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危症难病倚附子》一书风格浅析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邢斌的博客     作者:黄力

       

       邢斌先生主编的《危症难病倚附子》一书最近在各大书店上架了。我一直比较关注和看好此书的出版,不仅因为此前读过朱良春老热情洋溢的序言和《中国中医药报》上连载的个别章节的节选,而且因为我与邢斌先生有学术方面的交往,深知他是一个真诚、谦逊、博识而有主见的素心人。
       细细拜读全书,感觉这是一部用传统方法研究附子的著作、是一部只有真正的中医学人才能完成的上乘之作。作品风格一如其人,字里行间自然透露出作者苦心孤诣以及深厚的学识和严谨的学风。对所选材料的点评更是处处有画龙点睛之妙。李白在《幽涧泉》诗中“拂彼白石,弹我素琴”一语可得此书之魂,堪为此书注脚。笔者不惮愚陋,浅要分析如下:
       一是学风严谨,具有怀疑的精神,注重调查。如对于《琐碎录》言:“滑台风土极寒,民啖附子如啖芋栗,此则地气使然尔”的说法,邢斌不能肯定,于是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滑台即今河南滑县,遂去信访问当地医师,在此基础上再得出自己的结论。又如:对于金希聪先生否定附子性热之说的观点,邢斌在肯定金先生的观点可以启人思路的同时,不仅陈述了不同看法,还表示对金先生引用的部份材料还没有查到原文。并提出不能贸然否定金先生的观点,相反,应予以重视,在全面占有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在临床中加以试验。再如:邢斌4次煎煮附子亲口尝试,分别用单味附子10克、“附子干姜、炙甘草各10克”、单味附子100克、200克,认真观察服用之后是否引起“口麻”等味觉变化。
       二是邢斌的导论和各论中的按语出于积学的自然流露,旁征博引,平实、贴切、客观。如恽铁樵提到阴证用附子谈到“中阴溜府”这一概念时,邢斌马上运用了董廷瑶先生在《幼科刍言》中一则1962年的医案加以阐释。又如:对于马云翔先生运用附子治疗湿温病的论述,邢斌分析道:“本篇详论善治外感热病的大师对附子的认识和马氏本人用附子治疗湿温的探索历程。本书还收入陈树人先生用附子治湿温的经验,可互参。此外,林家坤先生曾有附子治湿温的临床报道。他将附子用于湿温湿重于热这一证型,认为此一型或多或少存在着阳气不足的病机,临床常见乏力、昏昏欲睡、大便先硬后溏、畏寒等湿困阳微的指征,而附子加入化湿方中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他一般用熟附子2~5克,认为量过大反助热邪,伤津化燥,使病情传变、恶化。可见,附子治疗湿温是经得起重复的”等等,俯拾皆是。
       三是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如治患者施某,右结膜炎,胀痛,充血(+++),用病毒唑液、信利妥滴眼液、金霉素眼膏涂眼,抗病毒口服液2周无效,伴咽痛、咽痒、口干、鼻塞、咳嗽少痰、后脑不利,背心发冷,纳呆,便干。平素在冬天较常人怕冷,但无背心发冷、口干、便干等症。舌淡红而胖,苔薄白,根部淡黄腻,脉细。辨为阳虚为本,感受风热。处方用:连翘桑菊等加用制附子9克、细辛2.4克,前两煎内服,第三煎再加蒲公英后熏蒸头目。用药1剂,患者即感背心发冷、后脑不利消失,自觉鼻子通畅。3剂右眼充血、咽痒咳嗽明显减轻。此案足可与徐小圃治疗小儿丹痧病案互参。
       四是尽量方便读者。如对于临床不常用的方子,作者也能够查找出处,务使读者晓畅明白——廖濬泉在文中带到“壮元汤”作者便查考到此方为“壮原汤”之异名,原出《赤水玄珠》卷五;林上卿“全真益气汤”当为“全真一气汤”之异名,见于《时方歌括》等等皆逐一考察清楚,并给出方剂具体药物组成、剂量、主治等。无一处滑过,大大方便了读者。
       五是文章不仅理性,有时还有真性情的流露,引人共鸣。比如在后记中邢斌写道:“在大学最后一年,对那些应该读而来不及读的医案医话,不得不择要复印下来,似乎在做最后的抢救”,我想,只要是热爱中医的人,看到这样的文字不可能不动情。又如在附子的炮制一节,邢斌总结说:“现在对于附子的炮制——这个在古代关系到附子毒性和偏性的重要环节——临床医生事实上是不了解,也不容易了解,了解了也无可奈何——因为中医与中药分家了”几个破折号把邢斌无奈的惋惜之情表达了出来。
       总之,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有大量运用附子的珍贵经验,更有一个中医人的治学精神。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