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靠几位专家能培养出中医药大师吗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中华静修园国医馆     作者:王世保

       

       据《科学时报》10月9日消息,中国中医科学院日前启动第一批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研究工作,探索中医药高级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第一批著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有王永炎院士、陈可冀院士等中医药专家25名。中国中医科学院以此希望能够尽快培养出一批新一代的中医药大师级的人才,推动中医药学术及事业的发展。
       对于中国中医科学院重新启用师承制,这个值得称道、无可厚非,但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如果以此希望能尽快培养出一批所谓的大师级的中医药人才,恐怕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自古以来,那些在中医领域里能够开创出一片新天地的大师是靠培养出来的吗?
       
解放后,可以说在中医领域里还没有出现或被公认的能够推动中医发展的大师。民间中医在西方文化的环境和西化的管理体制下几乎是萎靡不振、奄奄一息,而学院派中医又不断地走向西化,也是死气沉沉。就拿那两位所谓的院士王永炎和陈可冀来说吧,也只不过是按着中药西制的思路开发出了几个不中不西的中成药的医政官员而已,他们不但没有推动中医自身的发展,而且还以自己掌控的行政资源和话语权不断地推动中医的异化。他们又何曾能够称为中医大师?还有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从成立后都做了些什么?中医之所以落到今天这个日落西山的局面,作为一个主导中医发展方向的最高的国家中医药研究机构能能推卸掉责任吗?
       从历史上看,那些推动中医发展的大师级的医家多是应时而生。他们是在当时的文化有利的文化环境下自然产生的,不是按着某些人的主观意志塑造出来的。我们不可能按着我们设定的条件去主动地塑造出一个张仲景或李时珍,更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张锡纯。
       能不能出现一批开创新局面的中医大师,最终还是取决于时代的需要和相应的文化环境,这两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我们这个时代一直在呼唤着大师的出现,可是我们又为这批人提供了相应的文化环境了吗?一批能够抵御风寒的福荫一方的参天大树是需要深厚的根基和肥沃土壤的!贫瘠的土地只能生长出一些微弱的草木来!
       师承制仅仅是一种中医传统教育的方式,如果这些所谓的博士后们没有浑厚的传统文化根基,没有担当时代使命的意愿和卓越的天资,仅仅是一群靠死读书、死考试不断攀爬学位的后生,那么这批西化的中医专家能在屠宰耗子的实验室里带出些什么样的弟子来?
       会不会仍然是中医的掘墓人?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