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经行便血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互联网

       【概述】
       每逢经前或经行大便下血,经量减少,称为“经行便血”。多见于有痔疮疾患的妇女,也可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直肠异位病灶的妇女。本病属中医的经行前后诸病。
       【病因病理】
       由于素体阳盛或有痔疾,又嗜食辛热药食,蕴热于下,经前盆腔充血而致。也可因脏腑素虚,不能摄血而致。也可因子宫内膜异位症伴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瘀滞肛肠而致。
       【诊断要点】
       1.根据每逢经前或经行大使下血,经后便血自止进行诊断。
       2.经前便血常伴发痔疮、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需作妇科检查、肛肠检查万超检查,询问有否痛经史,有否烟、酒和嗜食辛热药食史等。但要与肠癌、肠息肉等鉴别,可做乙肠镜检查。
       【辩证分型】
       1.脏热 经前或经行大便下血,血色鲜红,口苦心烦,溲赤便秘,头昏脑胀,经量减少。苔黄或黄腻,舌红,脉滑数。
       2.脏虚 经行或经后大便下血,色淡清稀,头晕目花,乏力倦怠,面色萎黄,经血色淡。苔薄,舌淡。
       脉细弱。
       【分型治疗】
       1.脏热治法: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脏连丸加减。
       生地炭15克 山茱萸9克 当归9克 炒白芍9克 丹皮9克 地榆15克 槐花炭12克 旱莲草12克 黄柏9克加减:经少不畅伴痛经者,加生蒲黄12克(包煎)、败酱草15克;口干苔黄腻者,加川朴10克、麦冬12克;大便秘结者,加天花粉12克、火麻仁9克或生大黄5克(后下)。
       2.脏虚治法:补中益气止血。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15克 党参12克 炒白术15克 大白芍12克 陈皮6克 升麻6克 柴胡6克 当归身10克 仙鹤草30克 地榆炭12克 灶心土30克(包煎)加减:出血量多者,加阿胶10克(烊冲)、花蕊石15克、牛角(角思)12克;脏虚挟热者,加麦冬12克、丹皮9克;有腹痛者,加延胡索12克、生蒲黄12克(包煎)。
       【中成药】
       1.脏连丸 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用于腔热者。
       2.补中益气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脏虚偏中气下陷者。
       3.十全大补丸 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脏虚偏气血两虚者。
       4.三七总成片 出血时4小时1次,每次4~5片,血减后每日3次,每次3片,吞服。
       【简便方】
       1.仙鹤草30克、槐花炭30克、地榆30克、生蒲黄15克(包煎)。出血多时水煎,分2次服。
       2.黄芪60克、党参12克、红枣30克。出血多,伴头晕目眩气虚者,水煎,分服。
       3.生地榆30克、龙胆草10克、川朴10克、枳实10克,水煎服。用于湿热挟积滞者。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
       1.本病治疗首先辨清有否伴发病(痔疾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如有伴发病的经后应着重治疗伴发病。如无伴发病者,经前辨证服药,或清脏热,或补脏虚即可防止复发。
       2.由于本病患者都有不良饮食习惯,嗜食烟、酒或辛热食品,故劝导病员戒烟,少喝酒,不食或少食辛热食品,可预防本病复发。并且多吃素食,保持大便通畅,预防痔疮发生。
       3.如果经行或经行前后便血病程较长,或经治无效,应作必要检查,鉴别有否肠道病变,如肠癌、肠息肉等。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