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 黄昭晴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中医院
中医认为面瘫多为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以突发面部麻木、口眼歪斜为主要表现。针灸治疗该病,疗效突出。
初期风邪客络:治宜祛风通络,疏调经筋。取穴:
翳风、
攒竹、
鱼腰、
阳白、
四白、
颊车、
地仓、
合谷。风寒者加
风池,风热者加
曲池。诸穴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一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
中期气滞血瘀:治宜活血化瘀通络。在初期的基础上加
气海、
足三里。此期配合电针,
气海、
足三里用补法,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
后期虚中夹实:重在养血通络。在初期的基础上加
三阴交、
血海、
足三里。此期亦配合电针,
三阴交、
血海、
足三里用补法,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法。
中、后期可在患侧面部和额部行闪罐法,三期均可配合按摩治疗。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面部的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面瘫急性期即一周之内,针灸均不宜使用。属风热者不宜用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