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中药知识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互联网

       糖尿病人可以服用中药糖浆吗?
       中药糖浆是一种非常普通、常用的剂型,由于它含有某种甜味剂,使得良药也不再苦口,病人更乐于接受。但是却令糖尿病及肥胖病人望而止步,他们担心中药糖浆内含有太多的糖份和热卡。为了帮助这部分病人排忧解难,有些中药糖浆采用甜菊糖作为甜味剂。
       甜菊糖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糖,由菊科中一种甜菊的叶提炼而成,其甜度是白糖的200倍(与2%的白糖溶液相比),所以加入中药内的糖量微乎极微,可以忽略不计。可给肥胖、糖尿病和需要限制热卡摄入的病人作为低卡路里的食品甜味剂,而且它对牙齿有低生龋的作用,因为生龋微生物很难在这种甜味剂中发酵。
       因此,需要限制糖份和热卡摄入的病人,在服用中药糖浆前,应该先问清楚添加的是什么甜味剂。
       服中药时的饮食禁忌
       病人在看病后常常问医生:“吃东西应该注意些什么?”,“服中药时,有什么东西不可以吃?”。在服用某些药物期间不能吃某些食物,否则就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这就是饮食禁忌,即通常所说的“忌口”。为了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确实应该注意饮食禁忌的问题。
       在服用含有地黄、何首乌的药物时,忌服葱、蒜、萝卜。服用薄荷时,不应吃鳖肉。服用茯苓时,食物里不能放醋。吃鳖甲时,不要配苋菜。服用泻下剂,如大承气汤、麻仁丸时,不宜过早食用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服用驱虫药时,也应忌吃油腻食物,并以空腹服药为宜。
       另外,在患病服药期间,凡是属于生冷(如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水果)、粘腻(如九层糕)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都应避免食用。有咳嗽症状的病人,饮食不能过甜、过咸、过于油腻,也不要吃辣椒,同时要戒烟、戒酒,以助早日痊愈。
       药物的相使与相恶
       人们生病后,在有些情况下需要同时服用两、三种,甚至更多种药物,我们当然希望这些药物能“协同作战,一致对外”,而不要出现“自相残杀”的惨剧。
       将两种在性能、功效方面有共同特性的药物配合使用,以一种药物为主,而另一药物为辅,使辅助药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这就是药物的相使关系,即我们所希望出现的“协同作战,一致对外”的情况。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的治疗效果。再如清热燥湿的黄芩与攻下泻热的大黄配合使用,大黄能提高黄芩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反之,两种药物合用时,一种药物能降低另一种药物的功效,甚至使之药效丧失,这就是药物的相恶关系,即出现了“自相残杀”的局面。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服用含有人参的药物时,绝不要吃莱菔子(萝卜子),因为萝卜子能降低人参的补气作用。
       煎煮中药时应注意的问题
       中药煎煮方法的正确与否,关系着疗效的好坏,在煎煮中药时要特别注意下列问题。
       首先是器具,煎药器具以砂罐或瓷罐为佳,切忌用铁、铜等金属器具,因为大多数药材与金属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变化,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其次是浸泡,在煎药前要先用清水将药材浸泡30分钟,使其软化,然后再加热煎煮,而不能直接用沸水煎煮,否则药物里的蛋白质很快就会凝固,影响中药内有效成分的煎出。
       至于应该加多少水,要根据用药量而定,一般以水面超过药物少许即可,使每剂每次煎成的药液在150毫升左右,为儿童煎取的药量要少,而对热性病者,煎取的药液要适当多些。
       煎煮时要注意火候,未煮沸前可用猛火,水开后就要用小火了,同时应注意加盖煎煮,以防止药物中挥发性成分逸出。煎煮中药的时间也因药性而有所不同,如解表药不能久煎,通常煮沸后15分钟即可;味厚滋养的补益药,煎煮的时间宜长,煮沸后要再用文火煎煮1小时左右,以使药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溶于水中。另外,一些毒性较大的药物经慢火久煎后,可以减低或消除其毒性,如附子、生半夏等,煎煮的时间也要稍长一些。药煎好后要趁热将药汁滤出,每剂药一般只煎两次。
       还有,要记得金石介壳类中药需先煎,如龙骨石膏牡蛎磁石、龟板、鳖甲等,宜先煎半小时左右。而另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藿香钩藤等却要后下。易于沉底焦化和糊化、难以过滤的药物,如赤石脂青黛,可用纱布将药包好或装入纱布袋内,再放入锅内煎煮。
       凡贵重、数量少和挥发性强的药物,如珍珠三七不需煎煮,只要将药物研成细末,再用煎好的药液冲服即可,而对人参鹿茸等,为了减少损失,加热煎煮。有些胶、糖类药物(如阿胶饴糖)溶解后粘度较大、泡沫多,煎时会结底焦化,并影响其他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所以也应该将这类药物溶于已煎好的药液中。有效成分容易浸出的药物,如肉桂末,最好是将其制作片,放入有盖的容器中用沸水浸泡后服用。
       中药剂型简介
       每当我们生病看了中医师之后,通常会拿几种药物回家服用,有药水、药丸、药片等,这就是中药常见的三种不同剂型。
       最传统的中药是用沙锅煎煮药材,服用其药汤,它的特点是:能被人体快速吸收,迅速发挥疗效。但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要求更简单方便地服食中药,因此,中成药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比如中药被制成浸膏液(俗称药水),它不仅具有传统汤药的特点,而且便于加减使用,能较全面、灵活地照顾到每一个病人或各种病证的特殊性,这是中医师最广泛使用的剂型之一。
       如果我们要为出国旅行备用一些药物,那么很好的选择是药丸、药片和胶囊。药丸的吸收缓慢,但药力持久,而且体积小,服用、携带、贮存都比较方便。药片的用量准确、体积小,味道很苦的药物可被包以糖衣,容易吞服。那些需在肠道中起作用或遇胃酸易被破坏的药物,则做成胶囊,使之更好地发挥疗效。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许多新的剂型不断涌现,例如膏剂,有内服、治疗咳嗽的枇杷膏;也有外敷、治疗跌打损伤的黑膏药。此外,还有冲服剂(如感冒退热冲剂),以及适用于儿童服用的糖浆剂。中药的多种剂型满足了不同病人的需要,使中医药更易为广大公众所接受。
       什么时间服中药最好?
