有主要地位。这就是说,从整体上看癌症是虚证,但从局部看它又是实证,中医称为本虚标实。治疗应“祛邪扶正,活血化瘀,清热祛毒,软坚散结”。癌症患者在扶正治疗中,应以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和促进骨髓造血功能为主,使中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更加整体化。从量变到质变,从而攻击和扼杀肿瘤,使恶性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发生逆转,并对扩散肿瘤细胞进行包围。用传统中医药治当代疑难病症,辨证施治、对症用药是根本,求真务实,锐意创新是原则。创新就是医疗技术的提高,创造性地发展传统中医临床理论和中药制剂现代化,继承发扬中医整体治疗的系统工程,谱写中医治疗肿瘤等疑难病症的新篇章。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