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中医预防学的体系与特色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互联网

       #e#   中医学里,预防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注重未病先防,而且强调已病的及时处理,防微杜渐及疾病初愈后的将息调养。
       一、中医预防学的体系
       1、未病先防: 中医十分重视养生,《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既病防变:
       1)要有病早治。《素问·八正神明论》说:“上工救其萌芽”。
       2)要阻止传变。《素问·玉机真藏论》说:“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3)预防伤残。
       3、病后防复:
       疾病治疗后,要积极防止复发,中医提出了祛邪务尽,防劳复、防食复、防房复等具体措施。
       二、中医预防学的特色:
       1、天人相应的预防观 《吕氏春秋》言:“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中医认为,日月变化、四季更替、晨暮昼夜对人体气血阴阳的运行都有很大的影响。
       2、形神合一预防观:形与神的统一,是尽享天年的关键。精、气、神为人体三宝,故一要调养心神,二要调[1]  摄精、气、神。
       3、动态平衡预防观 中医预防疾病非常重视阴阳平衡、气血平衡、脏腑平衡的调节。
       当前,随着“回归自然”的热潮,中医预防学方法的“整体、自然”特性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2月12日
        [2]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