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糖络杂病论》评析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编者按:古今临床存在巨大差异。如现代糖尿病之于古代消渴,很多中医仍以古代理法方药指导现代糖尿病治疗,以古方执今病,因而在降糖这一核心问题上止步不前,这是因为二者的诊断、病机、治法迥异。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历经二十多年探索创新,以中医理论、经方为糖尿病建立一套较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在中药降糖上取得突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糖络杂病论》是其多年临床实践的总结,也是糖尿病中医理论的全新思考。
       经方治疗糖尿病的艰苦探索
       仝小林
       我从事糖尿病研究二十余年,对古代消渴与现代2型糖尿病曾做了全方位比较和思考。与时代相应的临床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以现代糖尿病的治疗为例,降糖始终是一个不可回避而尖锐的核心问题。我在研究糖尿病的前十年,也曾为降糖而困惑,但通过读经典,做临床,历经实践一理论一再实践,长达二十余年的反复锤炼后,最终取得了突破。针对糖尿病中满内热的核心病机,主要从苦寒清热人手,首先清除病之本源——热,并根据自然界规律,取类比象,以苦酸制甜,在此指导下,还原经方本源剂量,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在我的门诊,可以不夸张地说,对没有用过西药降糖的初诊病人,无论血糖多高,甚至酮症,仍然首选纯中药降糖。这一突破在经过二十余年,二十多万人次的诊疗实践后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于我善用苦寒降糖,一般黄连必用,通常剂量为每日30g,而治疗糖尿病酮症,一日量最多达120g,降糖迅速,故有称我为仝黄连者。
       说到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的确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我们按照苦酸制甜的理论,按着郁热虚损的不同阶段,找到了一系列既降糖又改善相关症状、证候的经方。如小陷胸汤、大黄黄连泻心汤、白虎汤、半夏泻心汤、栀子干姜汤、百合知母汤、乌梅丸、肾气丸等等。在应用经方中,我们抓住一个核心问题——剂量。自古有言,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经方的特点是药少而精,药专力宏,剂量尤其成为经方取效的关键。然而在传承过程中,剂量出现严重失误,导致经方疗效不理想,失去了她的魅力。我们经多年考证与实测,证实经方的实际剂量是现代教科书的4~5倍!二十年来我们坚持实践经方本源剂量,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关于经方的量效关系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今年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就列了这一重大研究项目。我作为这一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深感责任之重大,二十多年使用经方,研究经方,使我深深地感到经方的无穷魅力,更是感受到经方的博大与深奥,古为今用,既要溯本求源,阐幽探赜,又要圆机活法,通古达变。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疾病,由于它的并发症及合并症极其复杂,糖尿病又可看作一个大内科病,同时也是一个小全科病。现将多年临证心得汇成一书,将糖尿病及并发症、合并症的治疗概括为治糖、治络、治杂,合而曰《糖络杂病论》,不求显赫于杏林,但求抛砖引玉,对临床有所裨益。此书既是本人治疗糖尿病的二十多年临床实践的总结,也是对糖尿病中医理论的不断思考。D4
       中医研究的点金之作
       国医大师 周仲瑛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不但发病率高,死亡率也一直高居肿瘤与心脑血管病之后,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仝小林教授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知难而进,数十年矢志糖尿病的中医研究,术有专攻,学有所成。他从生态大系统、个体化、治未病三大医学思想出发,历经二十余年,二十多万人次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实践,将糖尿病的中医治疗概括为:治糖,即控制血糖;治络,即防治大小血管并发症;治杂,即治糖尿病合并症。并将这一临床数十年的心血结晶,汇集为《糖络杂病论》,终成一家之言。
       该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侧重于糖尿病中医理论的创新,中篇侧重于糖尿病临床经验的归纳,下篇侧重于糖尿病方药的运用。三篇皆以三大医学思想为指导,以治糖、治络、治杂为主线,分合有序,浑然一体。全书从数千年中医理论积淀的消瘅、脾瘅入手,在分述糖尿病郁、热、虚、损四大阶段和络病贯穿始末的全新病机认识的同时,提出苦酸制甜、开郁清热、消膏降浊等糖尿病中医论治系列新法,并辅以具体验案及相关方药,集糖尿病理论、临床及方药之大成,发皇古义,融汇新知,为当代中医临床研究不可多得的点金之作!D4
       开辟糖尿病诊治新蹊径
       国医大师 李济仁
       仝小林教授致力于糖尿病理论与临床研究。以二十余年之心力,从二十余万糖尿病患者诊治中悟出一套新的理法方药辨治体系,撰成《糖络杂病论》一书。该书详察糖尿病传统认识与现代临床研究进展,剖析经典及各家学说并付诸临床验证,答解当代中西医诊治难点与疑惑,并从糖尿病郁热虚损四大阶段,病理基础、中心环节、治则治法多个方面,为糖尿病的诊治辟一新的蹊径。书中更重视经方类方在治疗该病过程中的显著作用,条分缕析,有理有据,读后省思,令人叹服。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仝小林教授从长期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大样本病例的治疗中,创造性地发现中医络病理论适用于糖尿病的全过程。仝小林教授为此系统地总结了“糖络杂病”相关的络脉概念、生理特点、临床表征、辨证要义、治则治法、络病药物分类等等。不仅创“糖络杂病”之新说,还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阐释,更以大量的临床验案作为实证,行证相印,不作虚言。这一新说不仅开糖尿病诊治之先河,而且其思路与方法获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大力推广。
       《糖络杂病论》立足点高,思路新颖,视野宽阔,纵横古今,博采新知,诚为当代糖尿病诊疗开疆辟宇之作。有言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仝小林教授正是以其远瞩高鉴,独具慧眼,求知当今诊治糖尿病的真谛与奥妙,对当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顽敌找到了制胜之道,造福苍生,嘉惠患者,功莫大焉!
       昭示中医未来发展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 石学敏
       众所周知,在现代糖尿病的诊疗中,单纯中药降糖疗效不理想,中医药降糖一直处于辅助地位。仝小林教授熟读经典,勤于临证,于临床中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通过将《内经》“脾瘅”、“消瘅”理论引入临床,重新认识了现代糖尿病的病机、证候、治法等,历经理论一临床一实验反复锤炼,终将二十余载临证心得升华为一套系统、完整的现代糖尿病中医学术新论,填补了古代消渴理论认识方面的不足,提高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从而解决了现代临床单纯中医药降糖的难题。
       《糖络杂病论》的成稿不仅对于现代糖尿病学的中医临床意义重大,对于整个中医学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仝小林教授的治学经历再次证实,从临床发现问题到努力探索医源医理,再将理论运用于临床,经过临床检验与提炼,升华为系统、完善的学术理论,最终指导临床实践是中医发展创新的最佳模式,任何理论与临床相脱节的发展注定是昙花一现。
       《糖络杂病论》的形成不仅仅推动了糖尿病学科的发展,同时也证明了在当今临床重大疾病的主流治疗上,中医可以大有作为!古老的中医学完全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现代社会蓬勃发展。希望各位杏林学子树立对中医的信心,在岐黄之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医专家能将自己多年心得体悟提炼升华,指导临床,为中医药事业屡开奇葩贡献一份力量。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