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文章

使用暗示法引领孩子进步

文章标题: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源:互联网

       

       “暗示”法之一:使孩子的态度由消极转为积极
       1.让孩子在父母面前宣布目标,可促使孩子向目标挑战。
       2.让还子学习柔道等运动,不仅能缎练孩子的身体,也能振奋精神。
       3.看到孩子气馁,就加快生活步调,以造成积极的态度。
       4.平常就让孩子养成大声说话的习惯。
       5.对于畏首畏尾的孩子,偶而让他一到早就去上学。
       6.对于畏首畏尾的孩子,尽量让他和积极的孩子交往。
       7.培养让孩子写舒展且大的字的习惯。
       8.对于有气无力的孩子,不要用[你不要有气无力]的负面性暗示。
       9.上餐馆时,让孩子冒险选择他从未吃过的菜肴。
       10.对不擅长带头做事的孩子,试着刻意让他帮忙做家事。
       11.欲使孩子活泼发言,应常问他不能只回答[是]或[否]的问题。
       12.即使最后需由父母决定的事情,也要故意询问孩子的意见。
       13.孩子被赞美了自己意想不到的地方,会自我扩大而变得活泼。
       “暗示”法之二:使孩子更有自信
       
1.偶而刻意给可以做得很好的课提,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2.孩子正向困难问题挑战时,故意忽视错误,只赞美做得好的部份。
       3.不要赞美结果,而赞美过程,孩子就会产生肯做就会成功的自信。
       4.为了避免指责成为负面暗示,所以在指责前先赞美。
       5.赞美优点比指责缺点,更能培养孩子的自信。
       6.告诉孩子[只让你考一流学校],使他产生向二流学校挑战的自信。
       7.父母说出[没出息]一句话,会使孩子真的没出息。
       8.看到自己亲近的人事物受到毁谤,孩子会感觉自己也被毁谤。
       9.在第三者面前批评孩子,比直接责骂孩子更伤孩子。
       10.掌握一些幸运事迹,告诉孩子[你走运了],孩子会增加自信。
       11.孩子对于前途快丧失自信时,提醒他以前所获得的成绩。
       “暗示”法之三:解除孩子自卑感
       1.常说[绝对]的语句,会使孩子的自卑感逐渐淡化。
       2.对于只获得五十分而沮丧的孩子说:[已经五十分啦!]
       3.要拒绝时,应该附带提出[因为…所以不行]的限制条件。
       4.避免孩子只注意[做不到的部份],而留意做到的部份。
       5.将缺点看成优点,孩子的自卑感会减轻。
       6.针对孩子的自卑感,让他阅读伟人传记。
       7.故意指责成绩好的孩子,而让丧失自信的孩子解除自卑感。
       8.不管多么微小的事都无所谓,让孩子感觉他具有特别的技能。
       9.孩子失败或做错时,强调[运气]也是一种方法。
       “暗示”法之四:矫正孩子缺点
       1.在孩子面前指出其它孩子的缺点,也能收到控制的效果。
       2.对于缺点多的孩子,告诉他他会很有前途,以鼓励他。
       3.安排孩子去传达其它孩子的缺点,孩子会主动矫正自己的缺点。
       4.孩子为了缺点而烦恼时,将缺点转为优点。
       5.不要直接矫正缺点,而排除藏在缺点背后的欲求、不满。
       6.如果孩子常常失败的话,应暗示说:[失败也无所谓。]
       7.惩罚或威喝的暗示,如果煤有偶尔加以使用,就会减弱。
       8.不要直接指出孩子的缺点,而利用自言自语的方式较好。
       9.对于孩子的反抗,不要以父母的权威加以压制。
       “暗示”法之五:使赞美具真实感
       1.和孩子的父亲、祖父母并肩作战,使赞美词成为事实。
       2.藉第三者所说的话,淡化孩子的疑心。
       3.先指第三者的缺点,赞美词才会更有真实感。
       4.将孩子的优点浓缩成一点加以赞美,会感觉全部都被赞美。
       5.赞美孩子时,至少赞美三个优点的方式非常有效。
       6.他人赞美自己的孩子时,坦然地加以接受。
       7.孩子做好事时,刻不容缓的赞美孩子。
       8.在别人面前赞美孩子时,孩子被赞美的喜悦会加倍。
       9.赞美孩子时,每次的赞美词要有变化。
       由此可见,暗示对孩子起着重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从侧面去影响孩子,从而避免了鼓励和表扬容易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不真实的判断,教育孩子要慎言慎行。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