       在人的一生中,难免有时候需要吃药,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才会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尤其是补益药(如人参),健胃药(如补脾益肠丸)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甘露消毒片);而驱虫药(如乌梅丸)和泻下药(如大承气汤),则于空腹时服用较好;不言而喻,安神类药物应在睡前服用。不管是在饭前或饭后服药,都应有半小时至1小时的间隔,以免影响药效。
       一般来说,中药通常需一天口服三次。病情缓和者可每日口服二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指示,每隔四小时左右服药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大多数药物宜乘温服下,发汗药更须热服以助药力,而清热药最好放凉后服用。尽管中药的药力比较缓和,很少出现毒副作用,但生病后还是应
       该尽早寻求医师的诊治,谨慎服药才对。
       孕妇用药禁忌
       母子血肉相联,怀孕妈妈所吃的东西都会对胎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药物更是如此。为了宝宝的身体健康和将来的幸福,孕妇应特别小心用药。
       有些药物具有损害胎气,导致堕胎的副作用,所以妊娠妇女绝对不能服用。毒性较强,药性猛烈的药物有: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应完全禁服。用于活血化瘀以及行气泻下类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等,应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除非是特别必要时,尽量避免使用。
       即使是补益药,如人参鹿茸,也不可乱服。妇女怀孕后,一般都有阴血偏虚、阳气偏盛的情况,即如俗语所说的“有胎始有火”,因此,除人参鹿茸外,一些温燥性的药物,如附子干姜肉桂、胡桃肉、胎盘等,必须慎用、少用,否则可能出现轻度不安,烦躁失眠,咽喉干痛等症状。一些辛热的食品,如辣椒、酒等,也应能不用就不用,绝不可长期服食。
       服用中药后的护理问题
       人生病了要看医生和吃药,这是个普通常识,但是,病人服药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就不是每个人都十分清楚了。其实,服药后的护理对病人的康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一般来说,服药后应该休息一段时间,使病人神情安定,并要观察是否有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初次服用药性较强的药物之后,更应仔细观察。
       服用发汗药后,病人要多饮温热的开水、热汤或热粥,以帮助发汗,但只宜遍体微汗,绝不能让病人大汗淋漓,而且应该避风。
       使用利尿剂的病人,应特别注意尿量的多少,最好是将排尿量记录下来。
       危重病人服药后,对其神志的变化,口唇和颜面的色泽,四肢的温度,气息,出汗量,大小便的情况等,都要作仔细的观察和详尽的记录。
       攻下药和驱虫药可能会使病人出现轻度腹痛,病人不必因此而紧张,此外,应注意大便是否有改变,尤其是有没有寄生虫排出。
       中药防治放疗或化疗的副反应
       癌症病人在接受放疗或化疗期间,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如消化系统障碍:胃部饱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机体衰弱:全身无力、精神不振、失眠、口干、出虚汗、脱发以及贫血等;炎症反应:发热、口腔溃疡或口腔炎。中医认为,这些症候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放疗或化疗可导致体内热毒过盛,津液受损,以及身体亏损所致。
       当出现高热和各种炎性反应时,常用清热解毒类药物如:银花、连翘蒲公英山豆根射干、板兰根等。当出现咽干、口干、舌燥等津液受损的症状时,要用生津润燥类药物,如:生地、元参、麦冬石斛芦根等。对伴有消化系统障碍的患者,要选用陈皮半夏白术木香茯苓竹茹等药物。如躯体亏损明显,则选用生黄芪西洋参枸杞子何首乌菟丝子、生地、杜仲等药物。
       近年来,癌症已成为人们的主要杀手之一,患病后多数患者需要进行放射或化疗。中国在运用中药减轻或控制治疗过程中的副反应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发现中药的疗效令人满意,可以帮助病人顺利地完成放疗或化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